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粒叶比小麦的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节水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粒叶比类型小麦品种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性能的差异及其与粒叶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旗叶面积小,灌浆期叶面积衰亡慢,光合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在灌浆后期非叶器官光合速率甚至高于叶片.同时发现,穗面积、旗叶节以上非叶器官(穗、穗下节间、旗叶鞘)面积与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茎秆、叶鞘、穗颖贮藏物质的转移率与粒叶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育种或栽培技术提高粒叶比,充分利用并强化非叶器官光合机能,是实现节水高产、超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旱作栽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内蒙古呼盟与乌盟旱作马铃薯优化栽培下的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变化 ,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 ,干物质积累百分率以块茎增长后期至淀粉积累期较高 ;马铃薯生育期间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中心依次为叶片、地上茎、块茎 ;两地区不同品种优化栽培下的各项栽培生理指标均优于一般生产田和不施肥处理 ,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油菜花粉萌发率与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浓度均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花粉萌发率最高的蔗糖和硼酸浓度分别是12.5%和131ppm,土壤硼不足(含水溶性硼0.2ppm)时萌发率为13.1%,土壤硼适量(硼0.7ppm)时为46.2%,土壤硼过量(硼1.5ppm)时为34.8%,与硼不足的相比,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缺硼、硼过量的番木瓜硼素失调植株及健株为试材,探讨硼失调对番木瓜植株硼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缺硼时根、叶、花、果的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及束缚态硼含量明显降低,与健株相比,3种形态硼中叶片以水溶态硼变化最大,果实及根均以半束缚态硼的变化最为显著,花的硼形态受影响程度较小;植株硼过量时根、叶、花、果的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及束缚态硼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叶片以水溶态硼、果实以束缚态硼的变化幅度最大,根及花则以半束缚态硼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的遗传改良趋势,选用黑龙江省1985-2010年育成的5个代表性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渍水灾害,分别在盛花期设置渍水7和14 d处理,以常规水分处理为对照,研究渍水对大豆植株形态、根系活力、生理指标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单株叶面积、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重降低百分率以及冠根比增加百分率在渍水7和14 d条件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根系活力降低百分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色值和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增加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糖(SS)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上各性状变化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植株形态、光合生理、根系活力、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作用及基因差异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通过剪叶、包穗、包秆等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器官对粒重的作用,并对其基因型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对千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而在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对穗粒重的贡献在器官之间及基因型与器官的互作间呈极显著差异(穗和叶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各器官对粒重的 贡献与株高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株高范围内,叶片对粒重的贡献随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穗对粒重的贡献随穗面积的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茎鞘光合的贡献与穗面积和株高呈正相关,贮藏物质的贡献与叶片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千粒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单茎叶面积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面积、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不同碳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碳代谢产物在大豆不同器官变化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三个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可溶性糖在茎秆、叶片、叶柄中及蔗糖在叶片、叶柄中含量呈"V"型变化,淀粉在茎杆中含量呈倒"V"型变化,R3期为转折点;可溶型糖在荚皮中含量及蔗糖在茎秆、荚皮中含量、淀粉在叶柄、荚皮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叶片淀粉含量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碳水化合物在植株体内变化规律相似.三种碳代谢产物含量在叶片中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而在茎秆中不同碳代谢产物含量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的品种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个大豆品种的鼓粒期,测定了植株主茎自上而下数第3片已完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叶片对水分扩散导性、叶片对CO_2扩散导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性。在表型、遗传及环境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性状间作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指出,椭园叶型品种的暗呼吸速率及叶CO_2扩散导性与其光合速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并比叶重及叶水分扩散导性与其蒸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披针叶型品种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叶CO_2扩散导性均与其光合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而且比叶重与其蒸腾强度的偏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此外,在两种叶型品种中,光合速率均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但蒸腾速率则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负相关。本文还对大豆高光效生理育种及抗旱育种的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与普通大豆辽豆1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下,钙和镁在各器官的积累与分布.结果表明:大豆各器官钙百分含量依次为叶片叶柄荚皮籽粒茎秆;镁百分含量依次为叶柄叶片荚皮茎秆籽粒.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大豆茎秆和籽粒中钙百分含量逐渐降低,叶片和叶柄中钙的百分含量始粒期以前呈下降趋势,始粒期以后呈增加趋势,荚皮中钙百分含量随着生育时期推移波动较小.大豆茎秆、叶片和叶柄中镁百分含量均在始花期最高,荚皮中镁百分含量在盛荚期最高,籽粒中镁百分含量在始粒期最高.和辽豆11相比,各肥密处理中辽豆14各器官钙和镁的百分含量均高于辽豆11.钙积累总量肥力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镁积累总量密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钙和镁积累总量肥力、密度和品种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源钙与草莓叶果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田间喷施不同浓度醋酸钙对“丰香”草莓头茬果、二茬果和叶片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探明喷钙浓度与草莓果实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喷钙明显增加果实和叶片钙、氮、锌、锰含量,外源钙浓度与叶、果中钙、氮、锌、锰含量间基本上呈较显著至极显著正相关;喷钙降低果实钾含量和头茬果期叶片的硼含量,其喷钙浓度与果实钾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头茬果期叶片硼含量间呈较显著负相关;果实和叶片的其余元素(磷、镁、铜、铁)含量基本上与喷钙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锰、硼对大豆几种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硼、锰对大豆各生育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锰或硼能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大豆叶片的呼吸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且锰和硼适量同施作用更显著,表明适量锰和硼在大豆体内呈相互促进作用。在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上,适量施锰较适量施硼处理的作用更大,在大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上,适量施硼处理较适量施锰处理作用更大。