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实验采用PCR法获得CD1d基因片段,将其插入慢病毒pReceiver-Lv201载体(带GFP荧光)中获得EX-S0249-LV201重组质粒,经转染试剂EndoFectin-Lenti转染到293T细胞中获得慢病毒LP-S0249-LV201,用包装获得的慢病毒感染胰腺癌Panc-1细胞,在不同时间段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并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获得的表达细胞株.实验结果显示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慢病毒LP-S0249-LV201 转染至Panc-1细胞株后,该细胞株表达CD1d基因和蛋白,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CD1d基因的Panc-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CD1d基因在胰腺癌免疫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讨携带SIRPα-Fc(SF)融合基因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35-SF感染T细胞后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腺病毒Ad35-SF感染Jurkat T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SF融合蛋白的大小与表达量;通过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47的封闭情况;通过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Ad35-SF构建成功,其感染Jurkat T细胞后,能在其内表达并分泌产生大小约为48kD的SF蛋白,细胞上清中SF的表达量可到达19.1μg/mL。Ad35-SF(MOI=1)感染Jurkat细胞18h后,细胞CD47阳性比例从97.06%下降到15.32%;当Ad35-SF感染复数增加至5,10时,CD47阳性比率进一步降低至2.94%和1.73%。相对于空病毒对照组,Ad35-SF感染Jurkat细胞48h后其增殖效果提高了29%,对肝癌细胞株Hep 3B的杀伤作用提升25.6%(p0.01)。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35-SF能有效感染Jurkat细胞并在其内表达分泌SF蛋白,封闭细胞表面的CD47,同时显著提高Jurka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PD-1是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PD-L1,PD-L2)结合,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简述PD-1/PD-L在免疫耐受、微生物感染及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含PD-1抗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35-anti-PD-1,表达的PD-1抗体以探究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用ELISA实验检测Ad35-anti-PD-1在293细胞中PD-1抗体的表达量;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法纯化PD-1抗体;通过体外杀伤实验研究PD-1抗体阻断PD-1信号通路的CTL杀伤肝癌细胞能力的变化。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35-anti-PD-1,滴度为1×1010 pfu/mL;ELISA实验检测在72h时293细胞上清中PD-1抗体的表达量约在600ng/mL;Westernblotting实验证明PD-1抗体包含正确的重链(50kD)和轻链(25kD);ELISA实验检测从100mL细胞上清中得到1mL浓度在40μg/mL的PD-1抗体;体外杀伤实验证明CTL在添加PD-1抗体的环境中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构建Ad5F11b-Anti-CD20嵌合型腺病毒载体并探索该腺病毒在体外表达全长抗体的能力.合成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将其与美罗华抗体重轻链连接,克隆到pDC338质粒载体上,并与以11b型腺病毒(Ad11b)Fiber替代5型腺病毒(Ad5)Fiber的嵌合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5F11b进行重组,获得Ad5F11b-Anti-CD20嵌合型腺病毒.将鉴定正确的病毒空斑感染293细胞,ELISA检测其表达水平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该病毒表达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嵌合型腺病毒Ad5F11b-Anti-CD20在293细胞中的表达量高达3.78 μg/ml±0.30 μg/ml,间接免疫荧光(IFA)显示该病毒表达的抗体只与CD20+的Raji细胞有特异性结合,而与CD20-的Molt-4细胞无结合能力.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抗CD20抗体的嵌合型腺病毒Ad5F11b-Anti-CD20.  相似文献   

6.
