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Planning》2020,(25)
学校文化是各种社会文化总和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学校文化呈现的形态一般可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或者说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质的反映,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成长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出来,而学校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就更需要借助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落实。农村小学在经济地域性和文化地缘性方面,都处在一个相对劣势的状态,学校文化建设的效能得到发挥就要依靠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3):29-35
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征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创建品牌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和文化相辅相成。品牌为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而在产品中增添文化内涵。品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证明,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是由汉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成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在这其中,传统音乐文化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
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中原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草原文化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是区域文化中分布最广的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新时代的以内蒙古为集聚地、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参与中华文化的发展,积极融入中华文化体系,近年来草原文化得到的大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本文从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入手,分析新时代草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从新的视角审视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本文分析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资源,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阐述了旅游和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文化提高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旅游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旅游对文化的消极影响。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全面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232-233
文化的交流交往是文化传播的必要手段和主要形式,文化的频繁传播,不仅仅对文化本身有深层的促进和丰富作用,对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人类的社会的交往活动,对于继承发扬传播本国自身优秀文化,抵御外来一切消极外来霸权文化、资本主义落后文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寓文化于学习内容,寓文化于情感教育,寓文化于语言素材的挖掘,寓文化于日常交际,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将保持文化异质性和多样性作为重要约束性条件,研究和建立有利于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空间规划机制,寻求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创造先进文化范式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南京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兼容并蓄、平和包容、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性格和内涵,基于宏观战略层面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空间规划策略,以此为城市转型发展和规划体制创新寻求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遗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文化空间最丰富的地区,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以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的主体“居民”作为文化空间的主体要素,进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空间、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和表达,并从居民关系网络、空间网络和文化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网络模型构建和网络特征相关测度的解析,基于此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2):115-116
农耕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资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认识农耕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推进农耕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农耕文化资源的研究,重新认识农耕文化的内涵,明确农耕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型,针对当前农耕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辨析了农耕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提出了农耕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核心路径——农民参与主体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特色开发乡土化、产品设计精品化、产业经营品牌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和产业发展国际化。研究为实现农耕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3):157-160
大学英语教学构建母语文化认同是传承中国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养成中国文化品格、推进文化创新和交流的重要举措。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积极进行中国文化知识融入的效果明显,但也存在母语文化认同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匮乏、教学课时有限、教学考核不科学等问题,需要教师增强母语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性,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系统中全过程融入中华文化知识。教师和学生要加强学习,补足中国文化知识储备短板,提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思辨和认同,提高对母语文化的表达和翻译能力。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增加母语文化认同教学考核比重,发挥好教学考核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4)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使用中英文语言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文化形成、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的不同,它们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语言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给翻译也带来了障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提出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真山水"和"大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缩影山水"或"咫尺山水"或"袖珍山水",即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是山水自然和风物风情为主要审美与表现对象,是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阐述了对中华山水文化与山水文化的概念、形态和中国山水主要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构成.尤其提出了"风景园林文化""风水文化""山水城市文化"和"风景名且牛集称文化等"是中华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呼吁中目和国际相关学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自己的学术与研究的机构,来为人类作出传统文化与风景园林山水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2013,(7):33-36
通过对苏州小型工业厂房的历史特征、区位和环境特征、场所和价值特征的分析,阐述目前小型工业厂房文化更新模式单一,仅注重文化生产,而缺乏文化生活场所。提出该类厂房文化更新应综合城市发展基础及机遇、场地特征和周边人群文化需求的差异,合理安排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双重"功能,从而形成三种文化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建筑的建筑设计中,本问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教育文化、校本文化、人本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和色彩文化出发,引发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2)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再结合本校工作实际,从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实践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市二环内老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其文化空间分为布局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景观文化和市民文化五类,总结其数量特征,分析分布特征发现,文化空间总体布局呈现“中轴线聚集+两条次轴+分散点”的特点;研究分级特征发现,重要文化载体以历史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为主,较为重要文化载体呈“传统文化发展轴+湖滨-湖东路轴线”分布,一般文化载体和普通文化载体呈“水系带状分布+零散分布”分布。研究表明,文化空间和古城格局、蓝绿系统、道路系统呈现系统性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晓锋  潘孙鹏 《建筑》2015,(5):38-41
<正>浙江省建工集团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予以精心培育和大力弘扬,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集团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企业文化管理办法,每年确定文化建设的年度计划和目标。在工作中,坚持"以战略文化引领发展、以人本文化凝聚人心、以团队文化壮大合力、以制度文化规范运作、以创新文化激发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4)
群众文化是职业外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具有自我参与性和自我娱乐性的特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生活需要,起到传播文化和一定的教育目的,提高群众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有针对性提出了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