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树宇 《光明中医》2008,23(5):655-657
凡在经期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及其他不适,以致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称为痛经。其中生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的痛经,在医学上被称为“原发性痛经”。特别是行经疼痛,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另一种痛经是由于生殖器官发生了某种疾患引起的痛经,医学上称为“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才出现,发病情况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腺症等引起的痛经。根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痛经在我国妇女的发病率为33.19%,属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月经初潮后2—3年多见。  相似文献   

2.
痛经冲剂治疗原发痛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冲剂治疗原发痛经的临床研究任凤兰,候淑云,刘建东,冯西艳(唐山市中医医院063000)狄玉敏(河北中医学院门诊部050091)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甚则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凡在经前、经期、经后发生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称痛经,可分为功能性痛经和器质性痛经两种,前者常始发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又称原发性痛经,后者又称继发性痛经,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宫内节育器等引起,属中医"痛经"、"经行腹痛"范畴.  相似文献   

4.
任督脉穴位治疗痛经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凌  林红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61-63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者。西医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中医对痛经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与肝郁气滞或经期受寒有关,一般痛在经前;虚证多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关,一般痛在经后。  相似文献   

5.
痛经(Dysmenorrhea)指伴随月经的疼痛,可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或其它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属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临床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发生于初潮后的几年。  相似文献   

6.
痛经是由于情志所伤、六淫为害、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导致冲任受阻,出现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痛经被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本文主要探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中医学称为经行腹痛,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几年内,占痛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青春期妇女常见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中医学对其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自1997年以来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有较激烈的疼痛并伴随月经而发作的称为痛经。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初潮后2—3天的青年未婚或已婚的未生育的妇女,是妇女常见病,特别是重度痛经,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人在20多年的基层医院工作实践中,特别是2000年以来探索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230多例进行治疗,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40例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案归述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在经行前后或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小腹疼痛,或连及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一般在初潮后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1-2]。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PD  相似文献   

10.
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a的青年妇女,剧烈的腹痛多在月经来潮即开始发生,常为阵发性绞痛,甚至出现晕厥。笔者在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用自拟痛经汤内服并药渣热敷下腹部治疗原发性痛经13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痛经在青春期女性极为常见。资料表明,女子初潮后1年内发生原发性痛经者占75%,第2年内发生率占13%,第3年内发生率占5%,第4年内发生率占4%。严重的痛经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情绪、学业、工作、社交活动,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可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痛经是指女性患者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及腰骶疼痛。痛经在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女性,而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生殖器的某些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痛经是一种自觉症状,凡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者即为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自月经初潮起就有疼痛,多见于未婚女青年、未孕的妇女和健康状况较差的妇女。我院中医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82例,取得良妊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以青春期女性尤为多见,严重者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往往在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建立起正常周期不久即发生,此种痛经经检查显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临床上称为原发性痛经或功能性痛经,多数不影响婚后生育。原发性痛经由于其高发病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几项针对青年女性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5.
神阙隔盐灸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在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者甚至剧痛昏厥,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的患者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是指由内生殖器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痛经在妇女中发病率约占50%,原发性痛经占其中的半数以上,主要发生在有排卵型的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80%在分娩后可解除。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神阙穴隔盐灸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且中医辨证属于寒凝血瘀或肾阳(气)亏虚者3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痛经是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甚至剧痛晕厥。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属功能性痛经,青春期常见,多在初潮后12个月内有排卵性月经建立后发病。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西医治疗本病常以止痛等对症处理为主.存在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的不足。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用针刺次髂穴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多于初潮开始发生,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据调查我国痛经发病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1]我院采用中药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浅谈痛经     
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严重者出现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类,“功能性痛经”又称为“原发性痛经”,系指盆腔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初潮6~12个月内或排卵周期初建立时。“继发性痛经”系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宫内异物,痛经的确切原因不清楚,一般认为精神神经性内分泌因素及子宫因素引起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初潮后2a~3a的青年未婚或已婚未生育的妇女,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痛苦.我们自2003年以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痛经多于初潮后1~2a发病,以经行时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为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或手足厥冷。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