p53是研究较为广泛的抑癌基因,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为增强p53的抗瘤活性,将穿膜肽11R与p53的融合蛋白基因插入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中,在293细胞中经同源重组筛选获得重组溶瘤病毒SG7605-11R-p5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11R-p53的表达情况,TCID50方法测定病毒滴度;应用细胞活力检测实验(MTT)比较病毒杀伤肿瘤及正常细胞的效果.结果显示:SG7605-11R-p53所携带的11R-p53基因在所选细胞株中都能正确表达,与SG7605-p53、AD5-p53相比具有更好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效应.说明SG7605-11R-p53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肿瘤的新型基因-病毒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含PD-1抗体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35-anti-PD-1,表达的PD-1抗体以探究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肿瘤功能的影响。用ELISA实验检测Ad35-anti-PD-1在293细胞中PD-1抗体的表达量;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法纯化PD-1抗体;通过体外杀伤实验研究PD-1抗体阻断PD-1信号通路的CTL杀伤肝癌细胞能力的变化。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35-anti-PD-1,滴度为1×1010 pfu/mL;ELISA实验检测在72h时293细胞上清中PD-1抗体的表达量约在600ng/mL;Westernblotting实验证明PD-1抗体包含正确的重链(50kD)和轻链(25kD);ELISA实验检测从100mL细胞上清中得到1mL浓度在40μg/mL的PD-1抗体;体外杀伤实验证明CTL在添加PD-1抗体的环境中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将携带Smad2-Flag基因的慢病毒包装系列质粒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用收集并纯化好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流式分选筛选出GFP阳性的细胞,用Flag抗体和Smad2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流式分选得到的GFP阳性的A549细胞经Western blot鉴定能高效表达外源Smad2-Flag融合蛋白,同时空载慢病毒处理的GFP阳性细胞并不表达Smad2-Flag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Smad2蛋白的A549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超级干扰素抗肺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携带TRAIL和Smac的双基因溶瘤腺病毒(ZD55-TRAIL-IETD-Smac)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杀伤性基因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ZD55-TRAIL-IETD-Smac与5-FU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肺癌细胞产生凋亡,表明,5-FU能够显著增强携带TRAIL和Smac的双基因溶瘤腺病毒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肺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环素调控的真核表达系统是真核细胞诱导表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双质粒四环素表达调控系统调控外源基因的表达.由于,双质粒四环素表达调控系统的基因表达调控严格依赖于两个单载体同时感染同一个细胞,因而限制其在体内实验中的效率.为解决该问题,研究构建了由慢病毒载体构成的单质粒四环素表达调控系统-pLV300(Tet-off).构建的载体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均正确.通过荧光观察及RT-PCR实验结果显示,该单质粒四环素调控的慢病毒载体体外可以高效地转移并且维持目的基因的表达,其表达调控效应高、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调控严密.该表达调控系统为慢病毒的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自杀基因,其与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构成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本实验将携带HSV-tk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uh-7细胞,通过报告基因反映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基因组PCR及RT-PCR检测转染Huh-7细胞中的HSV-tk基因的整合及表达;MTT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最后HSV-tk+与HSV-tk-的Huh-7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MTT测定GCV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HSV-tk/GCV系统作用于Huh-7细胞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旁观者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红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研究其在体内不同部位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构建含红色荧光蛋白(DsRed-Express)的表达质粒,并采用磷酸钙法包装成慢病毒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筛选得到强阳性克隆,对其进行RT-PCR检测和裸鼠、C57小鼠体内成瘤实验验证细胞特性,最后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的胚胎干细胞(Red-ESCs)。Red-ESCs能够表达多能性基因,如Oct4,Sox2,Nanog等,也能在裸鼠体内成瘤。不同部位的畸胎瘤在基因表达上有差异,其中肝部形成的畸胎瘤表达肝特性基因。成功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其在体内形成的畸胎瘤性质受到体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简称IFITM)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来保护细胞,使其免受多种病毒的感染。为了鉴定H5N1病毒本身和结构蛋白是否作为IFITM基因的新调节因子,通过试验探讨了H5N1病毒和结构蛋白对IFITM基因家族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H5N1病毒的NS1、M1、NP和PB2蛋白在A549细胞中增加了IFITM1、IFITM2和IFITM3表达,对HEK293T细胞没有影响,在HEK293T细胞和A549细胞上,没有发现H5N1病毒的HA和NA蛋白影响IFITM基因家族表达。即在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期间,NS1、M1、NP和PB2蛋白的过表达可以直接刺激IFITM1、IFITM2和IFITM3的上调,而呼吸系统的上皮细胞可能首先被影响,特别地,NP和NS1显示对IFITM基因家族的表达显示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DNA克隆和重组技术,构建增殖腺病毒SG600-IL24.ELISA检测比较SG600-IL24和非增殖腺病毒Ad-IL24分别感染肝癌细胞BEL-7402、Hep3B、HepGⅡ、SK-Hep-1和成纤维细胞BJ细胞后IL24的表达量,表明SG600-IL24病毒能在肿瘤细胞内大量表达IL-24,最高可达773 ng/mL(MOI=1),且在多数肿瘤细胞内IL24表达量显著高于Ad-IL24,而在正常细胞内表达量与Ad-IL24基本相同.