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款冬花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药款冬花中分离得款冬素tussilagin,14-acetoxy-7 β-[3'ethyl crotonoloxy]-notonipetranone(Ⅰ),14-acetoxy-7 β-[3'-ethyl crotonoloxy]-1 α-[2'-methylbutylryloxy]-notonipetranone(Ⅱ),7 β-[3'-ethylcrotonoyloxy]-1 α-[2'-methylbutyryloxy]-3,14-dehydro-z-notonipetranone(Ⅲ)及β-谷留醇。(Ⅱ)(Ⅲ)皆首次从款冬花中分得。以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Ⅰ)(Ⅱ)(Ⅲ)有抑制活性,(Ⅴ)没有活性。(Ⅰ)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结合实验有阻断活性,IC_(50)=1μg/ml。  相似文献   

2.
李运田  杜大勇  杨升华  柳杨 《重庆医学》2015,44(13):1756-1758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洗涤血小板按照等体积分为3组,Ⅰ组加入100 μg/mL HDL;Ⅱ、Ⅲ组均加入PBS,3组均置于37℃环境下孵育15 min.Ⅰ、Ⅱ组加入50μg/mL ox-LDL;Ⅲ组加入PBS,3组均在37℃再孵育15 min.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CD62P表达水平,应用透射电镜观察3组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结果 3组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29.26±5.91)%>Ⅰ组(15.37±1.49)%>Ⅲ组(2.05±0.85)%3组的血小板CD62P平均荧光强度(MFI)存在差异(P<0.05),且Ⅱ组(3.97±0.64)>Ⅰ组(2.51±0.53)>Ⅲ组(1.50±0.10).Ⅱ组血小板脱颗粒比Ⅰ组更明显,Ⅲ组未发生脱颗粒.结论 HDL能显著抑制ox-LDL体外诱导的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微颗粒和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或受诱导剂作用而活化时,通过向细胞外出芽方式形成囊泡而释放或伪足断裂而形成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PMP体积小于正常血小板但具有完整的膜结构。PMP膜上表达一些血小板的膜糖蛋白(GP)(主要是GPⅡB/Ⅲa和GPⅠb/Ⅸ)、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β-淀粉样前体蛋白、Ca~(2+)依赖性蛋白酶Calpain和有促凝作用的磷脂等。因此PMP可进一步活化血小板以及为凝血瀑布提供更大的磷脂催化表面,在血管损伤的正常止血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在循环血中PMP的增高与越来越多的临床疾病相关联,所以对PMP的研究日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菝葜三种提取物活血化瘀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菝葜的活血化瘀药理作用.方法菝葜水煎液(Ⅰ)、正丁醇萃取物(Ⅱ)、正丁醇萃取剩余物(Ⅲ)高(100g/kg)、低(50 g/kg)剂量对小白鼠灌胃给药7 d后,眼眶取血,采用凝固比浊法测定APTT、PT,采用derive法测定FIB;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数,采用比浊法体外测定Ⅰ、Ⅱ、Ⅲ对人血小板的聚集功能Ma、M1、V1的影响.结果100 g/kg剂量的Ⅰ和Ⅲ能显著延长APTT(P<0.05),50~100 g/kg剂量的Ⅲ能使FIB显著增加(P<0.05),而50 g/kg剂量的Ⅱ能使FIB显著减少(P<0.05).稀释8倍后的Ⅰ和Ⅱ能抑制体外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特别是对V1的影响更显著(P<0.01),但三者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菝葜具有明显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内源性凝血时间及影响纤维蛋白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爱源  刘开祥 《华夏医学》2007,20(4):875-877
血小板功能异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及血浆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PAC-1(活化血小板上的GPⅡb/Ⅲa的抗原决定簇)、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可反映血小板是否处于活化状态.笔者就上述标志物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中上2/3位置穿线,Ⅱ组行LAD持续结扎,Ⅲ组及Ⅳ组结扎0.5h后再灌注,Ⅳ组于结扎后静滴硫酸镁溶液,Ⅰ、Ⅱ、Ⅲ组静滴生理盐水;于结扎前、缺血0.5h、再灌注1h及4h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Mg2 浓度。结果:①Ⅰ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Mg2 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Ⅱ组及Ⅲ组心肌缺血0.5h,血浆Mg2 浓度较术前及Ⅰ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小板表面GMP-140显著升高(P<0.05),随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③Ⅳ组应用硫酸镁后,血浆Mg2 浓度较Ⅱ组及Ⅲ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表面GMP-140明显下降,但仍高于Ⅰ组(P<0.05);④血浆Mg2 浓度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能存在血小板活化;Mg2 在体内可能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膜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血管壁粘附的基本条件。