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72-1274
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接诊的80例因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前停止使用抗结核药。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83,P=0.0007);治疗组在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抗结核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于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TACE)后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对照组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2组均在TACE术前3 d~术后7 d用药,并在TACE术前及术后2 d7、d抽血检测肝功能;同时记录2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ACE术后2 d 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实验组ALT、AS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 d对照组ALT、AST仍高于术前(P0.05);2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指标降低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有迅速、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减轻TACE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d后两组血氨、AST、TBIL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血氨,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詹小涛 《临床医学》2009,29(2):30-32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3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三者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联合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明确,能够抗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受损,是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胆道梗阻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1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0)。围手术期保肝治疗方案为:治疗组联合使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单独应用异甘草酸镁。观察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两组ALT、AST于入院当天、术前1 d及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ALT、AST皆逐步下降;组间比较,术后1 d 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治疗组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两组TBIL较术前皆出现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药物保肝治疗,联合运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较单独应用异甘草酸镁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31-1832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科室就诊的10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变化水平等。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AST水平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ALT水平和AST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组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应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于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TACE)后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对照组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2组均在TACE术前3 d~术后7 d用药,并在TACE术前及术后2 d7、d抽血检测肝功能;同时记录2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ACE术后2 d 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实验组ALT、AS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 d对照组ALT、AST仍高于术前(P〈0.05);2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指标降低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有迅速、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减轻TACE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选择同期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减轻非酒精脂肪肝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恩替卡韦单一治疗的为对照组(n=75)、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n=7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AST、ALT与TBIL水平评估肝功能改善情况,最后再记录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5)。两组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在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3.6%。两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异甘草酸镁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异甘草酸镁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60),静滴异甘草酸镁150 mg/d,连续30 d;对照组(n=60),静滴甘草酸二胺150 mg/d,连续30 d;30 d后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储备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其储备功能,且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郭彦敏  刘芳  刘猛  张帆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48-5348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炎中抗炎保肝降酶的作用.方法 138例药物性肝炎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8例,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的恢复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SB)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在预防肺结核合并HBs 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的作用。方法:以广州市胸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肺结核并HBs Ag阳性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将肺结核并HBV-DNA阳性患者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者为A组(n=21);肺结核并HBV-DNA阴性患者抗结核并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者为B组(n=24)。将HBV-DAN阳性患者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治疗未予免疫调节剂治疗者为C组(n=43);HBV-DNA阴性单纯抗结核治疗者为D组(n=48)。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治疗两个月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在HBV-DNA阳性患者人群中,A组与C组肝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3.3%vs 34.9%,P0.05);在HBV-DNA阴性患者人群中,B组肝损伤发生率虽低于D组,但无统计学意义(16.7%vs 25.0%,P0.05)。结论:肺结核并HBs 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无论HBV-DNA阳性或阴性,给予免疫调节剂治疗,对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预防肺癌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60)。2组均给予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第1天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20~3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直至化疗结束,化疗期间未应用其他护肝药物。结果对照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13.3%,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前肝功能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的检测值,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期的大剂量化疗结束后第5天复查肝功能,对照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63.33%,19/30)高于观察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肝功能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肉眼黄疸。化疗结束后5 d复查肝功能,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2.16±100.2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7.23±85.19)U/L,观察组ALT(63.36±62.20)U/L、AST(43.33±38.37)U/L,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化疗药物性肝损伤,能有效改善患者ALT和AST水平,肝功能损伤程度轻、恢复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北京佑安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组于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静脉注射硫普罗宁;观察组于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脏血流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6.74%)与对照组(69.7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439、20.470、41.223,对照组:t=9.041、8.768、19.783,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58、15.645、20.282,P0.05)。两组治疗后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最低血流速度(Vmin)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811、8.889,对照组:t=19.193、3.988,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动脉Vmax和V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0、6.06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肝动脉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抗肿瘤药物所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硫普罗宁治疗,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肝功能相关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 12%,32/34)高于对照组(79. 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4216,P 0. 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 76%,4/34)与观察组(14. 71%,5/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促进患者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从根本上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酶治疗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5例化疗后肝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LT、AST、ALP及TBI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应用于化疗后肝损伤患者,可显著降低肝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