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林春敬  李婷  陈虹  周业成 《净水技术》2023,(S1):325-330
单水反冲滤池反冲洗方式单一、冲洗强度不足,导致滤池过滤效果下降,滤池出水水质波动,水厂供水安全难以保障。针对该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双阀滤池强化反冲洗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具备升级改造条件的老旧中小水厂单水反冲滤池导致过滤效果下降问题。该改造方案主要通过曝气装置对滤池滤料进行人工曝气冲洗,实现滤池气-水结合反冲方式,恢复滤池过滤效果,实现滤池稳定高效运行。人工曝气处置后,滤池运行效果显著提升,出水浑浊度由0.24 NTU降低至0.16 NTU,滤池颗粒物去除率提高了12%;反冲洗周期由12 h延长至16 h,反冲水量年度节约了10.8万m3。该人工曝气方案投资少、无需对原有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不会影响水厂正常运营生产,简单适用,可在存在相似问题的中小水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虹  李婷  林春敬  张亮  陈海松 《净水技术》2022,41(3):173-177
深圳原特区外村镇级水厂因建设年代早,多为镇政府自建且建设标准低,滤池普遍仅采用水冲洗,且存在水洗强度不够、反冲洗配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滤池滤料堵塞严重,过滤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总结应对滤池滤料堵塞问题的经验,通过提高滤池反冲洗频次、弱酸搓洗滤砂、强化曝气冲洗等措施,降低滤池运行负荷,避免因滤料堵塞问题带来的水质风...  相似文献   

3.
<正> 过滤池是水处理组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对水质影响甚大。滤池工作周期结束的反冲洗是滤池正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如何正确地确定合理的反冲洗过程中的冲洗速度(冲洗强度)和膨胀率,在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膨胀率小,将会使滤料清洗不彻底;而膨胀率过大,又将造成滤料随同污物一起大量流失,从而影响滤池的正常工作。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滤池过滤层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滤层构造有单层、双层和多层滤料等种类;滤料的种类也很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非多孔性滤料(砂、玻  相似文献   

4.
天津新开河水厂二期工程的过滤系统采用煤砂双层滤料双阀滤池,单池面积为118.4m~2.设计上,滤料铺设厚度为煤30cm,砂50cm,冲洗方式采用反冲洗加旋转管表面助冲。此次表冲试验是在滤池依靠单纯反冲洗运行几个月后,准备停止运行时进行的。当时滤层内积泥较多,煤滤料表面有1厘米厚的黄色覆盖层,泥球清晰可见。本文就表面助冲与传统单纯反冲洗对滤池进行了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试试验和实际工程研究了上向流悬浮滤料滤池的反冲洗特性。中试结果表明,当滤速为8 m/h时,反冲洗周期宜为24 h,出水SS稳定且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中试滤池窗口观察,反冲洗时,滤料处于流化状态,且快速下落的水流对滤料扰动剧烈。显微照片显示反冲洗后滤料间空隙及表面均很清洁。水反冲洗能恢复滤池的过滤能力。工程结果表明,反冲洗时间为2、5、10 min时,滤池均能稳定运行,出水浊度稳定在1.32~1.51 NTU。从滤池反冲洗后恢复时间以及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反冲洗时间2min为宜。  相似文献   

6.
过滤面积为4.5m×4.5m的虹吸滤池,原设计处理水量为200t/h。采用纤维束状滤料代替单层石英砂滤料进行改造,并增加多孔板配水系统和空气反冲洗,使得单间滤池的处理水量达到400t/h,反洗水量由138.2t降为87.5t,反洗时间由11min降为7min。  相似文献   

7.
过滤技术在净水系统中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付难于处理的原水水质,适应滤后水质提高的要求,滤池作为水处理不可缺少的工序,应作自身优化,包括滤池构造的改进,新型滤料的开发,滤料颗粒的分布研究,进水可过滤性的加强,以及气水联合反冲洗的应用,以保证滤池的最佳运行。  相似文献   

8.
无阀滤池在运行期间一度出现过滤效果降低,自动反冲洗时间过长等问题,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滤池大量跑砂,并且滤孔堵塞现象也比较严重。通过对传统无阀滤池的过滤系统进行更换ABS工程塑料短柄滤头+滤板的小阻力配水系统和抽真空装置的改造,提高了过滤效果,降低了滤后水浊度,从而确保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对净化天然水及污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快滤池的作用也逐步提高。滤层的冲洗对滤池的工作效率产生很大影响,而大多数冲洗方法的缺点是滤料的水力分级,其结果是小颗粒滤料跑到滤层的上部,而大颗粒滤料则集于滤层的下部。这样,水的过滤方向是由小颗粒到大颗粒,结果使水头损失增长速度加大,降低了滤料的截污容量,缩短了  相似文献   

