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河北省霸州氟中毒地区居民的龋齿以及氟牙症发病情况与当地饮用水氟的关系,以确定该地区较为安全的饮用水氟浓度。方法选择饮水氟在1~4mg/L范同内的河北省霸州市氟中毒地区的4个村子作为研究地点,对4个村子中的饮用水氟、16~19岁人群氟以及人群的龋齿、氟牙症指数进行了凋查。结果氟中毒地区饮用水氟与居民尿氟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496。5岁、12岁年龄组龋齿随水氟的增高有下降趋势.而15岁和18岁年龄组在水氟分别高于1.905和2.301mg/L时.龋齿与水氟呈正相,12岁、15岁和18岁居民的氟牙症指数也与饮用水氟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这3个年龄组出现轻度氟斑牙的最低饮用水氟分别为0.872、2.129和1.260mg/L。结论该地区居民的饮水氟决定了当地居民氟的摄入量,15和18岁年龄组居民在水氟过高或过低时都会造成龋病的高发,在这一区域内.安全地饮用水氟为0.872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的尿氟含量情况,为今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先在16个病区县中抽取5个县(市、区),再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1份末梢水样水氟含量;未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5份水样水氟含量;采集并测定调查点18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尿样尿氟含量;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3);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水氟含量是否合格;尿氟检测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结果共调查了15个病区自然村,改水村占53.33%;未改水村占46.67%。在8个改水村中,水氟含量合格的6个,占监测工程的75.00%;水氟含量超标的2个,占25.00%;7个未改水村水氟含量均超标,1.2 mg/L<水氟含量≤2.0mg/L的村有5个,占71.43%;水氟含量>2.0 mg/L且≤4.0 mg/L的村有2个,占28.57%。共检测成人尿样753份,尿氟波动范围0.09~3.72 mg/L,几何均值1.39 mg/L。其中,在6个改水且水氟含量合格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00份,波动范围0.37~2.31mg/L,几何均值为1.31 mg/L;在2个改水但水氟含量超标村共检测成人尿样102份,波动范围0.98~2.67 mg/L,几何均值为1.60 mg/L;在7个未改水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51份,波动范围0.09~3.72 mg/L,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结论尿氟是反映群体氟摄入水平和机体氟蓄积状态的客观指标,未改水、改水且水氟含量超标病区尿氟水平仍相对较高,还需进一步加强降氟改水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西2个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的分布特点,为氟砷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分别调查山西省山阴县四里庄村的94口水井及西盐池村的41口水井,测定水砷、氟、碘的浓度,分析浓度分布特点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2个村水砷浓度高于0.05mg/L的高砷井分别占39.37%及90.24%;水氟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74 3±1.6550)mg/L及(0.540 0±0.1330)mg/L;水碘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49.985 9±649.097 7)μg/L及(855.197 8±214.883 5)μg/L.四里庄村的水砷浓度与水氟、碘浓度呈负相关,水氟浓度与水碘浓度呈明显正相关.西盐池村砷、氟、碘浓度间不具有任何相关性.结论慢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氟、碘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地区水文地貌的差异可导致砷、氟、碘分布具有地区性差异.弄清病区砷、氟、碘的分布特点对于砷氟联合中毒及碘对氟、砷中毒的影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工程运转情况调查登记.水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筛查了11个市(州)的34个县(区)354个乡(镇)的1576个村的水源.检测水样7829份,检测出水氟超标水样1891份,占24.15%.水氟均值≤1.0 mg/L的村为1185个,占调查村的75.19%;1.0 mg/L的村为391个,占24.81%;水氟最低为0.04 mg/L,最高为6.78 ms/L,以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总体水氟均值较高,大于或接近1.0 mg/L.调查了993处改水降氟工程,对876处工程的饮水含氟量进行了检测,共检测水样3528份,有408份水样含氟量1.0 mg/L.其中≤1.0 mg/L的工程768处,占87.67%;1.0 mg/L的工程108处,占12.33%;水氟最高为5.27mg/L.剔除能正常运转但水氟超标部分,实际水氟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工程682处,占68.68%.改水降氟的主要形式为打井和引水.结论 甘肃省筛查村的水氟超标仍较严重,有近1/3的改水工程报废或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池州市2007年饮水氟含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徽池州市辖区内地方性饮水氟含量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池州市所辖的原病区青阳县所有行政村,非病区县(区)的所有乡镇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采集5口井水样;抽取改水工程水40个,每个县、区各抽10个,每个工程各采5份水样;调查各村户数及人口数、被采水样水源基本情况,检测水氟含量。结果池州市所辖的三县一区及九华山风景区抽取503个村、共检测水氟样品2515份。结果表明,全市行政村水氟均值为0.16mg/L、最大值为0.56mg/L。其中村最大值〈0.5mg/L的村有490个,占97.42%;在0.5~1.0mg/L之间的有10个,占1.99%;1~1.5mg/L之间的有3个、占0.60%;没有〉1.5的村。调查村的均值分布:〈0.5mg/L有502个村、占99.80%;0.5~1mg/L有1个、占0.20%;≥1mg/L以上的村无。在检测的2515份饮用水样本中,氟含量〈0.5mg/L的2501份,占99.44%;0.5~1.0mg/L之间的有11份,占0.44%;〉1.0mg/L的有3份、占0.12%。共检测改水工程水样200份,所有水样均低于1.0mg/L。结论青阳县原病区降低了水氟含量、贵池区有3地新发水氟含量超标,池州全市98%以上村饮水氟含量均在正常限值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和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在全自治区抽取10个监测旗(县),每个监测旗(县)抽取10个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情况,监测改水工程水氟含量;每个监测旗(县)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监测饮水氟含量及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共监测改水工程94个,正常运转、间歇运转和报废工程分别占89.36%、10.64%、0,水氟含量合格率为77.66%。