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温高湿地区,由于夏季高温对仓房影响比较直接,即使对储粮采用不同的隔热、散热措施,上层粮温仍然达到25℃以上,难以实现准低温储粮的要求,同时上层高温部位的储粮品质劣变速度加快、储粮害虫孳生,而中下层粮温仍能保持较低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储备粮宁海直属库根据粮堆的“冷心”现象,利用仓房现有的环流熏蒸设备,进行膜下环流均温,有效控制上层粮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空调控温与内环流控温两种储粮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两种技术均能有效降低仓温和表层粮温,均能有效延缓品质劣变。两者比较,除初期安装方面内环流控温不如空调控温安装快捷,成本较低外,内环流控温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①降温快,吨粮成本低;②均衡粮温,降仓湿快,有效消除储粮隐患;③安全实用,功能多样,绿色环保;④在保水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⑤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选取第四储粮生态区(大连015号、青岛34号)的2个试验点进行内环流技术应用研究,对试验仓在技术应用期间仓温、表层平均粮温、整仓平均粮温变化进行检测,分析试验仓风机风量、隔热保温措施及能耗,综合评价应用效果,为内环流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技术在第四储粮生态区应用控温及节能效果良好,内环流控温效果与仓房气密性、隔热性及冬季蓄冷量密切相关,合理使用该技术,可确保储粮安全度夏,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4.
戚浩 《粮食储藏》2023,(1):20-23
针对进口大豆储藏特性差的特点,以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存储为例,集成机械通风技术、富氮气调技术、内环流均温技术和空调控温技术等绿色储粮措施,结合储粮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当的储粮技术应用时机,开展了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集成工艺储藏实践。结果表明:该绿色集成储藏工艺可实现中温高湿储粮区浅圆仓进口大豆长期安全储藏,可降低0.595 kW·h/t的吨粮保管能耗。以期为中温高湿储粮区的进口大豆浅圆仓绿色储藏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北地区夏季高温时间长,稻谷储藏受环境影响大,为延缓稻谷储藏品质变化,中储粮湖州直属库开展了内环流均温、墙体"热皮"控温与储粮风管机空调补冷三结合的综合控温应用试验,研究工艺参数和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三项技术综合应用,可以将经隔热改造的高大平房仓的仓温和最高粮温均控制在25℃以下,在高温季节通过内环流控温结合空调控温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热皮"层稻谷粮温过快上升;开启内环流控温后,能够有效控制高温粮的产生,延缓粮食品质的变化,预期可达到保质增效的目的;与传统的专用空调相比,可进一步降低能耗,降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平房仓膜下气调储粮容易出现的膜内结露、氮气浓度不均匀等实际问题,采用增设气体输送管道和管道增压风机的方法,设计组合式膜下气体环流系统,在平房仓开展气调储粮膜下均温均湿均气试验,分析粮面温度、湿度及粮堆氮气浓度均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气体环流系统能有效均衡粮面温度、湿度以及氮气浓度,同时能够防止气囊内出现粮面结露。  相似文献   