10.
云南某水厂滤池中石英砂滤料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滤料表面黏附生成一层含有Al、Mn、Fe、Ca等金属元素的黑色物质而变为“黑化砂”,造成滤料板结、过滤能力下降、过滤周期变短及过滤反冲洗效果下降等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对黑化砂采用“水洗+筛分”及“水洗+筛分+酸洗+研磨”两种方式清洗再生,再生后,对比分析黑化砂、水洗砂、酸洗砂及新砂各项性能指标,发现酸洗砂不仅外观恢复至新砂观感,多项性能指标同时得到改善。对黑化砂、水洗砂及酸洗砂进行生产性试验,从滤后水浑浊度、滤速、反冲洗效果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黑化砂可通过“水洗+筛分”或“水洗+筛分+酸洗+研磨”方式再生实现二次利用,清洗再生后,滤料过滤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出水水质更好,且经济性较强,在生产应用中能满足水厂节能降耗需求,可在工程实践中结合需求选择合适的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处理含油污水主要应用核桃壳、石英砂磁铁矿这两种过滤层的滤罐,由于这两种滤罐均需定期停止过滤进行滤罐反冲洗,由于反冲洗完成至滤料重新稳定着床过程中滤罐过滤性能下降,对水质造成影响,同时未用低压稳流技术改造过的滤罐还存在反冲洗过程中跑滤料和憋压的问题。针对现有滤罐反冲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连续砂滤技术处理含油污水技术进行研究,为污水过滤探讨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低压稳流核桃壳过滤器的开发及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现有核桃壳过滤装置反冲洗憋压、跑料、滤料再生困难的问题,经过分析,根据反冲洗理论,对过滤器进行改造,开发出低压稳流核桃壳过滤器。通过现场测试,证明低压稳流核桃壳过滤器反冲洗压力可以由原来的0.15~0.40 MPa降低到0.03~0.06 MPa,且能够实现罐群水反冲洗,反冲洗效果好,滤料再生效果好。干净的滤料使进水压力由原来的0.15~0.30MPa降到0.10~0.20 MPa,改善了出水水质,含油质量浓度平均<10 mg/L。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及运行方式,并就滤料、水力负荷、反冲洗、气水比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影响作了综述.指出快速启动方式、生物氧化功能与过滤功能的相互关系、碳源去除与氨氮转化的相关性.除磷机理等为曝气生物滤池今后研究 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不同滤料介质的生物滤池对于姚江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双层生物滤料滤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可以延长滤池反冲洗周期,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处理能力,适合于传统滤池的改造。采用颗粒活性炭-石英砂滤料滤池的综合处理效果优于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沸石滤料滤池,通过加入少量臭氧(0.8~1.0mg/L)可以提高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建设与运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设计和建设过程出现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曝气、滤料选取等多重问题,分别进行阐述,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的预处理、滤板的施工、曝气方式及曝气器材的选择、反冲洗优化、滤料选型等设计和施工的注意事项。并对该工艺在工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郑国兴  雷挺  许嘉炯 《净水技术》2004,23(6):24-26,40
序批反冲洗滤池是一种适合多种滤料、滤料低流失率、反冲洗净度高、周期长、容污能力强、反冲洗水耗低、水头损失小、布水布气均匀的优秀滤池池型,特别是其排水系统和出水/反冲洗系统具有一定的特色。该文通过对滤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在今后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投加助滤剂改善滤料表面性质以及改进或优选滤料等强化过滤技术处理饮用水水源中杂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了优化常规过滤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给出生物滤池反冲洗强度的确定,指出混凝絮体对过滤的影响等是今后强化过滤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过滤是水处理的常用手段之一,反冲洗是保证滤料过滤性能的重要手段。重点介绍了颗粒滤料反冲洗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反冲洗方式、工艺优化及工艺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颗粒滤料反冲洗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两种典型滤料厌氧氨氧化效果与工艺运行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针对陶粒和火山岩两种典型滤料滤池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和关键性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挂膜启动生物滤池, 10 d可实现稳定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膜, 火山岩滤池生物膜量和EPS均高于陶粒。滤料和反冲洗对厌氧氨氧化滤池实现稳定脱氮具有重要影响, 低滤速条件下火山岩和陶粒滤池厌氧氨氧化效果基本相同, 火山岩滤池和陶粒滤池反冲洗周期均较长, 宜采用单独水冲方式;但高滤速条件下火山岩滤池比陶粒滤池更易堵塞, 滤层有效深度小, 反冲洗方式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方式, 并相应缩短反冲洗周期、延长反冲洗时间。火山岩和陶粒滤池滤速均不宜高于2 m·h-1, 最高总氮负荷分别可达3.81 kg·m-3·d-1和3.56 kg·m-3·d-1。  相似文献   

20.
自从十九世纪中叶在英国诞生第一座慢砂滤池以来,过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池型、过滤形式、过滤介质、过滤机理以及反冲洗方式等诸方面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滤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直到今天,它的基本构思没有多大变化.由于过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颇多——水质、水温、滤料特性(粒径、形状、表面粗糙程度、内部及堆积孔隙率等)、滤速、滤床厚度、混凝剂或助滤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