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综合概述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探讨了微纳米流体多尺度混合现象的表征方法,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最后给出了微纳米尺度混合现象的一些典型应用及展望,如组合反应、电化学反应及新型DNA分离。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富集技术,简便快速、无污染、易于和其它技术联用。文中对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涂层材料、涂渍技术、萃取方式及其在分析检测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色谱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微萃取(SPME)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富集技术,简便快速、无污染、易于和其它技术联用。文中对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涂层材料、涂渍技术、萃取方式及其在分析检测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固相微萃取法对水中的甲乙酮进行富集,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讨论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确定固相微萃取的适宜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分别为30℃、30 min,经固相微萃取后气相色谱法测定甲乙嗣、仲丁醇,峰型对称,分离良好,能够满足测试要求.该方法简单、准确,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无危害.  相似文献   

5.
微塑料已经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并且可能促进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与传播。文章从研究方法、富集效果、富集机制方面综述微塑料富集ARGs的研究进展,发现微塑料对多个环境中ARGs富集现象较明显,同时环境类型、微塑料暴露特征(种类、尺寸、暴露时间、与抗生素的联合作用)等因素对ARGs富集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微塑料从不同途径促进垂直基因转移与水平基因转移,实现ARGs富集。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微塑料对ARGs的富集机制,扩大环境研究范围,以进一步评估微塑料对ARGs的富集作用所引发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纳米钛酸锶钡多孔微球对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性能,考察了静态吸附和洗脱条件,将多孔微球填充于自制小柱,与注射器连接,制成手控注射式富集器,用于痕量Cr(Ⅵ)和Cr(Ⅲ)的分离富集.结果表明,钛酸锶钡微球对水中Cr(Ⅵ)和Cr(Ⅲ)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性能受介质的pH的影响,当pH≤2时,Cr(Ⅵ)...  相似文献   

7.
曾庆辉  方仕江 《化工进展》2005,24(10):1103-1107
介绍了亲和乳胶微球及微球的设计要求和原理,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微球的制备研究进行了说明。同时对亲和乳胶微球在生化识别分离、DNA免疫诊断、药物载体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作了介绍,并指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制微萃取瓶,采用异辛烷作萃取剂,液-液微萃取方法富集水中壬基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考察了不同萃取剂、盐析效应和pH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壬基酚在水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1.77%,方法检出限为0.52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2%。该萃取方法可有效富集水中痕量壬基酚。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溶液中的微量镍,以2-(5-嗅-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为螯合剂,四氯化碳为萃取剂,乙醇为分散剂,应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富集微量镍,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富集倍数为18。分散液液微萃取-分光光度法有效提高了分析仪器的检测能力,是痕量元素的检测新方法,将其应用于溶液中微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葡聚糖微球自开发以来的应用进展,主要对葡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分离纯化、微载体应用、医药三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制备多表位DNA壳聚糖微球疫苗pcD-NA3.1-HME-3C3d,经鼻腔免疫小鼠,蛋白检测微孔试剂盒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经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针对各表位的特异性IgG抗体,DNA壳聚糖微球疫苗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结论壳聚糖微球疫苗投递系统可提高多表位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中芳香胺主要来源于丁业和非丁业渠道。芳香胺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能够与DNA形成加合物,从而损害DNA。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公布了六种芳香胺是对人类的致癌物和可能致癌物。欧盟已将芳香胺列为存环境水中必须监测的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环境中芳香胺含量很低,基质的干扰大,为提高其检出率和得到可靠的测定结果,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富集,浓缩等前处理。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芳香胺测定中的离子对液液萃取(IP—LLE)、固相萃取(SPE)和固相微萃取(SPME)等样品提取、富集、浓缩技术。  相似文献   

13.
污泥膨胀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微丝菌是污泥丝状膨胀中的主要丝状菌,因此对微丝菌本质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微丝菌,也可提供诸多控制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综述了微丝菌在培养分离、生理特性和影像识别以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丝菌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注模技术的琼脂糖凝胶微流控富集检测芯片,该芯片利用与传统电泳技术兼容的琼脂糖凝胶作为芯片主体材料,并利用微注模的方法在特定区域形成琼脂糖凝胶纳孔膜结构,以此纳孔膜结合电泳作用实现样品预富集。初步富集实验实现了DNA样品在10 s内8.2倍的浓缩。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在此基础上选用乳化交联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单体包埋磁性纳米颗粒,合成了微米及纳米尺度上具有高吸附性、介质分离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微球(MCTS),并对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讨论。通过将壳聚糖包裹纳米磁性粒子制备成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比表面积大、多孔、易回收、可再生等优点,并且该磁性微球稳定性好、吸附性能强,有效地提高了壳聚糖的应用价值,而对于金属废水处理、药物的分离纯化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富集纯化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明  尹国强  王品 《广州化工》2009,37(6):35-37
介绍了微滤膜分离技术的主要优点及分离机理,重点阐述了微滤膜分离技术在废水、污水处理、食品工业以及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将微滤膜分离技术与化学絮凝、沉淀技术相结合,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今后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海洋微表层磷酸盐富集及富集机理的研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各种化学消解方法在有机质环境中提取和分离微塑料的应用,阐述了不同方法对微塑料聚合物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环境,提出了微塑料今后分离提取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是建立在三相溶剂体系基础之上的萃取技术,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环境友好、富集倍数高的分离富集技术。该方法大大增加了有机萃取相和水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目标分析物在有机相和水相间的萃取平衡。对该技术中的萃取剂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使得目标化合物迅速萃入到萃取剂微滴内,可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萃取效率及富集倍数。  相似文献   

20.
陶瓷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用于铀的同位素分离的核工业时期,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了膜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陶瓷膜富集256UF6工厂,以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为主的液体分离时期和以膜催化反应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