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垂体瘤与原发性闭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泌乳素腺瘤性原发性闭经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5例垂体泌乳素腺瘤引起的原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肿瘤类型及生长方向分别行经颅或经蝶入路手术,5例垂体瘤次全切除3例(侵蚀型),全切除2例(局限型)。所有患者视力障碍均明显改善,血清PRL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只有1例患者在术后辅以溴隐亭治疗时有药物依赖性月经。结论此型垂体泌乳素腺瘤侵袭性强,手术治愈率低,术后辅以溴隐亭治疗可提高疗效,增加治愈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溴隐亭治疗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溴隐亭治疗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采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部分切除+脑脊液漏修补术,其中2例因广泛颅底缺损术后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另2例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出院后继续口服溴隐亭治疗,术后随访1~5年,均无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血清泌乳素水平逐渐降至正常,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溴隐亭治疗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有并发脑脊液鼻漏的风险,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肿瘤部分切除+脑脊液漏修补术是处理该罕见并发症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既可防止该并发症上升为脑膜炎的风险,又可继续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溴隐亭治疗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广泛侵犯颅底,在溴隐亭治疗后1个月内发生脑脊液漏.1例经停药及脑室外引流处理后脑脊液漏停止,另一例经停药、经蝶手术修复漏口及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后脑脊液漏停止.在腩脊液漏好转2周后均继续予以较小剂量溴隐亭治疗,随诊3年和9个月无脑脊液漏复发,血泌乳素水平渐下降,肿瘤渐缩小.结论 溴隐亭治疗合并颅底破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时有并发脑脊液漏的可能.停药、手术修复漏口及脑脊液外引流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继续小剂量溴隐亭治疗可使肿瘤缓慢缩小并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 观察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纳入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 (IGPs)的标准是:⑴肿瘤直径 4cm以上,侵袭海绵窦或邻近其他结构;⑵血浆PRL>200ng/ml;⑶高泌乳素分泌或占位效应引起的临床症状。符合标准者 20例,其中 6例为术后给以溴隐亭治疗,其余 14例首发溴隐亭治疗。11例配合放疗。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在平均随访的 37 3个月内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93 3%, 11例肿瘤在MRI上消失。视力下降者除 1例外其余均获得改善(13 /14)。PRL水平控制正常者 8例,大于 200ng/ml者 7例。服药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 1例,行经蝶修补。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无肿瘤卒中及耐药现象发生。结论 溴隐亭为侵袭性巨大泌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和控制PRL水平。部分患者服药后肿瘤消失,另一部分患者肿瘤局限后给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从而避免手术风险和手术费用。溴隐亭对控制PRL和缩小肿瘤体积不是同等敏感的。放疗的选择宜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囊性垂体泌乳素大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肿瘤,根据术后复查血清泌乳素水平决定是否联合溴隐亭综合治疗。结果全切除26例,次全切7例。术后1周复查,血清泌乳素恢复正常19例,14例未恢复正常,联合口服溴隐亭治疗。14例联合药物治疗病人中,11例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余3例泌乳素水平未恢复正常,但均100 ng/ml,临床症状缓解,未行进一步处理。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正常未服药19例病人中,5例复发,采取联合药物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等优点,可以作为囊性泌乳素大腺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如单纯手术无法达到内分泌治愈或术后复发,联合溴隐亭综合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性巨大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男性巨大垂体PRL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血清PRL水平在50.8~9 852 ng/ml,平均3 505.6 ng/ml。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血清PRL恢复正常4例。8例术后症状均有好转。结论 男性巨大垂体PRL腺瘤,可首选溴隐亭治疗,若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可选择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全切除肿瘤,保护正常垂体,术后酌情继续应用溴隐亭治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伽玛刀对垂体泌乳素瘤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经伽玛刀治疗的垂体泌乳素瘤致不孕的育龄女性进行排卵情况追踪。