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脱落细胞c-myc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子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290例子宫颈脱落细胞c-myc蛋白表达,其中包含细胞学诊断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172例,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7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结果随访18个月发现c-myc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相关,阳性率及其强度随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0.2%,其对组织学阳性的检验效能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涂片。结论 c-myc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有利于子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L1壳蛋白在HPV阳性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9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因HPV阳性行子宫颈活检患者966例,以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为基础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结果 966例中HPV 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14.8%(143/966),其中慢性子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1/513)、37.9%(121/319)、15.9%(21/132)和0(0/2)。LSIL中HPV L1壳蛋白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结论 HPV L1壳蛋白在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HPV L1在帮助了解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预测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展趋势、转归、预后及选择临床处理方案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细胞恶性转化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解析针对宫颈癌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妇科门诊就诊妇女280例,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同时,应用赛泰?细胞/组织HPV检测试剂盒对L1壳蛋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检测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采用Cervista HPV检测系统进行HPV检测,将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作为基线进行比较,按照病变不同程度分为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非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上皮癌(SCC)5组,对比分析HPV L1壳蛋白表达在不同程度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细胞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活检确定的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SCC中的表达为0。各组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2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减少,TNF-α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增加(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伴随着免疫激活性细胞亚群的减少,免疫抑制性免疫细胞群体的增加(P0.05),且具有强相关性。结论:子宫颈细胞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于判断宫颈细胞恶性转化以及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PV L1衣壳蛋白在HPV阳性的宫颈细胞学标本和活检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1蛋白在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中表达.结果 52例细胞学标本中,L1蛋白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7/16)、28.5%(10/26)、0(0/10);100例组织学标本中,L1蛋白在炎症、CIN1、CIN2、CIN3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15/27)、43.8%(14/32)、15.4%(4/26)、0(0/15);两组资料L1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49,P=0.01;χ2=23.555,P=0.00).结论 早期检测HPV L1蛋白,有助于判断宫颈病变程度及其恶性进展趋势,为宫颈病变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HPV L1蛋白和p16在子宫颈各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子宫颈病变进展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各种子宫颈病变(CIN1级18例、CIN2级9例、CIN3级8例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6例)中HPV L1蛋白和p16的表达.结果 HPV L1蛋白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26.8%.其中HPV L1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44.4%,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无表达.p16在各种子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为68.3%,其在CIN1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CIN2为77.8%,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均表达阳性.100%CIN3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为p16+/HPV L1-,而61.1% CIN1中为p16-/HPV L1+或p16-/HPV L1-.结论 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HPV L1阳性表达率降低而p16阳性表达率增高.p16+/HPV L1-提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进展的可能,而p16-/HPV L1+和p16-/HPV L1-可能为无进展的或潜在消退的子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诊断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细胞学诊断为AGC病例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析病变与患者年龄、高危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AGC的发生率为0.120%(494/412 010),494例AGC中45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450例AGC中良性128例(28.4%),病理结果异常(不典型增生及以上)322例(71.6%):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48例(14.9%)(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6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0例,鳞癌12例);子宫颈腺上皮病变166例(51.6%)(子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6例,子宫颈原位腺癌29例,子宫颈腺癌131例);子宫内膜病变108例(33.5%)(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腺癌104例,肉瘤2例)。年龄35岁组与良性/反应性和子宫颈病变有关;年龄35~50岁组子宫颈腺上皮病变高发,绝大多数的子宫颈原位腺癌(22/29)和大多数的子宫颈腺癌(74/131)在此年龄组中被发现;年龄50岁组子宫内膜病变最常见,且侵袭性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最高(P0.05)。306例AGC行高危HPV-DNA检测,阳性140例(45.8%)。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子宫颈腺上皮病变、子宫内膜病变HPV阳性率分别为82.5%、68.9%、7.7%,高危HPV阳性和细胞学诊断为AGC可以显著增加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P0.001)。结论 AGC的诊断对子宫颈和子宫内膜腺上皮病变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年龄和高危HPV感染的情况对AGC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kp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原位杂交检测Skp2蛋白和HPV16/18 DNA在3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Skp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8%,4/2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 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96.8%),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skp2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γ高级别=0.373,γ癌 =0.416,P<0.05).