7.
我库所处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但在夏季高温季节,表层粮温较高,各种储粮害虫孳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改善储藏条件、降低成本、延缓品质劣变为目标,开展了膜下环流均温通风试验。试验证明,在度夏中,粮堆长期处于密闭、低温状态,有效抑制了粮食本身的新陈代谢,较好地保持了粮食品质;同时,减少了外界条件对粮堆的影响,有效抑制了储粮害虫的感染。膜下环流控温技术使储粮的熏蒸用药量和次数也有所减少,符合绿色储粮的要求,是一项简单、经济、有效的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大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难以控制等问题,我库充分利用当地储粮气候条件,增添了膜下环流通风系统。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仓内膜下环流通风,使粮堆内部形成向上运动的气流,从而实现上层粮温可控性和实现全仓粮温的相对均衡。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隔绝仓房空间与粮堆的湿热传递,减少仓温对粮温尤其是粮堆表层温度的影响。结合我库所处区域位置特点,主要是利用冬季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待夏季高温时利用环流风机进行仓内环流,将粮堆中央"冷心"的冷源带到粮堆表层和四周,使粮堆表层和四周的粮温降低,通过环流调节粮堆内温度因子,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季节仓内上层粮温上升,实现低温储藏。该技术确保了整仓粮食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条件,避免储粮夏季生虫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华东地区的"嘉花"粳稻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大平房仓内环流均温、风管机空调降温等多项低温储藏技术的研究,分析比较上述储粮控温技术与传统控温技术的效果。同时,以整仓不同部位(表层、冷心、全仓)作为特定扦样位点,系统评价不同储粮工艺条件下,粳稻在全年储藏期间水分、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发芽率等品质指标变化,以评估控温储粮实际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粮面压盖、PEF保温材料、夏季风管机空调结合内环流均温、冬季短期适时通风等技术集成应用,可有效降低水分损失及延缓品质劣变,实现华东地区全年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10.
在高大平房仓上层空间安装负压风机,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负压通风,快速有效排除积热,降低上层粮温,保证夏季存粮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的仓内内环流运行,利用粮堆"冷心"冷源注入粮堆上部空间,有效地降低上层粮温,达到均温控温目的,实现准低温储粮。负压通风是实现安全储粮的前提,内环流控温是准低温储粮的保证,两种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冬季应用机械通风降低粮堆温度,春季采取粮面压盖密闭、隔热保冷,在夏季仓内膜上空间空调制冷控温,膜下内环流均温系统适时开启,利用粮堆"冷心",可以有效地抑制上层和四周粮温上升,使储粮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提高了稻谷储藏的稳定性,节能降耗,实现了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12.
在高大平房仓中选用空调控温、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进行控温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温度变化情况得出,内环流控温能达到控温储粮目的,可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且能耗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高大平房仓表层粮温会随外温上升而上升。因此,在平房仓应用空调制冷降低仓温的基础上,将粮堆表面用双层薄膜进行密闭,使空调产生的冷气导入膜下。通过对粮堆表、上、中、下层粮食温度测量,结果表明:双膜冷气囊的应用,可以使粮堆表层与外界高温环境隔绝,长期保持储粮的低温环境,有利于保持食粮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莫旗地区,通过通风降温蓄冷、密闭隔热与环流风机均温通风、轴流风机春季防结露通风、夏季内环流控温等综合措施,可实现全年低温储粮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困扰该地区储粮易结露的难题。实仓试验结果表明: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关键是做好仓房的密闭隔热与气密工作;内环流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储藏期间粮食水分损耗,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提高了粮库的效益,同时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条件,且操作劳动强度低,运行费用少。  相似文献   

15.
对高大平房仓进行管道内置式内环流通风系统改造,利用小功率离心风机将粮堆自身冷源经空气静压箱中抽出,吹至仓内空间,形成内环流闭合回路,从而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经试验验证,该内环流改造方式切实可行,且改造成本较低,可在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有效实现控温储粮。  相似文献   

16.
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是冬季降低粮温蓄冷,夏季采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通过保温风管送到仓内空间,降低仓温、仓湿和粮堆温度梯度的储粮技术。该技术对抑制虫害发展,确保储粮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氮气气调控温储粮技术,取得抑制虫霉,控制粮温,稳定粮情,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效果。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靠磷化铝化学药剂熏蒸杀虫的传统储粮做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珠三角地区全年高温高湿时间长,持续低温时间较短,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的机遇甚少,给较长时间安全储粮带来莫大的影响。适时开启空调制冷,适当降温降湿,创造一个长时间内比较偏低的仓温仓湿环境,十分有利于安全储粮,确保储粮品质稳定,不至于因大量降湿而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广西辖区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科技储粮的基础上,依据储粮生态理论和粮食储藏学原理,综合考虑仓储设施配置、粮食入库质量、有害生物因素及物理因子对粮食安全状况的影响,提出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以氮气气调为主综合防治和以空调控温为主综合控温的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仓内膜下环流低温储粮技术是将机械通风技术与隔热密闭技术有机结合,在夏季高温季节将粮堆内蓄存的冷源利用粮堆内的通风管道进行膜下环流均衡通风,使粮堆各部位粮温达到基本平衡,达到降低表层粮温,将仓内粮堆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