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选取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门诊医案1191例,建立中药数据库,统计药物频次,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有168味,高频中药(≥160次)有29味,单味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半夏(1063次)。最常用的药物有半夏、蒲公英、黄连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半夏-海螵蛸、半夏-白术、半夏-黄连、半夏-蒲公英等关联较高。聚类分析显示,厚朴、莱菔子等常搭配使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包括半夏、北沙参、丹参等。结论:何晓晖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实以湿、瘀、食积为主;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治疗强调标本同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消食导滞为主。  相似文献   

2.
田耀洲  张伟 《中医杂志》2012,53(24):2127-2130,2141
目的 探寻孟河马派临证痞证证治规律. 方法 搜索整理马派主要医家相关著作及文献中有关“痞证”的医案,对医案中所记录的症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药物组成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对医案中痞证医案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中药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R型聚类分析.结果 频数统计显示,痞证病位主要为胃、脾、肝、胸膈;病性主要为气滞、气虚、湿、痰;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关联规则显示,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三者之间均存在强关联规则;R型聚类分析得到5个用药聚类组合.结论 痞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性以气滞、气虚、湿、痰为主;主要证型为中虚气滞证、中虚湿困证和肝胃不和证;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治以益气健脾、理气化湿为主,方用归芍六君汤等化裁.  相似文献   

3.
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中所载的不孕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不孕的用药规律。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因子适应型检验。最终纳入151则医案的396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60种,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清热药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5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4条;聚类分析得到药组15个,因子分析适应型检验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关联规则体现出补益气血的治法特点,名老中医补血以四物汤为底方进行配伍,补气则喜用白术;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共同体现出补肾活血、健脾祛湿的治法特点,此外,因子分析尚可反映出滋阴补肾、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的治法。整体而言体现出名老中医谨守病机,善用古方,配伍得当的用药特点。故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能较为全面的对名老中医治疗不孕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治疗不孕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耳鸣治疗的明清医案,采集医案中处方药物等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分类及功效、性味、归经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耳鸣治疗医案98篇,涉及方剂209首、药物16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114)、甘草(73)、党参(48)、当归(47)、半夏(4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类分别为清热类(336)、健脾类(200)、祛湿类(148);药性以寒性(729)和温性(506)为主,药味以甘味(901)、苦味(745)、辛味(276)为主。对使用频次 20的29种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聚类组,当相对距离为1时,得到4组4味核心药物聚类组。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明清医案中治疗耳鸣的用药以清热、健脾、祛湿等为主,临床不应局限从肝肾角度用药,还应注意调理脾胃及心经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医案,采用SPSS22.0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变量间相似性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纳入247案,涉及19种证型、180味药物,共用药1654频次。高频药物有大枣、麦冬、炙甘草、苦杏仁,用药重在健脾益气、润肺、降气止咳。挖掘得到关联规则28条(2味药18条、3味药10条),包括"北沙参→麦冬""生姜→大枣""桂枝-大枣→炙甘草""南沙参-桑叶→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包括"大枣-炙甘草""桑叶-南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白扁豆"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叶氏临证辨治咳嗽尤重肺、脾、胃,善用甘温之品益气补脾,甘润之品滋养肺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遴选并整理浙江裘氏妇科诊疗中所记录的崩漏医案,探究裘氏妇科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分析、SPSS clementine 12. 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 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经筛选后获得医案108个,治疗崩漏处方249首。中药频次统计共得中药86种,得到高频(≥20)中药60种,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止血药为主,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9条,聚类分析得到药组13个,因子分析提取出17个公因子(元件)。裘氏妇科以脏腑学说指导临床辨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谨守病机,治病求本,或健脾补气,或补肾固本,或调肝养血,其临床验方"三黄忍冬汤""参芪胶艾汤""生地黄龙牡汤"颇有见效,流派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值得研究和学习。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手段能较为全面的对名老中医及学术流派用药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学术经验传承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广西名中医黄李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并整理黄教授治疗PCOS的291个医案,并从中提取261首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和k-means聚类算法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黄教授治疗PCOS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261首处方涉及98种中药,总频次为3 650次。其中,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名前五的中药分别是柴胡、牛膝、当归、益母草、党参;归经以肝、脾经为多。共得到31条关联规则,其中两药关联7条、三药关联24条;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黄李平教授治疗PCOS注重肝脾肾同调,以疏肝理气、健脾补肾、调理气血为主,根据不同的月经周期随证加减,可为临床治疗PCOS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飞艳  谢军 《光明中医》2023,(6):1007-1011
目的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肝郁脾虚证的条文,探讨其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python 3.8通过标点将文章分段,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可能涉及肝郁脾虚证的条文,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 2019表格,利用R语言4.1.2、SPSS Modeler 1.0.0.399以及SPSS Statistics 28.0.0.1,进行数据挖掘,内容包括频次统计、归经分析、功效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的有效处方57个、中药88味,药物出现频数总计403次。使用频数≥7次的高频药物共有18味,设置支持度为17%,置信度为60%,共挖掘到二项关联规则17项,聚类组5组。结论 所选条文中的方药功效以健脾益气、柔肝疏肝为主,辅以理气化痰、清泻肝火。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杨  丁长松 《中草药》2020,51(14):3742-37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首先搜集整理名家医案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冠心病处方数据库;再借助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药物频次、病位证素频次及病性证素频次的分布进行统计;最后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潜藏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对遴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216味常用中药、8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挖掘出用药频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4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甘草、栝楼、半夏、川芎,病位证素以心、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痰、阳虚、气滞、阴虚为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5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6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分别为薤白→栝楼、五味子→麦冬、郁金→丹参,置信度前3位的3味药组关联规则分别为薤白+半夏→栝楼、丹参+薤白→栝楼、薤白+甘草→栝楼。