均为已服用溴隐亭治疗的病人。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成功怀孕26例(73%)。内分泌复查显示:血清泌乳素(PRL)下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结论 当口服溴隐亭治疗育龄妇女垂体腺瘤后,仍未能成功怀孕,或垂体瘤进行性增大者,应首选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能改善内分泌平衡,增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纯药物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溴隐亭,38例)和综合组(手术后联合溴隐亭治疗,56例)。所有病人随访24~84个月,平均47.6个月;分为早期随访(6个月内)和长期随访(2年及以上)。结果 手术治疗56例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8例,大部分切除6例;5例微腺瘤及7例鞍内生长型泌乳素腺瘤,手术全切肿瘤,达到根治目的。综合组和药物组早期随访泌乳素水平均明显下降,综合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213 ng/ml降至28.9 ng/ml,药物组中位数泌乳素水平由治疗前2 153 ng/ml降至88.5 ng/ml;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维持下,药物组早期缓解12例(35.6%),长期缓解20例(52.6%);综合组早期缓解21例(37.5%),长期缓解41例(73.2%)。两组早期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综合组长期缓解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溴隐亭平均用量[(5.2±3.3)mg]显著低于药物组[(7.6±3.9)mg;P<0.05]。结论 男性泌乳素腺瘤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首选药物治疗,经验丰富的医生经蝶手术治疗可减少溴隐亭剂量,降低耐药病人比例,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泌乳素微腺瘤和大腺瘤由于其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治疗方案。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仍作为首选,其首选药物是溴隐亭;卡麦角林可用于耐溴隐亭的患者,由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较小的副作用,被认为可以替代溴隐亭作为药物治疗的首选;手术治疗因为其临床疗效确切和复发率较低,部分学者提出可以作为微腺瘤的首选方法。大腺瘤特别是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应选手术、药物、放疗三者相结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和经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1 年至1997 年北京协和医院经蝶手术治疗的5 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 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5 例中4 例为巨大型泌乳素腺瘤, 1 例为部分空泡蝶鞍合并垂体无功能腺瘤, 2 例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术后随访半年至6 年, 3 例肿瘤全切除, 2 例次全切除, 脑脊液鼻漏均消失。结论垂体腺瘤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可见于巨大型垂体腺瘤; 也可见于合并部分空泡蝶鞍的垂体腺瘤; 放疗、服溴隐亭治疗可促进垂体腺瘤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经蝶入路是最适手术入路; 肿瘤切除后严密填塞蝶窦是补漏的主要措施; 术后去枕平卧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有助于所修补漏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不同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分别对采用口服溴隐亭、伽玛刀、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治疗的 12 9例垂体瘤 ,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 伽玛刀组 2 3.2 %的患者和经鼻—蝶组 10 .0 %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 ,经鼻—蝶组和经颅手术组肿瘤的次全切除率分别为 90 .0 %和 94 .9% ,术后复发率为 5 .1%。结论 育龄妇女的垂体PEL微或小腺瘤 ,可先试用口服溴隐亭治疗并随访 ;伽玛刀可作为各类垂体微和小腺瘤、部分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 ;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射外科治疗是提高垂体巨型腺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487例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学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487例垂体腺瘤行伽玛刀治疗后内分泌方面的改变,并分析性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487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对他们作半年到7年的随访,记录其血液内分泌的水平和性功能的状况并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随访的患者中,PRL腺瘤和GH腺瘤内分泌水平分别有53.7%、31.8%降至正常,而分别有24.2%、45.5%继续升高;在PRL腺瘤伽玛刀术后内分泌水平继续升高的患者中,有较高比例是术后自行停止服用溴隐亭;无功能型、PRL型、GH型、混合型垂体腺瘤性功能明显改善分别为1.7%、28.8%、10.8%、20.0%.结论 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可以改善内分泌学方面的异常,单从这一角度分析该方法可以作为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并完全替代传统的分次放疗.