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后出血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38例出血量500~1000 ml,21例出血量1000~1500 ml,15例出血量1500~2000 ml;宫缩乏力所致出血43例(58.11%),胎盘因素所致16例(21.62%),缝合不当所致13例(17.57%),合并妊娠高血压2例(2.70%).结论 导致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缝合不当等.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如需手术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术和手术质量,及时诊断和处理产后出血,从而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腔水囊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27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产后密切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抢救、配合医生填塞水囊、术后观察阴道流血等。结果27例产妇中,25例止血成功,2例失败。结论术前、术后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出血和保证水囊填塞的效果.抢救过程中严格分工和密切配合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8例产后出血患者除1例羊水栓塞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其中有80例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占62.50%,其次是胎盘因素35例,占27.34%,还有就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等引发的产后出血。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定期产检,早期纠正产科高危因素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剖宫产产后出血2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3350例,产后出血208例,发生率为6.21%,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因素、子宫裂伤及其他因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掌握好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防治技术,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5.
武燕  张薇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57-158,163
目的分析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剖宫产分娩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64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产后出血产妇在行护理措施后均抢救成功,出血量500~1000ml为40例,1000~2000ml为18例,2000~3000ml为5例,〉3000ml为1例。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44例(68.75%)、胎盘因素10例(15.63%)、凝血功能障碍1例(1.56%)、软产道损伤9例(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妇特征预估产后出血量并实行针对性抢救护理干预,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产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33例剖宫产分娩的孕妇,术中出现产后出血时给予欣母沛注射于子宫肌内,同时用自制的纱布条在宫腔内进行填塞止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32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止血成功,1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量>3500 m L,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良好,配合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龚兰英  黄少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06+109-106,10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入手术室抢救产后大出血伴休克手术配合疗效。方法:职责明确,配合紧密。结果:成功完成绿色通道入手术室抢救产后大出血伴休克的手术配合,23例患者紧急手术,除2例转上级医院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基础;严密的组织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护理进行相关探讨.方法 回顾性统计与分析6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在所有能够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其最主要原因,且本组患者抢救均成功.结论 临床上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应掌握其手术原因及相关指标,注意护理观测等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率,减低产妇生产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总结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切除术的处理经验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产后出血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后出现大出血患者46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行子宫切除,对照组行传统处理措施,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剖宫产出血出现大出血时,抓住时机对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可有效减低产后出血量,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2例,发生贫血9例;输血14例,输血量200~1600ml。结论在护理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妇时,首先应掌握产妇手术的原因及经过、术中出血及麻醉等情况,术后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收缩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早使用缩宫剂,同时建立畅通静脉通道,改善产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芳 《医药世界》2009,(10):626-627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及心得体会。方法:对106例产后出血进行临床分析,做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和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处理。结果:106例产后出血者通过临床抢救治疗及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者重在预防,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1690例产妇中2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6%,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也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②加强围生保健监测,预防宫缩乏力,严密观察和处理产程中的各个阶段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③提高手术技巧和产科抢救能力,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合并DIC抢救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剖宫产合并DIC产妇的抢救配合护理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穿刺置管是保证抢救顺利的重要护理措施,深静脉穿刺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两者在输液的流量、流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观察、早发现、早处理DIC的早期症状以及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是抢救剖宫产合并DIC病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周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3,(25):210-211
目的总结剖宫产手术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配合。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156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800~2500ml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护理配合体会。结果经全面系统抢救,无死亡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结论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手术室护士的熟练操作技术,是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抢救治疗措施。方法对186例产后出血患者在出血时间、原因、出血量、抢救治疗措施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74.73%(139/186)的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4大原因中总数的2/3:发生席汉氏综合征1例,发生MSOF1例,经治疗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积极防治,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和必要的手术治疗是纠正休克、DIC和席汉氏综合征以及MOSF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105例,发生率4.32%。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54%),胎盘因素(36%),手术操作因素(3.8%),妊娠高血压疾病(5.7%)等。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操作水平,重视高危产妇临床症状,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护,完善抢救机制,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0.5 h以及2 h出血发生88例(91.7%);多于产后2 h 8例(8.3%)。给予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处理后,有1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1例出现失血性休克。无因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引发剖宫产产后出血因素中,宫缩乏力所占比例最高,之后依次为前置胎盘、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子宫切口下段裂伤。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手术操作不当等是导致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几种主要因素。因此,提高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对产科高危因素进行纠正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病因,探讨预防及治疗的各种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12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例)、宫缩乏力2例(双胎妊娠、巨大儿1例)、宫颈黏膜撕裂1例、子宫破裂1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盆腔血管结扎、宫腔纱布填塞、水囊压迫、介入治疗、子宫切除等方法救治,14例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1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均抢救成功。结论难治性产后出血胎盘因素所致更多见,往往需针对不同的原因,联合采用多种不同的止血方式,方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张月 《首都医药》2015,(3):303-304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分娩4 536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剖宫产产后出血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量、出血因素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4.74%,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子宫下段切口裂开。结论造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很多,而剖宫产手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很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手术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减少和防止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妊娠期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1995—2001年间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孕妇中,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31例。7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14%;出血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呈负相关;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妊娠中晚期以保守治疗为主,不主张过分依赖血小板制剂。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血小板校低的情况下,为防止母儿并发症可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大剂量宫缩剂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