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中药健脾活血通络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例,以条件大体一致的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提示该方能显著地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r-球蛋白;结果表明:健脾活血通络法对肝炎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改善肝功能的治疗效果。我们应用健脾活血通络法辨证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0例,并与18例西药治疗组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40例张家(江苏省建湖县中医院224700)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是肝病晚期症状,中医一般称为膨胀,又名单腹胀,历来为中医四大难治症(风、劳、臌、膈)之一,预后每多不佳。笔者自1990年起应用中...  相似文献   

3.
自拟消症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志济 《中医杂志》1995,36(4):224-225
近10年来,笔者以仲景大黄(庶虫)虫丸为主,结合朱良春先生应用复肝丸之临床经验,自拟消症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10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用药体会,浅述如下。1 用药思路肝硬化从病因分类有肝炎后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心原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4.
CPL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CPL)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3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63例,其中男48例,女15例;年龄24~65岁,平均45.6岁。63例分为治疗组(CPL)33例;对照组30例,二组性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肝春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42例,分别于服用复肝春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观察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每分血流量。结果用药1个月,Dpv升高、Dsv、Qsv下降,Vpv升高;用药2个月,Dpv、Dsv、Dsv持续下降,Vpv持续升高,Qpv无明显变化。结论复肝春可以有效改善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陆芷青教授诊治肝炎后肝硬化经验述要浙江中医学院(310009)程志清[关键词]陆芷青,肝炎后肝硬化,中医经验肝炎后肝硬化多为乙肝或丙肝发展的结果,根据肝硬化各期的临床表现不同,分别属于中医紧结”、“财胀”、“黄殖”等病范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吾师陆主...  相似文献   

7.
王峰  汤泊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31-431
1临床资料47例均为肝硬化腹泻患者,肝硬化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肝炎防治方案。男31例,女16例;年龄15~70岁;病程15d~6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腹胀、腹泻,腹泻次数日3~10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符合泄泻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王灵台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经验。认为疫毒感染、脾肾失运是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基本病机,早中期多以脾肾阳虚为主,晚期多以肝肾阴亏为主。治疗以温肾健脾治本,活血利水治标;强调衷中参西,内外同治。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残黄是指病毒性肝炎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多项指标基本正常,但血胆红素轻度异常在68μmol/L以内4个月以上者。本症以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重症肝炎为多见。笔者运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残黄不退,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0岁;依据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者10例,活动性肝硬化者20例;病原分型全部为乙型。30例患者中,黄疸持续时间最短者为4…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雁南  胡萍 《中国针灸》1999,19(5):304-304
肝脏是性激素代谢和降解的主要场所,本文观察了针刺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雌二醇、睾酮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80例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生化、B超或CT等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40例;年龄最小22岁...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治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探讨江苏省南通市狼山医院陈华安(226004)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其死亡率高。为提高临床效果,减少病死率,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求因治本,探索其用药规律,1989年3月~1996年9月诊治3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起,笔者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配合西医对症处理,共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72岁,平均51岁;血吸虫肝硬化者3例,酒精性肝硬化者7例,肝炎后肝硬化50例。均符合1993年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习交流会制定的肝硬变临床诊断标准。经B超检查或腹部CT检查,提示腹水为中度26例,重度为24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分析膈下逐瘀汤改善肝炎后肝硬化凝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肝炎后肝硬化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与抗凝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凝血与抗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方面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凝血与抗凝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膈下逐瘀汤改善肝炎后肝硬化凝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效果较好,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并SBP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在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8例)应用头孢曲松常规静脉滴注,配合中药煎剂口服;对照组(28例)单纯应用头孢曲松静脉滴注;7~14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65.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B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化是继发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迁延不愈后形成肝炎后肝硬化,继而出现消化道症状,进而病情加重为肝硬化失代偿,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症候群即脾肿大、侧支开放、脾功能亢进、白球蛋白倒置、腹水等。笔者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病例36例,均经病史、临床表现及彩超检查确诊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并经临床观察排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癌变、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及顽固性腹水的病例。36例患者治疗前均有大量腹水,采用正规西医治疗与西医治疗配合微创腹腔引流加自蛋白输注,以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分类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对其中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中医证候的诠释。结果:对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32个公因子下的中医症状进行诠释。提示的中医证候有血瘀证、湿证、热证、肝气郁结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水停证、脾虚湿盛证、血虚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肝硬化辨证分型基本一致,此次研究既为现有的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也是首次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来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男22例.女4例;25~30岁者7例.31~4O岁者9例,41~50岁者5例,50岁以上者5例。诊断均符合下列标准:①有肝炎病史,或HHSAg阳性;②有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③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④某些肝功能试验阳性改变;⑤B超或CT检查符合肝硬化表现.2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治则为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利水。药用:川穹、赤芍、三校、获术、猪警、泽泻、事苗子、柴胡、香附各109,桃仁、元胡、党参各159,大黄sg,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患者23例,在护肝支持及利尿对症等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腹鼓消为主方,辨证加减用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并行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腹围、尿量、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检测发现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及腹水的电解质浓度保持不变,P〉0,05,总有效率为86.9%。结论:以益气活血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机体自发性利尿反应,减少早期腹水复发等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卢秉久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载,并拜名老中医王文彦为师,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颇具特色。笔者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诊治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加以整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