结论 Skp2过表达主要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的指标,且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协同作用.E7-skp2-Rb可能是HPV感染诱导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一条新致癌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SIRT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早期癌蛋白中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颈炎、10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低级别各5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RT1和HPV 16/18E6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93.33%(28/30),高于子宫颈炎组织(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SIRT1阳性率(88%,44/50)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病变(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癌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炎中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晚期、分化差的子宫颈癌阳性率高于早期、分化好的子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93.33%,28/30)高于HPV 16/18E6(30%,9/30),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88%,44/50)高于HPV 16/18E6(28%,14/50),但在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14%,7/50)低于HPV 16/18E6(36%,18/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1的阳性率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提示SIRT1与细胞恶性转变有关,其过表达可能促进上皮向高级别内病变乃至子宫颈癌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统计分析SIAH2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颈新鲜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癌旁正常子宫颈(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48.3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75.83%)中SIAH2的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SIAH2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高危HPV16感染和Ki-67表达相关(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表达与高危HPV16感染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生存分析发现,SIAH2阳性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AH2高表达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IAH2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参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和转移,其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IAH2有望成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联合HPV-DNA 23分型检测(HPV检测)对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liquid-based preparation, LBP)报告的"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4例ASC-US子宫颈细胞样本,制成LBP薄片2张,1张用于巴氏染色进行LBP TBS分级诊断,1张用于Feulgen染色进行DNA倍体分析,同样方法进行HPV检测;检测结果经子宫颈组织活检验证。结果 64例ASC-US经活检验证,其中22例阴性,为正常或炎症;42例阳性,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2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癌(鳞状细胞癌1例)21例,阳性率为65.63%。在42例病理结果阳性中:DNA倍体分析和HPV检测共阳性22例,占比34.38%(22/64);DNA倍体分析或HPV检测阳性20例,占比31.25%(20/64);在21例HSIL+癌中,DNA倍体分析或HPV检测阳性6例,占比9.38%(6/64)。在22例病理结果阴性中:DNA倍体分析+HPV检测共阳性4例,占比6.25%(4/64);DNA倍体分析或HPV检测阳性15例,占比23.44%(15/64);DNA倍体分析+HPV检测共阴性3例,占比4.69%(3/64)。结论在LBP诊断ASC-US病例中,其DNA倍体分析和(或)HPV检测阳性时建议转诊阴道镜;而DNA倍体分析和HPV检测共阴性时建议采用常规LBP复查。DNA倍体分析联合HPV检测对子宫颈LBP筛查报告中的ASC-US病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时间荧光分辨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检测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子宫颈组织病理学小活检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TRFIA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结果126例标本中,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2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2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5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9例。免疫组化检测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组、HSIL组、SCC组中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1、19、53、28例,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病例分别为3、17、50、27例。LSIL、HSIL及SCC组中,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阳性的病例经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阳性。TRFIA检测p16~(INK4a)蛋白在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及恶性细胞组、LSIL、HSIL及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00%、70.83%、93.9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TRFIA适合于检测p16~(INK4a)蛋白,且对检测条件要求低,有利于临床工作中不同机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鳞状上皮病变过程中HPV6/11、HPV16/18的表达,探讨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宫颈慢性炎症5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30例、尖锐湿疣30例、上皮内瘤变89例、鳞癌50例共249例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6/11,HPV16/18检测.结果:慢性炎症组HPV6/11阳性表达4%,HPV16/18阳性表达0%;乳头状瘤样增生组HPV6/11阳性表达10%,HPV16/18阳性表达3.3%;尖锐湿疣组HPV6/11阳性表达93.3%,HPV16/18阳性表达23.3%;CIN组中Ⅰ级HPV6/11阳性表达48.9%,HPV16/18阳性表达42.2%;Ⅱ级HPV6/11阳性表达39.1%,HPV16/18阳性表达69.6%;Ⅲ级HPV6/11阳性表达9.5%,HPV16/18阳性表达66.7%;鳞癌组HPV6/11阳性表达6%,HPV16/18阳性表达82%.结论: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细胞的HPV6/11、HFV16/18,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weight protein,LMP)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讨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以152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子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鉴定LMP2和LMP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HPV16感染情况。结果 (1)LMP2、LMP7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趋势相一致。在CIN中LMP2、LMP7蛋白表达下调和缺失率分别为25.0%/15.6%、29.7%/23.4%;在子宫颈癌中LMP2、LMP7蛋白的表达下调和缺失率分别为17.5%/34.9%、23.8%/41.3%。