伽玛刀治疗后仍然需要继续服用溴隐亭.伽玛刀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功能;但为了更好的改善性功能,提倡对垂体腺瘤(包括垂体微腺瘤)进行早期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伽玛刀治疗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以5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中心剂量30~60Gy,并确保视神经视交叉接受剂量<9Gy。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肿瘤缩小216例(83.08%),无变化25例(9.62%),增大19例(7.31%),肿瘤控制率92.70%。结论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有效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垂体瘤可以在局限于蝶鞍内的微腺瘤阶段得到确诊,并采用经蝶窦显微手术,选择地将肿瘤全部摘除。然而,就全部垂体瘤来说,手术远非可以解决一切问题。50多年前,Cushing曾预言:目前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实际上是处于本病治疗发展史的石器时代,不久,生物化学家将告诉我们,如何治愈最普遍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现在麦角碱的衍生物、多巴胺增效剂——溴隐亭,成功地治疗垂体腺瘤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这位医学大师的预言。新近,关于溴隐亭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报导,说明溴隐亭的问世,确是垂体瘤治疗上的一大重要进展。一、溴隐亭能迅速地降低病人血液中升高的泌乳素浓度,使之恢复正常。放射免疫分析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垂体腺瘤分泌泌乳素(PRL)。以往称之为非分泌的难染色性腺瘤,实际上2/3是属于PRL腺  相似文献   

15.
溴隐停影响泌乳素垂体腺瘤质地及肿瘤卒中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溴隐停对泌乳素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质地的影响和腺瘤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行手术切除的具有完整影像学、病理学和随访资料的垂体泌乳素腺瘤93例。并且按照术前是否服用过溴隐停分为两组:溴隐停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中和术后病理发现溴隐停组的肿瘤体积缩小,组织质地较韧,纤维组织较多;对照组的肿瘤质地较稀软,纤维成分较少。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另外还发现溴隐停组的腺瘤较易发生卒中(P〈0.01)。结论服用溴隐停可以使泌乳素垂体腺瘤体积变小,质地变韧,泌乳素分泌水平下降,临床症状减轻,但可能是肿瘤卒中的潜在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斜坡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MRI检查发现斜坡病变,术前诊断为脊索瘤。采用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泌乳素阳性,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口服溴隐亭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斜坡异位垂体腺瘤临床罕见,误诊率高;仍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溴隐亭(bromocriptine,BRC)作为治疗泌乳素腺瘤的一线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肿瘤体积,同时可使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下降至正常水平。但临床上仍有10%-20%泌乳素腺瘤患者在长时间溴隐亭治疗过程中血清PRL水平未能恢复正常,甚至出现肿瘤持续增长的情况,即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伽玛刀治疗47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治疗周边剂量为20-35Gy,平均随访17.5个月。结果47例患者中,40例患者症状改善,36例患者肿瘤缩小。6例患者患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与治疗剂量、治疗前激素水平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功能性腺瘤,约占所有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60%。20世纪80年代以前,泌乳素腺瘤一直采用手术和放射治疗;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opaminergic Agonist,DA)的出现使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代表性药物为溴隐亭(Bromocriptine.BR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口服溴隐亭(Bromocriptine)与肿瘤手术切除致泌乳素变化对比研究,了解治疗方法对于降低PRL的疗效。方法入组病例完善实验室泌乳素(prolactin PRL)及鞍区MRI、CT检查,泌乳素型垂体腺瘤诊断明确。均先予术前3日18时顿服溴隐亭5mg,分别于服药后2h、3h和12h检查血PRL水平,同时监测该患者术后12小时血PRL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按时服药和手术切除肿瘤并按照设计时间采血检验PRL数值。31例患者服药后总的有效率87.1%;其中PRL正常占35.5%;无效率12.9%。手术后12小时检测PRL值总有效率87.1%,其中PRL正常占32.3%,无效率12.9%。两种治疗方法对于降低PRL值的效果统计学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服药和手术切除肿瘤后泌乳素的变化规律可见针对于泌乳素下降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机体条件及个人需求采取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是可行而且具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