在23个已改水村中,改水工程水氟合格率为43.48%,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2.80%;在7个未改水村中,水氟浓度>1.2 mg/L且≤2.0 mg/L、>2.0 mg/L且≤4.0 mg/L、>4.0 mg/L的村分别占未改水监测村的42.86%、28.57%、14.29%,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6.84%。结论本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还需改善,氟中毒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改水降氟效果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尿氟含量的变化及儿童氟斑牙的流行趋势,评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6~2008年每年4、9月,对陈家村和西蟠村两个监测点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用Dean,s法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结果陈家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4.20mg/L降至0.93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80.40%降至71.56%;西蟠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2.40 mg/L降至0.34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54.80%降至42.93%,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尿氟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0.864,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改水降氟能够有效的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毫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及降氟改水工程等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地氟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在市辖3个县(区)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的地氟病监测点,对所有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水氟含量进行了调查。对每县区的3个固定监测村的人口学资料、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25岁以上成人氟骨症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工作。结果 共调查了134个集中式改水设施,无经费运行或损坏的有14个,水氟>1.0mg/L的有93个。共采集9个病区村的48份水样,全市水氟浓度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范围为1.37mg/L,最大值为4.91mg/L。726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1.26%(158/726),缺损率为1.24%(9/726),氟斑牙指数为0.74;25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15.4%(69/448)。结论 亳州市饮水型地氟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防控形势仍很严峻,需进一步加强降氟改水监管力度,使群众能够饮用低氟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忻州市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现况,评价改水降氟防治效果,为开展病情监测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忻州市按照水氟浓度和病区类型分层后,抽取25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在未改水降氟调查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已改水降氟调查村分别抽取3份居民户末梢水样和1份水源水样,测定水氟.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调查村所有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16周岁以上人群进行临床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查.抽取调查村中8个村,每村抽取男、女各10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7).抽取调查村中13个村的8~ 12岁儿童,每个年龄段采集6人份尿样,共30人份,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WS/T 89-2006)测定尿氟.结果 未改水村检测水样56份,水氟均值为2.7 mg/L;已改水村检测水样52份,水氟均值为1.6 mg/L;其中水源水氟>1.5mg/L的占46.15%(6/1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未改水村为74.75%(622/832),已改水村为23.67%(241/1018),未改水村与已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P< 0.01).未改水村氟骨症检出率为30.02%(2803/9335),已改水村为9.44%(1230/13 0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7.75,P<0.01).儿童尿氟几何均数(G)为3.31mg/L,未改水村与已改水村儿童尿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结论 忻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局部病区病情还很严重,部分改水村水氟回升,病情也有上升趋势,须加大监测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改水后广东省韶关市所辖乐昌市和始兴县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s法分度诊断;饮水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乐昌市廊田镇岩前村委的5个村饮冷泉水的水氟均值1.63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44.45%,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临床检出率3.80%,氟骨症X线临床检出率8.0%。始兴县的6个病区村改水后饮水氟范围在0.23~0.59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8.61%;罗坝镇廖屋村饮水氟均值为2.1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68.75%。