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在对危岩危险性评价中,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介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危岩危险性的方法,建立危岩危险性的评价模型,提出各类评价因素的隶属度、指标权重。该法在云南省水麻高速公路沿线危岩危险性评价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焦柳线危岩落石整治工程勘测设计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钧 《路基工程》1999,(6):59-63
通过焦柳岩泊渡至禾家村站区段危岩落石整治工程的勘测设计,分析危岩落石成因类型,提出“查、清,警,守,固,拦,撑,埋,遮,锚”“十字对策”。得出要重视地质选线,应在铁路施工初期整治危岩落石,要加强既有线危岩落石调查测绘,认真比选整治方案优化设计以及要重视环保等体会。  相似文献   

3.
王洪法 《路基工程》2018,(5):197-201
危岩落石是山区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由于危岩落石运动的不确定性,目前对于落石区域的预测及危险等级的划分没有可靠的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亦无规范或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对此,在现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某铁路停车场边坡危岩落石进行综合模拟,并预测危岩落石可能达到的区域,揭示崩塌落石的冲击特性;通过统计分析划分出落石危险等级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铁路停车场边坡崩塌落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永洪 《路基工程》2017,(5):157-163
目前大多数危岩落石防治工程中只是采用单一柔性防护网进行防护,存在主动网防护区域大、造价高或被动网钢柱高度有限、防护高度不足等弊端。结合某铁路职工培训学校的实训场边坡危岩落石防护工程,将主动网、帘式网、刚性格栅应用于危岩落石治理,并在施工中采用被动网作为临时防护。施工结果表明,多种柔性边坡防护网组合防护,在保证危岩落石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能降低施工难度,节省防护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危岩落石对山区铁路工程的风险,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三维运动仿真的危岩落石风险评价方法。以新寨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绘、无人机遥感、室内外试验等获取基础数据;建立危岩落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辨识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危岩落石发育区稳定性等级;基于真实三维地形模型,采用三维运动仿真分析了代表性危岩落石失稳后对铁路工程的不利后果;综合判定了新寨隧道进口工程危岩落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新寨隧道进口危岩落石稳定等级为Ⅳ级不稳定,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等级为4级特大;综合判定危岩落石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严重威胁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树林  雷杰  祝建 《路基工程》2023,(1):234-240
基于某隧道进口处3处危岩单体,详细进行野外调查、勘查、测绘,查明危岩的自然环境、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危岩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形成危岩的内外因素,认为危岩形成的内因是活动断裂、地层岩性和地貌条件,外因是风化作用和大气降水。并采用定性分析及结合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危岩的稳定性,危岩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根据危岩体的发育特征、破坏模式及隧道洞口的建设条件,采用清危、镶补凹腔、回填洞穴、锚固、封闭注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渝客运专线响滩子双线大桥上跨既有成渝铁路,不可避免地需要开挖既有路堑边坡,但路堑边坡分布大量危岩落石,工程有安全风险。通过对危岩进行测绘和调查,分析形成条件,判断崩塌类型,进行力学计算,评价危岩的稳定程度。总体上,危岩体均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李树鼎 《路基工程》2016,(5):158-162
危岩落石是西部山区道路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之一。以雅泸高速公路花岗岩开采区高陡危岩工点为例,采用了坠落式与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公式和落石轨迹的计算方法,评价了开采区危岩的稳定性,提出了危岩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合璧津高速公路九峰山段为依托,从工程实际着手,多角度论述了应对危岩落石的防范措施,并进行综合处理方案设计。采用了陡坡段隧道方案通过危岩落石集中区域,对隧道外的危岩分别采用主动和被动防治技术,其中被动防治使用了落石模拟技术确定防护构造物几何尺寸和避让距离,并优化最终路线线位,为类似地区公路工程项目的危岩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陡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采用赤平投影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肖智勇 《路基工程》2021,(2):187-192
以某公路经过花岗岩开采区危岩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危岩段的边坡特征,对危岩体特征进行了分类,运用RocFall软件模拟滚石崩落轨迹,综合预测了滚石冲击能量。研究表明:C片区滚石风险最高,部分危岩对公路冲击能量可以达到20 070 kJ,冲击速度高达47.38 m/s;建议加强该路段的被动防护网设计。  相似文献   

12.
危岩的治理方法有主动加固、被动防护、定向爆破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治理费用高、施工强度大、破坏当地原始生态环境等缺点。为避开这些缺点,针对粱沟村后山危岩体所处的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及危岩体自身特征,考虑岩体抗拉强度小的特点,运用力矩平衡原理,采用类似于伐木的方式,巧妙地清除粱沟村危岩体。通过简易的工程措施,减少了工程费用,达到了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翟继伟 《路基工程》2012,(3):189-190
针对辛泰线危石、落石实际情况,结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则对产生危石、落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参考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建立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与决策过程。以RHRS评价系统为基础,得到危岩崩落及落石抵达威胁区概率;考虑落石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提出了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而得到落石灾害概率,基于泊松分布提出了威胁区内落石灾害年均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可接受风险水平和剩余风险水平为主要判据,简要介绍了进行落石灾害风险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8.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震后产生的不稳定变形体(危岩体)仍威胁着灾区恢复重建安置区、公共基础设施及厂矿企业的安全。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对擎天峰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失稳破坏模式做了研究,并以数值模拟对擎天峰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危岩体的防治和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和变形特征分析了肖家湾危岩体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和极限平衡法对该区危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经分析判断危岩均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治理。针对每个危岩体的具体特征,提出了人工清理+砂浆锚杆+砂浆填缝+凹腔支顶+拦石墙+SNS被动防护网等综合治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毛广志  程保民 《路基工程》2020,(2):196-199,205
依托某楔形体滑坡工程,基于FLAC3D开展路堑边坡楔形体破坏机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后缘主要是受拉张破坏,前缘和侧滑面主要受剪切破坏,底滑面和侧滑面为边坡抗滑的主要结构面,侧滑面的主要作用是切割岩体使之成为独立的块体,具备产生楔形体滑动的必要条件,主滑面的连通性和强度是楔形体边坡稳定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依托珠海市某中学后山边坡崩塌防治工程,对岩体加固的预应力钢丝绳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对4个典型的危岩体钢丝绳应力的监控,得出钢丝绳的受力随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锚拉钢丝绳在危岩体逐层破解过程中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清除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