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用药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补气益气、涤痰行气为法,与其主要病性证素血瘀、气虚等相符,药物大多归心经,与其主要病位证素相一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冠心病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龙运光教授的学术思想与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龙运光教授门诊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大肠癌患者的医案,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标准化数据进行频次、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结果 总计纳入有效医案77例,共171味中药,用药频次以山药、茯苓、黄芪、白术、当归、蜈蚣、猫爪草、八月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10味药为序;四气五味多甘平、苦寒、辛温,归经以脾、肝、肺比例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山药、茯苓、白术;黄芪、当归、蜈蚣;山药、茯苓、白花蛇舌草”;聚类分析得出3首组合处方。结论 龙运光教授诊治大肠癌以益气健脾为本,佐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同时注重清肃肺气,表里兼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发现庄礼兴教授腰痛病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病例223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次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1及Gephi 0.92分别进行关联法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23张,涉及中药116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鸡血藤、甘草、白芍、当归、牛膝;使用频次>7的药物,以温、平和甘、苦、辛味为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居多。对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形成4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药对规则3条。复杂网络分析形成了以鸡血藤、牛膝、当归、白芍、桂枝、桑寄生、细辛、牛大力、千斤拔、甘草为主的核心网络。结论: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时注重活血温经、补肾祛湿,在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黎居士简易方论》脾胃病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黎居士简易方论》中收录的有关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将纳入方剂建立在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系统中的频次分析、药对分析、关联分析、药物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49首脾胃方,含86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8次的药物有甘草、干姜、白术、人参、陈皮、茯苓、木香、丁香、砂仁、肉桂、青皮;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白术,白术-甘草,甘草-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白术-人参-干姜,人参-干姜,白术-干姜。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多以辛、甘、苦味,以脾、胃、肺经为主。结论:旴江医家黎居士治疗脾胃病具有温中祛寒、益气补脾,兼健脾燥湿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相关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集、筛选相关文献,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版,对中医证候、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配伍规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证;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黄芪,其次为白术与茯苓;用药以性平、味甘、归脾胃肺经的中药为主;得到六对频次及可靠度均较高的药物组合,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两大类共4组药物,均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为主要功效.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相关腹泻以气阴两虚、脾弱痰蕴为病机特点,常见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治疗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为主,用药以性平、味甘、脾胃肺经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于志强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总结其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教授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医案,将有效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其所用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功效频次、用药频次,并进一步进行药物关联分析、聚类及复杂网络药物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370例,录入有效方剂455首.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药物功效分类以平抑肝阳、明目、燥湿化痰、祛风通络为主.中药使用频次以天麻、钩藤、炙甘草、夏枯草等为多.关联规则显示钩藤-天麻、夏枯草-天麻等关联度最高,菊花-天麻、菊花-钩藤等组合应用最频繁.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聚类群.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论:于教授临证治疗高血压病多从肝论治,病机为肝风肝火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治疗喜用平肝风、清肝火、健脾化痰、活血祛瘀等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疾病的文献,构建免疫性不孕的方药数据库,并运用Excel 2019、origin 21、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4.1等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1首方药,共涉及1 350频次中药使用,药物118味,使用频率大于20次的药物有22味,依次为当归、菟丝子、甘草、丹参、黄芪、赤芍、枸杞子等,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补虚药又以补肾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多,药物归经主要归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8条核心关联,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4个。结论:临床上免疫性不孕的基本治疗大法为从肾论治,中药主要以补肾药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随证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健脾益气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5软件,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处方,采用频次、关联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206首,中药232味,性味以温平寒、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功效统计显示,常见治法为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疏肝和胃、补脾益气;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大枣、白术、半夏、白芍、玫瑰花等;常用药物组合有"甘草-大枣""甘草-陈皮"等;关联规则显示有"黄连→吴茱萸"等;系统聚类提取共获得4个核心聚类群。结论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仲景顾护脾胃为宗旨,以健脾气、理滞气、化痰湿、清郁热为主要治法,善用四君子汤、二陈汤、百合汤、左金丸、小陷胸汤、枳术丸、芍药甘草汤等简易名方灵活辨证,并独创经验方三花百草饮芳香悦神、理气化滞以截断病情、防止传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书中暑病医案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叶天士辨治暑病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暑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暑病医案54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在54例暑病医案的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候13种;症状203个,频次≥3的高频症状27个;药物97味,频次≥3的高频药物44味,《中药学》教材中收录的常用药物82味。(2)得到药-药二阶关联16组,三阶关联32组,四阶关联12组,五阶关联2组;有意义的药物聚类组8组。结论:叶天士所论暑病,包括暑温和暑湿两大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辨治暑病,以气分证居多,病位涉及肺和脾胃,以暑热壅肺、暑湿阻滞脾胃为常见证;暑邪深入营血,病位涉及心、肝、肾,以出血、阴伤、动风、神志异常为主证。治疗暑病以清热祛湿、顾护津气为基本原则,善用祛湿药对,治湿三焦兼顾为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杨忠  赵欣  邓萌 《光明中医》2023,(12):2259-2263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用药经验。方法 搜集120名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医案,建立数据库,提取方药信息,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77首方剂,涉及中药207种,总频次为1241次,高频次药物为甘草、白术、半夏、白花蛇舌草、黄芪等,用药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为脾、肝、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甘草”“甘草-黄芪”等多种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8组聚类组合和2组聚类方。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胃肠道肿瘤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消食和胃、化痰散瘀为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