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胎龄小于37周(259 d)出生的新生儿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的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1 000~1 499 g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 000 g的早产儿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早产儿出生后适应母体外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保  相似文献   

2.
随着针对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存活率已显著提高,对这类患儿进行喂养及满足其营养需求是新生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喂养问题是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较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出生体质量2000 g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喂养不耐受患儿的发生率,并比较有无喂养不耐受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以及患儿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200例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3. 00%(86/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日龄、宫内窘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使用氨茶碱是影响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奶日龄、宫内窘迫、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使用氨茶碱为影响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出生体质量2000 g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以及喂养不耐受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123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27例)、混合喂养组(52例)、配方奶喂养组(44例),比较各组的体格生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婴儿的体重及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不耐受率为7.4%,混合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5%,配方奶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3%。结论早产儿单纯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但其体格生长慢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是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为低体重儿,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为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 000 g为超极低体重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病死率为12.7%~20.8%,胎龄愈小、体重愈低,病死率愈高[1].此外护理质量对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目前临床上早产儿的护理存在很多的误区,因此加强和重视对早产儿的护理,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现将早产儿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对其体质量增长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选取86例,按照喂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分析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及其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截止观察结束,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增加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肠道热卡、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乳糖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可改善早产儿肠道耐受性,降低喂养不耐受比率,增加早产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 g的早产儿[1].由于此类患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和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消化酶含量少且活性低,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返流,临床上胃肠喂养往往不易耐受[2].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超低出生体重儿是出生体重1 000 g,具有存活能力的新生儿。国外报道,体重≤750 g者存活率为44%,体重751~1 000 g者存活率为81%;国内报道超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80%~100%[1]。我科收治1例体重为760 g的超低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体化喂养与常规喂养方法相比,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肠内营养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12月收治的极/超低体重儿53例作为常规喂养组,给予普通早产儿奶(81 kcal)喂养;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极/超低体重儿80例作为个体化喂养组,给予个体化喂养,个体化喂养根据患儿胎龄、体重及病理状态,选择不同的配方乳制剂,包括:早产儿81 kcal奶、低渗透浓度的早产儿68 kcal奶、早产儿81 kcal高蛋白奶、早产儿101 kcal奶及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结果与常规喂养组相比,个体化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缩短[(9.1±3.7)d vs.(12.1±6.7)d]、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减小[(5.8±3.0)%vs.(7.9±4.2)%]、达全肠内营养时间缩短[(31.5±5.3)d vs.(36.4±4.9)d]、住院时间缩短[(36.6±6.3)d vs.(40.5±5.2)d]、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快[(19.2±4.7)g·kg-1·d-1 vs.(15.7±4.9)g·kg-1·d-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75%vs.64.15%)、宫外发育迟缓率(66.25%vs.83.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纠正胎龄至36周时头围[(31.63±0.73)cm vs.(30.81±1.31)cm]、身长[(44.52±0.86)cm vs.(43.84±1.03)cm]、体重[(2.249±0.159)kg vs.(2.122±0.236)kg]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喂养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促进生长发育,缩短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小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