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99年以来我国有关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进行述评.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研究、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及旅游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文物古迹,近年来依托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相关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从整体上分析了高句丽遗产旅游研究文献的计量学特征,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其他旅游研究四个方面对集安高句丽遗产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高句丽遗产旅游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的研究文献集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及以后,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深度和广度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研究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9篇乡村旅游文献,在全面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研究的一些特点,同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1996—2020年721篇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与总结,从年度载文量、来源期刊类型、基金项目资助等入手,比较了国内外“食”旅游:“Food Tourism”“美食旅游”“饮食旅游”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进展。结果表明:①国外“食”旅游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国内正处拓展阶段。②国内外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国内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定量方法相对简单,国外定量方法趋于多元化、复杂化。③国内学者对“美食旅游”“饮食旅游”分别进行了研究。④文献研究得知,韩国“食”旅游研究对全球“食”旅游研究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5.
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性日渐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我国学者对高校旅游问题的研究,从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旅游的概念界定、开发可行性、开发原则、资源类型、部分城市高校旅游发展评述、存在问题等几方面。在对现有文献予以分类和综述的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用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分析大量旅游用地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用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修正旅游用地概念的同时,总结了旅游用地的特点,提出了旅游用地利用的原则内容和研究,最后就旅游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集群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山地型地区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空间不平衡、产业关联性差等问题,以陕西秦岭为例,从空间结构、产业链、集群网络结构和集群创新能力等四方面进行集群构建,提出了陕西秦岭旅游产业链培育模型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市场关系网络模型.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展了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指导我国山地型地区进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外会展旅游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会展旅游以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关注.从会议旅游、奖励旅游、节事旅游三方面对外国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会议旅游主要从会议旅游概念、会议参加者、会议策划者、会议目的地、会议组织机构和会议旅游影响等角度研究;奖励旅游主要从含义、奖励回报系统的概念结构以及对管理者的启示等方面分析;节事旅游主要从节事产品的特点和类型、节事动机、节事组织者和节事影响几方面研究.最后,总结国外会展旅游成功的发展经验,得出有益于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建设会展城市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旅游口号作为旅游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高度关注。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有关旅游口号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关系、旅游口号分类、旅游口号设计和旅游口号评价等方面,研究成果不多,未能形成广泛认知。今后有关旅游口号研究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深化外,还需要从旅游口号内涵界定、旅游口号体系构建、旅游口号的社会伦理学和美学、旅游地旅游口号设计、旅游口号的公众征集和市场传播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使我国旅游口号研究更加具有合理性,同时有效提升旅游口号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类徽标是图形标志里一种相对独立的标志类别,是伴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诞生的.它在旅游对外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业界也越来越重视旅游景区徽标的设计.目前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景区景点都不具备完善的景区徽标等VI系统,笔者从其设计原则方面,通过整理分析目前所有中文类旅游徽标设计原则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旅游景区类徽标设计原则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我国旅游景区类徽标设计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