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傣药人面果的提取物126-羟基-去-D-杰氏山竹子素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2b-羟基-去-D-杰氏山竹子素A与BSA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K、结合位点数n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 在生理条件下,12b-羟基-去-D-杰氏山竹子素A与BSA作用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为:Ka =1.37×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n =0.95.结论 12b-羟基-去-D-杰氏山竹子素A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够结合形成较稳定的缔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骨脂苷(PO)和异补骨脂苷(IP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淬灭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PO和IPO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淬灭机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构象影响。[结果]PO和IPO对牛血清白蛋白产生了静态淬灭作用,两种药物与BSA有较弱的结合,在BSA上的结合位点均为位点Ⅱ,并且对BSA上色氨酸氨基酸残(Trp)基微环境产生了微弱的影响。[结论]借助光谱法揭示了PO和IPO与BSA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兰瑞家 《中草药》2011,42(9):1715-1718
目的研究姜黄素(C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变温试验研究二者之间的猝灭类型,求算结合数(n)和结合常数。结果静态猝灭是导致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CU与BSA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为5.26×106(21℃)和4.60×106(31℃),n为1.35。通过计算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力为主。结论荧光法适合于研究CU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反应机制。方法: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姜黄素与BSA~.E作用,实验数据采用Linewearver—Burk静态猝灭公式处理,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n。结果:姜黄素对BSA有猝灭作用,二者结合常数较大,可形成一个结合位点,且温度对结合常数Ka的影响较小。结论:姜黄素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咖啡酸类小分子肉苁蓉苷F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方法:运用荧光光谱(FS)、紫外-可见光谱(UV)和圆二色谱(CD)法探讨了生理条件下肉苁蓉苷F(该化合物为作者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简记为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计算得到CF-BSA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热力学参数ΔG,ΔH,ΔS,与CF作用前后BSA中α-螺旋结构含量的变化,明确了CF在BSA上的结合位置,分析了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CF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论:CF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其在BSA上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25℃时的结合常数Ka为4.36×104L·mol-1,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r为3.09 nm,结合过程主要表现为氢键作用,CF在BSA上的作用位点为site I,Mg2+,Fe3+,Cu2+,Zn2+的存在增强了CF与BSA的结合作用。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CD光谱表明CF对BSA的空间构型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参数,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从药物吸收部位、质量浓度和灌流介质等方面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各肠段吸收特征并计算吸收参数。结果在pH 6.5的灌流介质中冬凌草乙素较为稳定,肠道酶对其代谢影响较小,吸收显著高于pH 8.0碱性条件(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相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吸收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均显著低于回肠吸收参数(P0.05)。盐酸维拉帕米对冬凌草乙素各肠段吸收均无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10~1 000μg·L-1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全肠道均有吸收,其中回肠为最佳吸收部位,吸收特征为被动转运的线性动力学过程,无吸收饱和现象,弱酸性环境易于冬凌草乙素的肠道吸收,冬凌草乙素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茵陈中3个香豆素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的机制。方法荧光猝灭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茵陈香豆素类小分子能够插入牛血清白蛋白内部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性荧光猝灭,药物分子的极性对内源性荧光猝灭有一定的影响,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表明,上述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茵陈香豆素类小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为主,其中东莨菪内酯还存在偶极-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GA)对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方法测定,用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 plot等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得到甘草次酸与BSA的结合常数、位点数等结合特征,中药活性成分与BSA结合的常数和甘草次酸对这些成分结合常数的影响.结论 甘草次酸与牛血清蛋白有高、低两类结合位点,总的结合位点数为8,蛋白与GA浓度之比为0.38时,结合率已高达95%.GA使中药活性成分与牛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下降最大达67%,可能对它们的药理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青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由Lineweave-Burk双倒数图,求出了在281nm波长激发下,青霉素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3.347×10-3 K/mol;依据Stern-Volmer方程,以F0/F-1对c(Q)作图,推导出青霉素与BSA作用的双分子猝灭常数kq=2.46×1012mol/L.s。  相似文献   

10.
刘万路 《中草药》2023,54(24):8018-8030
目的 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双层包覆染料木素脂质体(genistein liposomes bilayer-coated by bovine serum albumin/chitosan,BSA/CS-Gen-Lip),并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筛选染料木素脂质体(genistein liposomes,Gen-Lip)最佳处方工艺,并进一步制备成BSA/CS-Gen-Lip。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微观形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 method,XRPD)分析晶型,比较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释药情况。以染料木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BSA/CS-Gen-Lip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 BSA/CS-GenLip最佳制备条件为磷脂与胆固醇比为10.1∶1,脂药比20.7∶1,水化时间为1.5 h,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2%,BSA质量浓度为0.5%。BSA/CS-Gen-Lip包封率为(89.53±1.60)%,载药量为...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6.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形成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滥用丹药,化燥伤津,房劳纵欲,肾精亏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社会宣传与教育,防治于未然,即病之后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包括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相似文献   

18.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及潜在前景.分析单一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和局限性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认为中医药联合化疗、靶向疗法、化疗和靶向结合疗法、免疫治疗均优于单一疗法,不仅可明显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眩晕的主要病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清空。分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