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EH)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 ,分析 2 0 0例EH(A组 )的心电图 ,并与 2 10例非EH(B组 )患者的心电图作对照。结果A组缺血性ST -T改变为最多 ,左室肥厚(LVH)次之 ,心律失常占第 3位 ,并且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因长期高血压其靶器官已发生严重病理性改变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血压是许多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及重要的危险因素 ,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本文就本院 1997年~ 2 0 0 1年 5月EH2 0 0例 ,与非EH 2 10例的心电图改变作对照 ,总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2.
侯毅 《临床内科杂志》2002,19(2):148-149
QT离散度检查简单且无创伤 ,被应用于临床心脏事件的许多方面 ,特别是应用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本组资料分析了高血压病患者及伴左心室结构改变与恶性心律失常者QT离散度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以探讨QT离散度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1.对象 :(1)高血压病组 :15 8例 ,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 14 0mmHg ,舒张压≥ 90mmHg ,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男性 96例 ,女性 62例 ,年龄 40~ 82岁。其中经心脏超声、X线胸片和心电图等检查发现伴左心室肥厚者 63例 ,年龄 5 4~ 8…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5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45例)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110例) ,比较两组患者2 4h血压监测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及血脂等浓度,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左心室肥厚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高血压病程、2 4h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 4h平均脉压升高可能为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伴发左心室肥厚是长期血压控制不良、代谢紊乱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脉压增大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脑白质疏松症 (LA)的关系。方法  13 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按有或无LA分为两组 ,并对其年龄、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史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高血压病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左心室肥厚、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持续时间及年龄均为LA的影响因素 ;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左心室肥厚仍为LA的危险因素之一 (OR =2 .771,95 %CI值 1.2 60~6.0 94;P <0 .0 1)。结论 左心室肥厚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LA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 12 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0例 ,男 5 9例 ,女 6 1例 ,年龄 33~ 78岁。全部患者分为两组 ,年龄≥ 6 0岁为老年组 (6 0例 ) ,年龄 <6 0岁为非老年组 (6 0例 )。每组根据心脏超声分为左心室肥厚和无左心室肥厚两个亚组。左心房内径大于 4cm为左心房扩大 ,面积 长度法左心室重量指数男性 >89g m2 ,女性 >77g m2 为左心室肥厚。结果 非老年组 4 3%、老年组 73%合并左心室肥厚 ;非老年组 14例 (2 3% )、老年组 2 2例 (37% )合并左心房扩大 ;37%患者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同时并存 ,2 0 %患者仅有左心房扩大 ;两组左心房扩大者共 36例 ,其中老年组合并左心室肥厚占 5 0 % (18 36 ) ,非老年组合并左心室肥厚占 2 2 % (8 36 ) ;多因素分析提示超重、血压水平与左心房扩大无显著相关性 ,年龄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同左心房扩大显著相关。结论 年龄与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 (EH)患者共 6 3例 ,参照 1999年WHO/ISH对EH的定义和分级诊断标准 ,即血压≥ 140 / 90mmHg(1mmHg =0 133kPa) ,其中一级高血压患者 2 9例 ,二级高血压患者 2 4例 ,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烟酒嗜好者。随机分为 2组 :(1)氯沙坦组 :33例 ,男 2 3例 ,女 10例 ,年龄 6 1~ 88岁 ,平均(6 9± 8)岁 ;(2 )苯那普利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6 3~ 87岁 ,平均 (6 7± 9)岁。对照组 :2 8…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伴与不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用HDI 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 36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和 36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并与 2 8名健康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1 3组间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及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P <0 0 1) ,且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且伴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 ,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史较长 ,多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为本院干部病房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1 5 3例 ,男 1 34例 ,女 1 9例 ,年龄 69~ 91 (平均 77.4)岁。高血压诊断以 1 999年1 0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 ,即收缩压 1 40mmHg( 1mmHg =0 .1 33kPa)和 (或 )舒张压≥ 90mmHg。因冠心病或肺心病入院治疗而同时并发高血压的患者不包括在此研究病例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入院后 ,常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采用美国ATL80 0型彩色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 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频切迹(high frequency notches,HFN)数与心肌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病患者68例,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高血压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扩大组,对照组为正常人24例。按等级资料对HFN出现0~6,7~11,12~20和20~记录病例数。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出现HFN数明显多于正常人(X^2=42.593,P〈0.01,n=92);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扩大组HFN数明显大于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X^2=23.64,P〈0.01,n=68);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扩大组HFN数亦高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X^2=15.594,P〈0.01,n=42)。结论高血压患者HFN数较正常人显著增多,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损害程度及其心脏病理发展过程呈明显一致性。HFN数对于判断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损害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 ,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情况 ,探讨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与逆转的临床指标。