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我院急诊接收的50例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救治成功率、GCS、GOS评分:观察组均更高(P <0.05),致残率:观察组更低(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 <0.05)。结论:对于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并可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优质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运用常规急诊护理和优质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2组抢救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103,P0.05),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2=4.615,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可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循证组(n=40,循证护理),总结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果: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病死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20.0%(P0.05);循证组存活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急诊严重创伤绿色通道管理模式,并对优化后的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后收治的54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优化前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过程中失血量、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整体救治时间及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整体救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和抢救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绿色通道护理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诊疗和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x~2=8.649,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抢救昏迷患者临床诊断及康复护理的方法、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急诊室自2017年2—12月收治的5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昏迷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包含肌肉萎缩、肢体挛缩变形以及足下垂等)的发生率。结果经急诊抢救和护理,两组均未有患者死亡,但研究组患者昏迷苏醒时间(3.0±0.5)d、住院时间(10.3±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1.1)、(14.8±2.4)d,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昏迷患者施行针对性的临床诊断、抢救以及配合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保证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缩短其整体预后周期,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能促进患者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重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卫生院急诊接收的危重患者8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可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急救患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急救患者38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7.4±6.8)d,明显短于对照组(23.9±7.1)d,观察组治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84%),观察组病死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42%)。结论准确的病情诊断、及时的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管理,同时选取2015年1~6月急诊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致残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17.32±2.3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41±2.6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P0.05);观察组满意率92.32%,显著高于对照组78.91%(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促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缩短了急救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31-123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辩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ADL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99-220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及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AMI抢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干预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的AMI复发率与院内再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AMI的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由家属送入院,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诊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负性心理状态、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58例ACS患者,按照入选时间分为2组各79例,其中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予以急诊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科滞留时间、抢救时间、再灌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3%(5/79),3.8%(3/79),1.3%(1/79),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3%(16/79),11.4%(9/79),7.6%(6/79)(P均0.05)。观察组存活患者的SF-36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ACS患者实施急诊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急诊急救时间,并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且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47),观察组是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可有效缩短AMI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且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62(41/42),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48%(38/4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86%(39/4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57%(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急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6.52±2.0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15(±1.5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疾者10例,死亡2例;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1例,死亡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能够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62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及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脑积水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护理满意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胸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