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甲亢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Graves 甲亢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详述判断其治疗的各种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 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3.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01~2004-05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6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粒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65岁,其中5例由他巴唑所致,1例丙基硫氧嘧啶所致,5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1例在半年后发生。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5例治愈,粒细胞在停药后2周内恢复,1例死亡。结论粒缺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患者开始药物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用药方法及其作用机理,预后判断等仍有争议,本文综合文献报道,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一些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析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于该院发生50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式分析,整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探讨。结果 50例抗糖尿病药物所导致的临床不良反应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20例,由多种药物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便秘、咳嗽、呼吸困难等,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结论抗糖尿病药物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给药,同时,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谨遵医嘱;针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两种彩超不同声像特征原发性甲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均匀回声型(均匀组)及不均匀回声型(不均匀组)原发性甲亢患者各31例,两组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同时对甲状腺进行彩超检查,观察甲状腺声像、彩色血流分布,检测甲状腺大小及上动脉血流频谱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匀回声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均匀回声型(P<0.01),不均匀回声型组其危险度高于均匀回声型组(OR=12.923,P=0.000,95%CI:3.225~51.781)。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对原发性甲亢均匀回声型疗效较好,对不均匀回声型疗效较差,这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病例,对病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80例病例不良反应多发生用药1 d内,经过合适治疗治愈或者好转。结论患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很容易出现临床的不良反应,临床要严格了解适应证,控制合理用药,分析不良反应,保持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过敏性皮疹二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符静  瞿轶昆  高涛 《肝脏》2002,7(4):221-221
拉米夫定现已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引起过敏性皮疹较少,我院曾见2例.  相似文献   

10.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持续时间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即Graves病(甲亢),病程长、复发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不便。为确定甲亢患者理想的治疗持续时间,降低复发率,作者自1986年3月以来对不同时期的70例初治甲亢患者进行了用他巴唑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的疗效观察与研究。现报道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成药“抑亢丸”辅助治疗青春期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Graves病 )疗效。方法 对已接受西医系统抗甲亢治疗 3 0个月以上的 5 6位青春期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 5例 )和治疗组 (3 1例 ) ,分别予以原抗甲亢药物 (ATD)方案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抑亢丸”治疗 3个月 ,通过甲状腺功能 (FT3 、FT4)和甲状腺免疫标志物 (TPOAb、TMA、TGA)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TPOAb、TGA、TMA较观察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提示免疫功能改善。治疗组FT3 、FT4下降明显 (P <0 .0 1,P <0 .0 5 ) ,与免疫功能改善相平行 ,提示甲状腺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中药“抑亢丸”联合西医抗甲亢系统治疗青春期甲亢可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 ,从而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TP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2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伴有血钾降低的10例,12例T3、T4均高于正常。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以年轻男性多发,补钾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抗甲亢治疗是控制甲亢并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在使用抗精神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药后出现吞咽困难情况。结果吞咽困难常在抗精神病药剂量过大、加药过快、联合用药及骤然停药时发生,尤以含氟类抗精神病药多见。其护理措施除基础护理外,还应加强心理、饮食及对症处理,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结论对精神病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应注意吞因困难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1990年至2011年收治的急性甲亢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69例,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最常见,17.4%的患者出现过呼吸困难,死亡原因包括呼吸肌麻痹和吸入性肺炎,急性甲亢肌病症状不典型,病情可迅速变化,应引起重视.主要给予抗甲亢药物、糖皮质激素、能量支持、对症等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335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28例病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皮疹发生率、伴随症状和停药情况。结果皮疹发生率为9.8%,228例病人中单纯皮疹55例,占24.1%,皮疹伴其它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173例,占75.9%。总停药率为57%。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异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甲亢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40%;症状以心悸、消瘦多见。结论:老年甲亢起病较隐匿,缺乏其他高代谢症侯群及神经应澈性增高症状,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我院就诊的108例亚临床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66.7%)完全恢复正常,13例(12.0%)仍为亚临床甲亢,13例(12.0%)发展为临床甲亢,10例(9.3%)发展为临床甲减。结论外源性亚临床甲亢预后佳。而内源性亚临床甲亢部分发展为临床甲亢和临床甲减,需及时处理,原因不明者可以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出现药物性皮疹的老年肺结核患者400例,并按年龄分为超高龄组(≥70岁)和高龄组(6069岁)。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皮疹后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随访其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情况。采用标准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在是否初次发病例数上,超高龄患者组与高龄患者组差异显著(χ2=3.895,P<0.05),高龄患者的复诊例数多于高龄组的(68例vs 50例);超高龄组的停用药物时间显著高于高龄组的(t=2.577,P<0.05);两组皮疹发生的部位频率最高的均是上肢,其次是胸部、背部、下肢和腹部,发生频率最低的是面部;(2)超高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值、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均显著高于高龄组且均高于正常值;超高龄组的白细胞下降值显著低于高龄组的(t=2.063,P<0.05);(3)在治疗结束时病灶吸收的例数差异显著(χ2=11.973,P=0.035);(4)除是否发热这一变量之外,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结核抗体、CD4、是否复治与病灶吸收之间两两相关均显著(P<0.05);(5)结核抗体、CD4为正向预测疗效,而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是否复治为负向预测,这6个变量共可解释病灶吸收情况58.4%的变异量。结论老年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并发的肝功能损伤、白细胞下降、高热等更为严重,疗程结束时病灶的吸收率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并发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长、白细胞下降、复治是预后的不良因素,治愈率低,而增强个体免疫力则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方国战 《内科》2013,(6):594-595
目的对抗甲状腺药物在甲亢肝损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亢肝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在进行保肝治疗的同时,使用一定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单一的保肝药物治疗,连续治疗4~10d,等肝损害小于或等于正常值的1.5倍后,再给予一定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每组治疗时间为28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肝损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多数患者的甲功逐步好转,最后恢复正常;肝损害逐步减轻,并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对照组患者甲功恢复的时间较长,耽误治疗,临床症状并无任何改善,甚至少数患者的肝损害加重。结论对于甲亢导致的肝损害,在给予保肝治疗的同时.必须及时使用抗甲状腺的药物进行治疗,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消除病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我院就诊的108例亚临床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66.7%)完全恢复正常,13例(12.0%)仍为亚临床甲亢,13例(12.0%)发展为临床甲亢,10例(9.3%)发展为临床甲减.结论外源性亚临床甲亢预后佳,而内源性亚临床甲亢部分发展为临床甲亢和临床甲减,需及时处理,原因不明者可以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