方法 筛选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 4 0例 ,高血压病无左心室肥厚组患者 30例及正常血压对照组 30例 ,予以高血压病患者喹那普利 5~ 10mg治疗 2 4周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E/A比值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水平 ,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无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P <0 0 1) ,经ACEI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前r =0 4 5 ,P <0 0 1;治疗后r =0 39,P<0 0 1) ,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 (治疗前r =- 0 70 ,P <0 0 1;治疗后r =- 0 6 9,P <0 0 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逆转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肥胖作为心血管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已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 ,老年高血压病人体重减轻或低体重指数 (BMI)是否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危险尚未确定。作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方法 研究病例资料来自老年收缩性高血压治疗计划 (SHEP)。将有单纯收缩性高血压[SBP≥ 1 60mmHg(1mmHg =0 1 3 3kPa) ,DBP <90mmHg]、测得BMI、年龄≥ 60岁的 3 975例老年人列为研究对象 ,其中排除入选半年内死亡、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试验期内死于癌症或诊断为癌症的病人。对上述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2组:血压晨峰值≥5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晨峰组,血压晨峰值<55mm Hg为非晨峰组,每组40例,均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LVMI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左心室肥厚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糖耐量水平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与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 16 8例 ,其中男 15 0例 ,女 18例 ,年龄40~ 85岁 ,均按 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 ,收缩压≥ 140mmHg(1mmHg =0 133kPa)和 (或 )舒张压≥ 90mmHg。同期选择血压正常健康者 30例 ,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38~ 70岁 ,实验室检查属糖耐量正常。按WHO推荐标准进行 2h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分别于空腹及口服 75克葡萄糖后 1h及 2h取静脉血 ,测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胰岛素。将高血压病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 (NGT ,n =6 7) ,糖耐量损害/空腹血糖损害组 (IGT/IFG ,n =5 1) …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的深入 ,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 (LVH)与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是心血管意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 ] ,因此逆转LVH成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施慧达 )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 ,对左心室肥厚的积极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1999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选择收集住院病人 2 6例Ⅱ级高血压 (中度 ) >160 /10 0mmHg并伴有LVH的患者 ,排除…  相似文献   

1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指收缩压≥ 160mmHg,而舒张压≤ 90mmHg。此型高血压多合并严重动脉硬化 ,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大 ,发生脑卒中多 ,死亡率也高。心率变异 (HRV)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 ,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旨在探讨此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67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A组 )均符合WHO 1978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凡能影响HRV的疾病除外 ,均行彩色多谱勒检测 ,根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分为 2组 :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组A1组 ) 2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 ( 2 4hPP)与左心室肥厚 (LVH)及主动脉根部 (AOD)扩张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 (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 2 4hPP≥ 60mmHg( 1mmHg =0 13 3kPa)的患者 5 8例列为A组 ,2 4hPP <60mmHg的患者 60例列为B组。结果 A、B两组LVH和AOD扩张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与 2 4hPP、2 4h平均收缩压 ( 2 4hSBP)呈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47、0 42 ,P均 <0 0 1) ,与脉压 (PP)和收缩压 (SBP)呈弱相关 (r分别为 0 2 5和 0 2 1,P均 <0 0 5 )。AOD与 2 4hPP、2 4hSBP、PP、SBP、年龄和病程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9、0 49、0 45、0 3 7、0 2 9和 0 3 4,P均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 2 4hPP与LVH及AOD扩张密切相关 ,2 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晨峰组患者96例(MBPS≥35 mmHg),非晨峰组患者184例(MBPS35mmHg)。采集患者卒中病史,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探讨血压晨峰与发生卒中、左心室肥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结果晨峰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为40.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28.3%,两组卒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晨峰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54.2%,非晨峰组发生率为40.2%,两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晨峰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65.6%,非晨峰组发生率为52.7%,两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患者卒中、左心室肥厚、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增高,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血压晨峰,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标  题 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最终结果作  者 该项目协作研究组。  参考文献 JAMA,1991,265,3255~3264研究的疾病 高血压病。目  的 评估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设  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病人资料 4736例年龄≥60岁的患者,入选时收缩压160~219mmHg,舒张压<90mmHg,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史。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65例)及对照组(2371例)。随  访 平均4.5年。治疗方案 目标血压是原收缩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