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地衡量七浦塘引水工程的运行方式对阳澄湖及周边河网产生的影响,基于太湖水量水质模型设计了7种数值实验,从引水量和雨型两个角度对七浦塘引水对阳澄湖及周边河网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定义了河网总体水质达标率作为评估标准。结果表明:七浦塘引水使得水量向阳澄湖北线和南线河道集中,在改善阳澄湖西湖水质的同时恶化了中东湖的水质;七浦闸引水量在20~40 m3/s之间时对提高河网水质总体达标率最为有利;引水对河网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在不同雨情条件下,七浦塘引水调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网和湖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阳澄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水质不容乐观,与其战略性水源地的地位极不适应。七浦塘是阳澄湖区域骨干通江河道,本文结合七浦塘综合整治工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不同工况,对七浦塘引水规模及阳澄湖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引水规模72 h均能基本趋于稳定,当入湖流量增加至100 m3/s,水质改善幅度最为明显,因此引水时长72 h,引水规模100 m3/s为较优的调水方案。水质污染突发事件发生时,七浦塘引长江水入阳澄湖后,湖体流动明显增强,全湖平均流速增加0.7 cm/s,TN、TP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9.83%和65.29%,阳澄湖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科学地反映南水北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体水质状况,选取南水北调中线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线8个常规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类别为Ⅲ类(基于平均值和中位值)和Ⅳ至Ⅴ类(基于最大值);若不考虑总氮,评价结果则为Ⅰ至Ⅱ类(基于平均值和中位值)和Ⅱ至Ⅲ类(基于最大值)。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总干渠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在0.16~0.30之间,各断面评价结果均为合格,总氮对大部分断面污染指数的分担率都在50%以上。模糊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断面对Ⅰ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均超过0.7,对Ⅱ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在0.14~0.17之间,对Ⅲ至Ⅴ类水质标准的隶属度很低,水质最终的评价结果均为Ⅰ类。综合三种评价结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总体良好,能够满足供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丽水市城区内河设立的10个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成果,利用标准指数法对现状水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排序.从内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丽水城区内河河网的水质很差,富营养化严重,除好溪堰河、明厦河、海潮河和丽阳坑上游个别断面水质稍好外,城区内河现状水质绝大部分为劣V类水体,且属严重污染.从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源看,其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和氮氮,主要污染源首先是城乡居民生活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其次为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复杂水文水动力条件及污染来源区域的引水调控效果,选取太湖下游河网区29个断面2007—2018年NH_3-N和COD_(Mn)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质情况在时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为水质整体转好的拐点;空间上可分为6类断面,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改善效果较好,引水改善范围逐年扩大;不同水质指标对引水量的响应情况不同,NH_3-N在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D_(Mn)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断面更多;不同引水量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综合得出引水量为2.0亿~2.5亿m~3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北方典型城市地区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水质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为有效诊断北方典型城市地区的水质问题并提出适用于北方城市地区的水质污染治理对策,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模糊数学法研究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河流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别、超标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地表水水质属于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流集中在中东部已建区,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超标水质指标主要为NH3—N、COD、CODMn、BOD5及TP等有机污染因子;地下水超标水质指标主要有总硬度、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总大肠杆菌群、溶解性固体及硫酸盐,研究区东部建成区主要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及溶解性总固体,西部山区和农村地区主要为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群。由现状评价结果可得,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生活废水点源污染及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对此提出了将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削减、净化作用应用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治理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5年对西塬水库水质的COD、氨氮、总磷(TP)、总氮(TN)指标进行了全年每月一次的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库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塬水库全年6个测站点水质均属于劣ⅴ类水。经分析,氨氮污染指数不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全年COD、TP污染指数一直很高,TN污染指数在9至12月份暂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3月份与6月份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主要是由于COD在此月份指数较高,同时TP、TN污染指数在3月份交替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引江调水是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的措施之一。根据苏州市沿江口门水利工程2017年5月9~18日的调水实测数据,分析了阳澄淀泖区引水前后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及引水量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关系,发现引江调水能加快区域内河网水体流动,并使得通江河道及阳澄湖以西区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氨氮指标能提高1~2个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亦有所降低。根据分析结果,明确了调水对阳澄淀泖区不同区域的水质改善程度,这将有利于调水方案的优化和区域的水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阳澄湖枢纽中对500k V高压线铁塔支护施工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施工顺序及主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状年2020年及2008年以来阳澄湖水质及营养状态的各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2008年相比,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4项主要指标及富营养化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低幅度范围为15.2% ~90.0%.超标因子主要为总氮和总磷,近年来总磷与总氮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总磷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2020年汕头市4个主要入海河流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5个水质指标,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入海河流水质演变趋势及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汕头市入海河流关键污染因子为TN,练江流域以重度和...  相似文献   

12.