结论乐昌市廊田镇岩前村委5个饮用冷泉水的自然村为饮水型氟中毒轻病区;始兴县罗坝镇廖屋村还是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需要改换饮用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影响,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地震后100天,选择文县、舟曲县、两当、成县和徽县等5个县开展饮用水水氟现况调查,各县采泉水、井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类型水样各40份,并调查水源变化等相关情况;水氟含量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结果 201份水样分布在5县的25个乡镇、92个村,其中井水61份、泉水83份和地表水水样57份;6份水样水氟〉1.00mg/L,占2.99%(6/201)、平均水氟含量为1.35mg/L(1.05~1.72mg/L)、有767人饮用,其中井水2份、泉水4份;在7个历史病区村中,1个村的降氟改水工程能正常使用,1个历史轻病区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为1.72mg/L;在文县和两当县各有18处和21处泉水水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仅文县的2处泉水出现水氟超标现象。结论地震灾区局部有发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应建立健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选取10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个村,对已改水村进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和水氟测定,对未改水村进行水源水氟检测;检查每个村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氏法。结果监测已改水村26个,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2个,合格率84.62%;监测未改水村4个,水氟含量〉1.2mg/L且≤2.0mg/L的村有2个,水氟含量〉2.0mg/L且≤4.0mg/L的村有2个,无水氟含量〉4.0mg/L的村;已改水村检查8~12岁儿童1942人,氟斑牙检出率21.94%,氟斑牙指数0.46;4个村改水工程水氟超标村共计检查8~12岁儿童330人,氟斑牙检出率62.12%,氟斑牙指数1.77;未改水村检查8~12岁儿童647人,检出氟斑牙患者178例,氟斑牙检出率27.51%,氟斑检查牙指数0.57。结论新疆氟中毒监测区儿童氟斑牙病情稳定,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今后应保证改水1二程质量,提高防治效果,加强改水力度,未改水村尽快改水。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贵德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及改水降氟工程修建、使用情况,为深入开展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05年,对贵德县未改水病区村进行普查,并对病区村及周边非病区村进行高氟水源筛查,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居民户家中饮用水水样;对已改水病村,进行工程运转状况调查、采集全部水源水、末梢水进行改水工程质量监测,水氟测定采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在2008年,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将贵德县氟中毒病区村按轻、中、重分类,分别抽取其中1、1、3个村作为调查村,采用Dean法对调查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每个年龄段抽检尿样6份,尿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调查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在中、重病区村,每村按年龄抽取20人(男女各半)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结果 共对85个村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其中有3个村饮水含氟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 mg/L);在16个改水降氟工程中,有8个间歇供水,3个报废,工程正常使用率仅为31.25%.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1.13%(116/282);尿氟中位数为1.06 mg/L,范围为0.20~9.44 mg/L;16岁以上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95%(969/2021),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0.73%(17/82).结论 青海省贵德县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大部分改水工程供水不正常,病情有回升趋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保证改水降氟工程的正常使用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许昌市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方法 2009年,在河南省许昌市,抽取长葛市、许昌县作为监测县(市),调查监测县(市)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含氟量,并选择10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调查8~ 12岁儿童氟斑牙及尿含氟量,16岁成人临床氟骨症及尿含氟量.结果 2个监测县所有改水村中,改水工程正在使用的村有97个,占61.39%(97/158),报废的村有61个,占38.61%(61/158).在10个监测村中,9个未改水村,水氟均值范围为1.32 ~ 2.25 mg/L;1个已改水村,末梢水水氟为0.44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8.65%(80/207),儿童的尿氟几何均数为1.65 mg/L;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0.30%(9/2982),成人尿氟几何均数为2.09 mg/L.结论 许昌市属于地方性氟中毒轻中度流行区,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改水降氟后氟中毒病情动态变化规律,评价改水降氟的效果。方法按《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在未完成改水前的2003年,对监测村的水源水、居民户饮用水(末梢水)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尿氟,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尿氟进行监测;2004-2013年每年4~5月份按上述监测内容进行连续监测。结果监测点所在村改水前饮用水水氟含量(3.62±0.08)mg/L,居民户水氟含量(末梢水)(3.67=t:0.43)mg/L;改水工程后的10年,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末梢水)水氟含量均〈1.0mg/L;改水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87.35%,氟斑牙指数1.93;改水后氟斑牙检出率随改水时间的延长氟斑牙检出率和氟斑牙指数逐渐降低;改水前8~12岁儿童尿氟均数(3.24±1.86)mg/L,改水1年后尿氟均数(1.08±0.71)mg/L,改水后8~12岁儿童尿氟均数均小于正常值1.4mg/L;改水前监测点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8.43%,改水后5年氟骨症检出率5.24%,改水后10年氟骨症检出率4.81%,改水后5年成人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与改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6985,P〈O.05);改水前成人尿氟均数(5.05±2.36)mg/L,改水后5年降至(1.75±1.2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63,P〈0.05)。