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发现LMP2、LMP7与子宫颈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PCR结果显示,HPV16的检出率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而增加,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2/25)、67.2%(43/64)和77.8%(49/63),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增加,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中LMP7表达下调与HPV16感染有关(P<0.05),子宫颈癌中LMP2和LMP7表达下调与HPV16感染有关(P<0.05)。结论 LMP基因的转录表达下调或蛋白质表达缺失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weight protein,LMP)在子宫颈病变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讨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152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子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鉴定LMP2和L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CR技术检测相应标本HPV16感染情况.结果 (1)LMP2、LMP7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mRNA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趋势相一致.在CIN中LMP2、LMP7蛋白表达下调和缺失率分别为25.0%/15.6%、29.7%/23.4%;在子宫颈癌中LMP2、LMP7蛋白的表达下调和缺失率分别为17.5%/34.9%、23.8%/41.3%.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发现LMP2、LMP7与子宫颈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PCR结果显示,HPV16的检出率随着子宫颈病变的进展而增加,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2/25)、67.2%(43/64)和77.8%(49/63),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增加,各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中LMP7表达下调与HPV16感染有关(P<0.05),子宫颈癌中LMP2和LMP7表达下调与HPV16感染有关(P<0.05).结论 LMP基因的转录表达下调或蛋白质表达缺失与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患者年龄28~33岁,平均29. 5岁。患者3例因体检发现,3例以不规则出血就诊。5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6例行HPV检测均提示高危型感染。显微镜下病变与周围间质边界清晰,腺腔内由复层未成熟圆形、卵圆形细胞核与含黏蛋白的空泡大小不等的上皮细胞混合构成。5例伴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伴子宫颈原位腺癌。6例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均表达p16和CEA,不表达ER和vimentin,其中5例p63散在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特殊染色PAS、AB-PAS均阳性。2例行全子宫切除,4例行子宫颈锥切。随访6~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年轻女性的特殊类型子宫颈原位腺癌,与高危型HPV密切相关,常伴其他病变。典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酌情采用宫颈锥切,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li蛋白检测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并分析Gli蛋白表达与HPV16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32例正常子宫颈上皮、7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1 28例、CIN2 18例、CIN3 25例和8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癌(SCC)共183例存档蜡块选自延边大学医院、延边妇幼保健院和延边肿瘤医院病理科.应用PCR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子宫颈病变组织芯片中检测Gli-1、Gli-2、Gli-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li-1和Gli-2蛋白呈胞质和胞核染色,Gli-3蛋白多数呈胞质染色.在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2/3)中,Gli-1~3呈强阳性,其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黏膜上皮.80例子宫颈癌标本中HPV16阳性率是77.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阳性组的Gli-1蛋白的胞质阳性率(85.5%,53/62)与强阳性率(85.5%,53/62)以及Gli-2蛋白的胞质阳性率(100%)与胞核强阳性率(100%)均高于HPV16阴性组(Gli-1胞质阳性率与强阳性率均为0,Gli-2胞质阳性率和胞核强阳性率分别为0和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3种蛋白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学分期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结论 Gli-1、Gli-2、Gli-3蛋白过表达可以作为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Gli蛋白的表达水平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且有望成为子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预测子宫颈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行细胞学检查标本123例,其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及以上病例(合计103例)同时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且具有活检结果,2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16/Ki-67结果。结果 20例液基细胞学NLIM的标本中p16/Ki-67双染结果均阴性,ASC-US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66.67%、特异性95.92%、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97.9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1.67%、特异性95.00%、阳性预测值91.67%、阴性预测值95.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病例中预测CIN2+的敏感性92.86%、特异性0、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0;ASC-US及以上病例预测CIN2+的敏感性89.66%、特异性94.28%、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65%。结论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病例中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可以明显提高CIN2+检出的预测值,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有望成为HPV筛查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在宫颈及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病理科细胞学诊断为AGC的74例病例资料,对照相应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宫颈细胞学42438例,其中诊断为AGC 74例,阳性率0.17%.74例AGC中62例有组织学随访结果,良性病变31例(50%),病理组织学结果异常31例(50%):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12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14例,宫颈腺癌2例,子宫内膜腺癌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23例(82.1%),3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1例(33.3%),宫颈病变组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组(P<0.05);42例年龄<50岁患者中9例为HSIL及以上病变,20例年龄≥50岁患者中10例为HSIL及以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需对AGC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AGC诊断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细胞学类别,对于宫颈病变及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随诊组织学结果中多数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尤其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累及腺体,可以表现出非典型腺细胞的特点;AGC-倾向瘤变(AGC-favor neoplasia,AGC-FN)组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常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