湖泊水质状况是识别湖泊变化、评价湖泊健康的重要指标,关系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以典型干旱内陆湖泊———乌伦古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综合水质指数法(WPASEQI)并结合GIS技术对乌伦古湖湖区(吉力湖、布伦托海)2017年水质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乌伦古湖水质类别及状况为Ⅲ类、轻度污染,其中,吉力湖水质类别为Ⅱ类,布伦托海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越靠近湖中心东部区域,以及越远离进水口区域水质污染越严重的基本规律;(2)乌伦古湖水质污染关键超标因子为COD、COD_(Mn)、TN、TP、氟化物,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COD、COD_(Mn)与氟化物指标浓度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似,呈现出吉力湖优于布伦托海、进水口优于湖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TN、TP指标浓度变化差异较小,大体呈现出进水口优于湖心区、布伦托海西部优于东部的特征;(3)富营养物、有机物以及无机物是乌伦古湖水质主要污染来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导致湖泊水质进一步恶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灰色关联法,获取西安市典型地表水环境的水质信息,采用线性内插法对监测数据归一化,使用超标倍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加权海明距离法计算评价对象和标准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得到新的水质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西安市典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并与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总氮和COD,属Ⅱ类水质;浐河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氨氮,属Ⅴ类水质;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氨氮和COD,属Ⅴ类水质;大唐芙蓉园北湖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属Ⅲ类水质;兴庆湖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属Ⅴ类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法的评价结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张富康  冯民权 《人民黄河》2022,(5):109-114+120
为改善汾河水体环境,合理制定水环境管理方案,根据2015—2019年汾河中游干流水质监测结果,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为基础,引入熵权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汾河中游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辨识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汾河中游水质具有波动性,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从2015年的4.14下降至2019年的2.35,表明水质整体呈好转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水质监测断面可分为3类,太原段水质优于晋中段,自上游至下游基于熵权的综合污染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汾河中游水环境污染状况虽逐年好转,但水质仍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TN。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21年白马湖水质监测数据,本文采用距平系数法分析研究了白马湖各生态功能分区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是白马湖水质状况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其中白马湖核心区、开发控制利用区总氮和总磷距平系数多为负数,白马湖缓冲区总氮、总磷、富营养化指数距平系数均为正数。白马湖缓冲区多年水质状况较差,2018年以后有好转趋势。现阶段,各生态功能分区总磷、总氮水质类别仍处于Ⅳ类,控氮、控磷治理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评价水质的因子有总磷、总氮、重金属元素、溶解氧等多项指标,评价方法一般有模糊数学法、隶属度法、灰色建模法及层次分析法等.但这些评价方法大都针对水体等级的评价,而对主要污染因子的污染程度定量描述相对较少.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浮桥河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质达到地表水标准Ⅱ类,但有恶化为Ⅲ类的趋势,主要污染因子为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表明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丹 《人民珠江》2015,36(3):103-107
运用改进型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丰、枯、平3个水期中,丰水期水质状况最差;4个监测断面中玛纳斯河水质状况最好,蘑菇湖水库水质状况最差,其内梅罗污染数值接近4;五项水质评价指标中,石油类及BOD5是研究区内超标最严重的两项评价因子;3个水期内,研究区整体评价等级均为Ⅳ类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开通前后滇池外海的水质变化,以2009年~2015年滇池外海水质实测数据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滇池外海的水质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可以评价水质级别,但不能评价水质类别;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看出水质类别逐渐向Ⅲ类、Ⅳ类转变的趋势;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实测值对比,能客观反应水质类别。综合4种评价方法可以看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开通后滇池外海水质好转。  相似文献   

19.
卫伟 《山西水利》2011,27(10):8-9
根据汾河运城进出口断面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汾河运城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均为严重污染,属超V类水,但污染状况已得到遏制;对超标污染因子COD。BOD5、氨氮、总氮、LAS、DO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认为造纸、化肥、生活污水是汾河运城段的主要水质污染因素,需加大控制力度,提高污染物处理率和排污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夏凡  胡圣  龚治娟  卓海华 《人民长江》2017,48(17):11-15
为准确了解丹江口水库直接入库河流水质状况及其主要污染因子,基于2015年16条入库河流河口水质监测成果,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3种评价方法均得出神定河、泗河和犟河水质较差的结论;筛选出的主要污染因子大致相同,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不同评价方法对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和污染因子排序略有不同,单因子评价法只能给出评价类别,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不同时空的水质变化比较。结合当前丹江口库区水质管理工作,建议适当调整泗河、神定河、犟河水质管理目标,除水质类别外,建议增加主要污染因子的消减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