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面向业务支撑的传统信息网络所造成的网络刚性,基于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提出一种面向服务提供的一体化承载网络技术体系,逻辑承载网构建是核心问题.文章基于图论给出逻辑承载网构建的网络模型分析,并给出了基于需求约束的静态拓扑构建启发式算法,最后给出了算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有服务承载网的构建方法均未考虑用户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别,导致业务承载与服务供应缺少有效的串联.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端到端服务供应模型,从承载同类别业务的角度构建服务承载网,通过在服务承载网上构建服务路径提供可定制的端到端服务.为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跳数约束的服务承载网构建算法,并使用经典的Layered Graph算法构建服务路径.实验结果体现了在不同的负载压力下,跳数约束对开销、收益、接受率、路径长度等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提供了性价比最优的服务承载网构建决策.当跳数约束等于3时,取得了与跳数约束等于4或5时相近的性能,同时分别节省了约50%或75%的构建开销.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的面向服务的新型网络技术体系中面向服务的逻辑承载网构建方法,归纳了建立于物理承载网之上的逻辑承载网络的构建原则,提出了一种考虑带宽限制的逻辑承载网路由算法,分析了网络拓扑与逻辑承载网路由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重路由问题,构建符合要求的逻辑承载网络。  相似文献   

4.
资源分配是网络构建的基础。为构建具有多种服务能力的一体化承载网,文章对现有网络资源及资源分配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一体化承载网中逻辑承载网构建的特点,基于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给出了面向服务提供的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5.
面向服务提供的一体化承载网体系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一体化承载网,主要是通过构建逻辑承载网的方式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逻辑承载网是依据柔性网络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根据用户的需求构建的虚拟专用网络.文章以满足用户业务需求为前提、以网络资源利用率为优化目标,从理论上提出面向服务提供的新型一体化承载网体系结构,分析基于该体系结构网络的构建步骤和策略,从全网的角度提出构建逻辑承载网的优化策略,从理论上对构建一体化承载网络、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Internet所处的网络环境与所承载的业务类型日渐复杂,现有的路由交换设备无法完全满足其功能与性能要求,为此提出了可重构路由器的概念,用于构建功能按需求重组、资源按需求配置的柔性网络。文章基于这种思想,提出了一种任务驱动的动态可重构路由器结构,通过对网络业务的抽样监测及任务分析控制,能够快速实现对特定业务性能指标的保障,为新业务的灵活部署提供底层支持。文章还通过两个具体示例,描述了如何利用这种结构来解决当前设备所无法解决的业务性能保障问题,为可重构路由器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配电网动态重构过程中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多时间段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inty算法和机会约束规划的随机动态重构方法。建立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数学模型;对调度区间内每个时间段以网损最小为目标采用改进Minty算法进行精确的静态重构,以能量增加最小为目标,提出消减开关动作次数满足约束的两个规则,减少单个和所有开关动作次数,直到获得满足动作次数限值约束的最优或近似最优方案。IEEE 33节点的标准算例结果验证提出的动态重构算法的相对于已有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为确保路径可靠性与网络负载均衡的统一,由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通信网络体系在电力通信网中已具可行性,故结合SDN逻辑集中式架构下路由快速收敛的特点,构建了路径重构模型,并采用业务路由重构算法求解.首先依据业务紧急程度、端到端通信时延、带宽需求及对电网实际运行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业务分为不同的优先级;然后以链路可用度最大为目标,以业务时延、站点等级差等为约束建立模型,以流量标准差、业务恢复率为评价指标,并在IEEE14母线系统上进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业务性能的同时具有更低的流量标准差和站点等级差,能有效实现路径重构,并确保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IEEE 802.11接入过程中误码引起的竞争失败率,提出一种无退避、快速重传算法,推导了MAC层服务时间概率分布,建立了IBP/Gw/1/K离散时间排队系统,研究了非饱和负载下M2M业务在802.11非理想信道下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海量M2M终端在802.11网络中的接入效率,提出一种动态调整窗口的算法。为模拟802.11接入和IP承载网络传输M2M业务的通信场景,基于串联排队理论,建立了多节点串联排队网络模型,并求解了M2M业务的端到端性能指标。仿真表明:两种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802.11的服务效率;异质业务接入802.11网络的场景中,突发度小的M2M业务能获得更好的QoS。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网络"单一网络、单一业务承载"造成的不适应未来网络业务发展需求的问题,文章认为下一代网络应面向服务构建.通过对目前存在的典型面向服务网络技术的分析,总结出面向服务网络的特点,并针对下一代信息网络业务对承载网络的需求,提出一体化承载网络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面向可重构网络设备软件构件的可靠性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以构件作为最小的物理资源,通过对不同服务的支持、装配和释放,来构建路由交换节点体系. 针对可重构路由平台中的软件构件,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理论模型和卡尔莫格罗夫方程的可靠性理论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可重构路由体系结构下的具有异步交互特征的软件构件和构件网的可靠性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层移动IPv6的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组播信宿移动的路由算法. 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分层结构、本地隧道和域内组播,新算法具有最优的组播树重构率、次优的组播服务中断延迟、目的地传输花费和网络传输总花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配网重构两类方式的优缺点,主要研究了集中式配网重构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拓扑搜索的配电网故障重构算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直观,计算速度快,可得出多种故障恢复方案供调度员选择.同时,也给出最优方案建议.基于该算法,采用VC 6.0编程和图模一体化技术,开发了配网故障重构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业务和新应用的不断推出,传统网络设备已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利用可重构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能够支持新的业务和应用。文章分析了现有可重构路由器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可实现三级重构的路由交换设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存在耦合交联不确定性的可重构机械臂系统分散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ADP)的能耗保代价最优控制方法。基于关节力矩量测信息,建立了可重构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定义兼顾控制精度与能耗的性能指标函数构建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HJB)方程,采用基于策略迭代(PI)的ADP算法对HJB方程进行求解,继而得到近似最优控制策略。基于Lyapunov理论对闭环可重构机械臂系统渐近稳定性进行证明,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多网融合、业务融合的迫切需要,路由器的研究已从性能提高发展到功能的可灵活扩展、可重构。文章对网络设备的开放可重构体系架构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支持开放可重构的支撑协议标准集基本框架和软件架构模型。该技术方案可在现有的底层资源之上开拓实现标准化的功能扩展,使得网络设备具有可重构特性,提供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各种W eb服务进行组合和集成以创建动态W eb应用。为了使服务组合性能最优,提出一种W eb服务组合优化算法,该算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根据已有的W eb服务,自动获取性能最优的服务组合方案。利用Petri网进行建模,采用可达图进行分析,通过提取网中变迁之间以及变迁序列之间的各种并发关系,得到费用最廉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Petri网的自动Web服务组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自动获得性能最优的Web服务组合方案,提出一种自动Web服务组合算法.该方法根据用户的组合需求和已有的Web服务,自动生成服务组合的数据流模型,并用Petri网描述;通过抽取Petri网中变迁之间以及变迁序列之间的各种并发关系,得到性能最佳的Web服务组合方案,并将最佳方案转换为业务过程执行语言的抽象模板.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地获得性能最佳的具有控制流结构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基于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的通用服务类别框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分析提出基于不同实现技术的业务支撑模式,并分析归纳现有网络业务,提出基于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组件、构件级的通用服务类别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一体化承载网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电信业务、广电业务和互联网业务进行科学聚类.文章总结了一些典型的业务聚类方法:ATM、DiffServ和ITU-T的业务聚类,提出了一些关于一体化承载网业务聚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