半数组织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SG600-IL24 48 h和96 h的增殖情况,发现SG600-IL24可在上述4种肿瘤细胞内大量增殖,96 h的最高增殖倍数可达到246153.MTT法和CPE法对比SG600-IL24和Ad IL24对不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上述4种肿瘤细胞SG600-IL24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的50%杀伤剂量(IC50)和90%杀伤剂量(IC90)均明显低于Ad-IL24.以上结果表明SG600-IL24体现了病毒治疗与基因治疗的双重抗肿瘤用,其效果明显好于Ad-IL24,为该病毒治疗肝癌的体内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肠毒素C2(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2,SEC2)基因进行定点突变,获得具有超抗原性的减毒C2基因序列sec2t,把该基因插入含Hsp 70A-RBCS2启动子和RBCS2终止子的pH124载体上,构建莱茵衣藻表达载体pH124sec2t,采用"珠磨法"将该载体转入细胞壁缺陷型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C-849中,经含10μg/mL Zeomy-cin的抗性平板筛选、PCR及RT-PCR分析,获得转基因莱茵衣藻Tran-sec2t.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ec2t基因已整合入莱茵衣藻核基因组中,且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6 kDa(1 Da=1 u)的目的蛋白.分别以CC-849和Tran-sec2t两种藻细胞培养液(每毫升106个细胞)喂食Balb/c小鼠,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小鼠CD3+、CD4+和CD8+细胞,结果发现,可表达减毒超抗原SEC2T的转基因莱茵衣藻Tran-sec2t能刺激小鼠T淋巴细胞的产生;与对照相比,CD4+与CD8+细胞数目比值有所降低,但CD3+和CD8+细胞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利用转基因藻生产抗肿瘤制剂和动物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HPV16L1)为主要靶点的疫苗缺乏肿瘤模型细胞来验证疫苗的免疫效果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细胞模型并可以利用此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形成肿瘤,用于以HPV16L1为主要靶点疫苗的验证实验。利用这个模型细胞或肿瘤模型可以在体内外检测疫苗的免疫学性质和保护功效。首先,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获得目标基因HPV16L1的基因序列并连接到载体质粒中,将质粒转染到细胞TC-1后在杀稻瘟菌素抗性压力筛选下获得稳定表达HPV16L1的细胞株。对TC-1和TC-1-HPV16L1两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成瘤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外源基因的加入对细胞特性没有影响。通过体外杀伤实验证实细胞TC-1-HPV16L1能够被HPV16L1靶点疫苗免疫过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杀伤。实验动物被疫苗免疫后,进行攻瘤实验发现疫苗只对TC-1-HPV16L1组具有保护作用。综上,在本研究中成功地构建了可以检测HPV16L1疫苗的抑瘤效果的模型细胞TC-1-HPV16L1,为HP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细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Dentritic Cell),将成熟DC与初始T细胞共培养,并连续加入DC刺激从而避免活化的T细胞凋亡。将活化的T细胞转入包被有CD3和CD28抗体的板中,使活化T细胞进一步大量扩增。流式检测多因子诱导后DC表型发现,高表达CD83、CD11c、CD11b、CD80、CD86、CCR7、CD54,低表达CD14、CD3、CD33,说明因子成功诱导单核细胞为成熟DC。流式检测扩增的活化T细胞发现高表达CD3、CD8,含有很低量的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大量的IFN-γ,表明扩增出的细胞中活化T的含量很高,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趋化因子(CCL5)是由正常T细胞分泌的典型的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分子量8kD,属于CC型趋化因子的β家族成员之一,并调控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分泌能力.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趋化因子CCL5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实现表达,获得与His标签融合的重组趋化因子mCCL5蛋白,并测定其在体外的趋化活性.将趋化因子CCL5基因扩增并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重组mCCL5蛋白以IPTG诱导表达,再以Ni-NTA纯化系统进行纯化.Transwell实验检测重组CCL5蛋白的趋化活性.结果显示pET-28a-mCCL5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mCCL5蛋白在细菌中大量表达并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产物以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Transwell实验证实趋化因子能够显著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迁移.带有His标签重组鼠趋化因子CCL5的成功表达,为下一步CCL5抑制剂的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负载酸洗脱食管癌抗原肽的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细胞毒T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CBMNC),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白介素(rhIL-4)及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a)的配伍作用下,以酸洗脱食管癌抗原肽负载获得分化成熟DCs,利用CytoTox 96试剂盒检测其对特异性CTL的诱导和体外杀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负载食管癌抗原肽的脐血DCs诱导的CTL对酸洗前食管癌细胞株T.Tn的杀伤率达(78.5±9.5)%,显著高于酸洗后组和各对照组(P<0.05),而对无关肿瘤细胞株Hep2无显著杀伤作用(P<0.05)。结论:负载食管癌抗原肽的脐血DCs体外可诱导CTL产生特异性杀伤效应。本研究为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0.
研究携带TRAIL基因的溶瘤腺病毒联合化疗药物GSK-3抑制剂(氯化锂和SB-415286)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病毒ZD55-TRAIL联合化疗药物氯化锂和SB-415286对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以及正常细胞株L02、QSG-77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结晶紫实验检测进一步证明联合用药的杀伤作用和安全性;利用Hoechst33342染色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的氯化锂和SB-415286能显著提高ZD55-TRAIL对肝癌细胞株HepG-2、BEL-7404的杀伤作用,对人体肝正常细胞株L02、QSG-7701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GSK-3抑制剂能够解除肝癌细胞对TRAIL的抗性,增强携带TRAIL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