结论监测点饮用改水工程水源水以后,水源水和居民户饮用水(末梢水)水氟含量在监测年度均〈1.0mg/L;随改水时间的延长氟中毒病情呈逐年下降趋势,改水8年后儿童氟斑牙病情达到了控制标准,成人氟骨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在落实改水降氟措施的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患者的防治将成为以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饮水氟含量对高碘危害是否有影响。方法应用全国高水碘地区调查和全国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当饮水氟含量〉1.0 mg/L时,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8~10岁儿童甲肿率均随着饮水氟含量而增加,饮水氟含量在1~2 mg/L之间时,儿童甲肿率最低。在高碘地区,当饮水氟含量〉1.0 mg/L时,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有随着水氟值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在高碘病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结论高氟可以加强高碘危害的程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而且氟的水平也有最适范围,并非越低越好。饮水氟含量是否对尿碘水平存在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农村儿童乳牙氟斑牙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乳牙氟斑牙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规律及可能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陕西省宝鸡地区357名7~8岁儿童,收集相应的饮水样本并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其含氟浓度。受检儿童根据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分为4组。用Dean’s分类法检查和记录儿童乳牙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饮水样本中的含氟浓度由0.26 l~3.79 mg/L。随水氟浓度的增高,乳牙氟斑牙患病率由20%逐渐增高至78%,指数由0.4增至2.2。当水氟浓度高于0.75 mg/L时,出现乳牙氟斑牙轻度流行。而当水氟浓度为3.5 mg/L左右时,约多数的受检者被检出有乳牙氟斑牙,其流行程度达显著流行。结论当水氟浓度高于0.75 mg/L时,就可造成乳牙氟斑牙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化蛇纹石桶式除氟装置现场应用的除氟效果、实用性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了解群众对该除氟装置接受情况。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饮水含氟量为2.38 mg/L)自愿用该除氟剂的家庭- 18户,进行饮水除氟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每月除氟水量,除氟后每5 d测1次水氟,计算除氟容量。观察人群除氟前、后一般健康状况,尿氟、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尿羟脯氨酸水平,以及对除氟水的反映。结果3个周期除氟水的平均含氟量均在1.00 mg/L以下,平均除氟容量为52.89 mg/kg。受试人群尿氟及尿羟脯氨酸水平较除氟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8-OHdG水平亦较除氟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氟水一般性状无异常改变。结论该除氟剂除氟容量较大,价格低,来源广,除氟装置使用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可在氟中毒病区内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6个监测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抽取1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出厂水1份和末梢水3份,在未改水病区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水氟测定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监测村全部8~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选择其中2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06)检测尿氟。结果 6个县18个病区村中,14个村已落实改水项目,改水率为77.78%(14/18),其中5个改水工程供水正常、9个间歇供水;共检测水样75份,水氟均值为0.4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1.95%(285/892);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36.55%(1570/4295),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25.64%(20/78)。共检测儿童尿样571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04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37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52 mg/L。结论 青海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改水防氟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改水降氟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全面了解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改水降氟效果,以及对改水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地方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结果:2000年丰顺、普宁、五华、龙川县(市)改水降氟受益人口占92.33%、89.20%、100%、100%;饮水氟平均浓度为0.73、1.03、1.84、0.95mg/L;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为6.80%、7.83%、33.47%、19.56%;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为1.63、0.68、1.68、1.00mg/L。2001年饮水氟平均浓度为0.92、0.35、1.85、0.43mg/L;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率为9.11%、29.0%、12.6%、10.31%。结论:五华、龙川2县,改水降氟措施较落实及管理与使用情况较好,8~12岁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尿氟含量都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