而高浓度的锰或硼处理对大豆叶片上述生理效应产生相反的效果,且高浓度的硼的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锰更大,表明5mg/L的硼处理已对大豆产生了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30%己乙水剂对玉米叶片光合酶活性与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玉米拔节前叶面喷施玉米专用调节剂30%己乙水剂,能够提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PEP羧化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ATP含量,特别是显著地提高了子粒灌浆初期的穗位叶光合活性。与对照相比,喷施玉米专用调节剂能加速14C同化物的输出速度,在拔节期提高同化物向根系分配的比例,减少向茎秆分配的比例;在子粒灌浆期提高同化物向根系和产量器官的输出比例,降低向茎叶分配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玉米专用调节剂能够提高叶片光合速度、加快同化物输出速度、促进同化物向根系和产量器官输出,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花果生长发育期内连续对‘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进行人工模拟增强 UV-B 辐射处理,研究芒果成年树在不同剂量的增强 UV-B 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及其抗氧化反应。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设置 6 个增强 UV-B 辐射处理水平(20、40、80、120、160、200 W),在田间对芒果成年树进行照射,田间测产和实验室测定成年叶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不同处理与 CK 的相互差异。160、200 W 处理株产低于 CK,其余各处理株产均与 CK 无显著差异;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80 W 及以上辐射处理的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CK;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80 W 及以上处理酶活性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类黄酮、多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含量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维生素 C 含量则下降,上述 4 个指标的 80 W 及以上处理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80 W 增强 UV-B 辐射就能引起芒果树损伤,此后随着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损伤愈趋严重,并表现出增强 UV-B 辐射处理的剂量效应和积累效应;叶片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除维生素 C 含量外均随着增强 UV-B 辐射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进而尽量减轻活性氧损伤,并显示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硼对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细胞壁盐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培条件下,以典型的硼高效和硼低效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材,研究硼对细胞壁盐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对油菜各器官细胞壁中的盐溶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缺硼时,高效品种和低效品种根系和上部茎细胞壁盐溶蛋白质含量均下降,但硼低效品种下降幅度大于硼高效品种,硼高效品种薹期供硼与缺硼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上部叶片细胞壁盐溶蛋白质含量,硼低效品种缺硼时显著下降,硼高效品种则显著升高,薹期高效品种供硼与缺硼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下部叶片缺硼时的变化趋势与上部叶片相同,但不同时期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8622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位高与雄穗长,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穗位高与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用于春小麦高产节水品种选育的最佳测定时期和器官,以2个小麦地方品种、14个育成品种(系)和2个引进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分析了小麦旗叶、茎秆和籽粒Δ13C值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Δ13C存在较大差异,籽粒Δ13C均低于开花期旗叶和基部秸秆、成熟期旗叶和基部秸秆的Δ13C。小麦材料相同部位的Δ13C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下低于其他灌水处理(T1 、T3和T4),在T2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T3)下,拔节期旗叶Δ13C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在T3处理下,成熟期籽粒Δ13C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光合菌剂在不同施用方式下对弱光照生态区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四川主栽小麦品种川麦104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光合菌剂(类球红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灌根和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和等量清水喷施处理(对照)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光合菌剂喷施均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干物质量。叶面喷施沼泽红假单胞菌,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最大,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分别提高6.9%、2.7%和9.8%;孕穗期和开花期旗叶的各气体交换参数最高,且孕穗期旗叶气孔导度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增加14.4%,差异显著;小麦产量也最高,较对照处理增加12.7%,差异显著,与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间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穗数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旗叶的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旗叶宽、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或灌根光合菌剂能有效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酰脲是大豆固氮产物,是根瘤固氮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的主要形式。以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东农48为供试材料,采用沙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鼓粒期间大豆植株酰脲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鼓粒进程的推进,两个品种大豆各器官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器官酰脲含量顺序为茎荚果根叶;不同器官中尿囊酸和尿囊素比例变化趋势不同;茎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东农48叶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东农47未表现出相关关系,两个供试品种其它器官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无相关关系;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8叶片酰脲含量较高、氮素含量较低,而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叶片酰脲含量较低、氮素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小麦进化过程中C_4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小麦种(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四倍体小麦种(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阿拉拉特、提莫菲维小麦)及六倍体小麦种(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染色体倍数小麦种不同绿色器官光合碳同化酶(PEPC、RuBPC、NADP-MDH、NADP-ME、NAD-ME)活性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种内,非叶器官(叶鞘、穗下节间、芒、护颖、外颖)RuBPC活性显著低于旗叶,除六倍体小麦品种外,其余小麦材料的PEPC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均高于叶片。在小麦进化过程中,随着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片的C_3和C_4同化酶活性均上升,且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增加;非叶器官的RuBPC活性增加,但PEP羧化酶及其他C_4途径酶活性下降,PEPC/RuBPC活性比值显著降低。旗叶和穗器官的δ~(13)C值均在C_3途径范围内,穗器官的δ~(13)C值高于叶片;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旗叶δ~(13)C值增高,而穗器官的δ~(13)C值下降。综合来看,小麦非叶器官具有较强的C_4光合酶活性,在进化过程中,其C_4酶活性趋向减弱,而旗叶的C_4酶活性则趋向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抗氧化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ZD958成熟叶的增幅大于幼嫩叶,XY335成熟叶增幅小于幼嫩叶。处理早期阶段,ZD958成熟叶SOD、POD和CAT活性均增加并高于对照,后期阶段增幅放缓,甚至低于对照;幼嫩叶3种酶活性在处理前期大多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后期则明显升高。XY335成熟叶CAT活性均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SOD和POD活性多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幼嫩叶3种酶活性均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ZD958成熟叶和幼嫩叶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XY335成熟叶表现为升高趋势,幼嫩叶则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脯氨酸在两个品种成熟叶中呈降-升-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