GPⅡb/Ⅲa(αⅡbβ_3)为Fbg的主要受体,并能与vWF、FN、VN结合。GPⅠb-Ⅸ-Ⅴ复合物为vWF的主要受体。GPⅠa/Ⅱa为胶原的一个重要受体。3.1 GPⅡb/Ⅲa(Ⅱb3整合素)Weiss(1996)等首次报告此受体基因的变异与MI相关,表4总结了相关的报告。这些作者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及其受体拮抗剂Urantide (UR)对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以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PASMCs为研究对象,采用BrdU掺入实验观察不同浓度UⅡ(1×10-10~1×10-7 mol/L)及Urantide对PASMCs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PCR法,分别在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不同浓度UⅡ及Urantide对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UⅡ(1×10-9~1×10-7mol/L)浓度依赖性地促进PASMCs增殖(P<0.05,P<0.001,P<0.001),增加PASMCs中Ⅰ、Ⅲ型胶原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P<0.001),而1×10-10 mol/L UⅡ对PASMCs增殖及Ⅰ、Ⅲ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可拮抗UⅡ的上述作用(P<0.01).结论 UⅡ通过与大鼠PASMCs的UⅡ受体UT结合而发生一系列诱导作用,最终引起PASMC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Urantide通过竞争性结合UT而阻断UⅡ与UT的结合,使UⅡ无法发挥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是缺血性心脏病中不可缺少的治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以具有特异性好、作用力强的优点,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共同途径的独特性,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就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简述如下:1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本文蒙朱怡然教授指导,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Ⅰb/Ⅸ、GPⅡb/Ⅲa、GP Ⅰb、GPⅡ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 并与3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GP Ⅰb/Ⅸ、GPⅡb/Ⅲa、GP Ⅰb、GPⅡb、GPⅢa及P-选择素表达荧光强度均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表达异常可能是出血性血小板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标记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_b、Ⅱ_b、Ⅲ_a的方法,测定了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并就正常人与患者血小板洗涤前后膜糖蛋白水平的改变作了比较。结果发现洗涤后正常人与患者的三种GP之间无明显差异;洗涤前患者GP Ⅱ_b、Ⅲ_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洗涤前患者GP Ⅱ_b、Ⅲ_a水平明显低于洗涤后(P<0.01);正常人GP Ⅱ_b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术后胃肠反流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具体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 835例行腹腔镜胃癌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386例,胃空肠吻合(毕Ⅱ式) 1 002例,胃空Roux-en-Y吻合412例,三角吻合35例。结果毕Ⅰ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3例,Ⅱ级反流21例,Ⅲ+Ⅳ级反流5例。毕Ⅱ式术后发生Ⅰ级反流39例,Ⅱ级反流67例,Ⅲ+Ⅳ级反流71例。胃空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9例,Ⅱ级反流7例,Ⅲ+Ⅳ级反流3例。三角吻合术后发生Ⅰ级反流1例,无Ⅱ、Ⅲ、Ⅳ级反流者。结论三角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具有较为明显抗反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吗啡(morphine)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下降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7):假手术组(Ⅰ组),坐骨神经慢性卡压(CCI)+生理盐水(NS)1组(Ⅱ组),CCI+5氮杂胞苷(5-aza)组(Ⅲ组),CCI+NS2组(Ⅳ组),CCI+NS+morphine组(Ⅴ组),CCI+5-aza+morphine组(Ⅵ组)。Ⅰ、Ⅱ、Ⅳ、Ⅴ组手术后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NS,Ⅲ、Ⅵ组0-14d每日鞘内注射10μl5-aza(10μmol)。CCI后21d取Ⅰ-Ⅲ组脊髓腰膨大检测总体甲基化和μ阿片受体(MOR)mRNA水平;Ⅳ-Ⅵ组鞘内注射10μlNS(Ⅳ组)和30μg吗啡(Ⅴ、Ⅵ组),注射后0,15,30,45,60min测定机械和热痛阈。结果:Ⅱ组脊髓甲基化水平高于Ⅰ、Ⅲ组,MOR表达水平低于Ⅰ、Ⅲ组,Ⅰ、Ⅲ组之间无差异;Ⅴ、Ⅵ组鞘内给予吗啡后30min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均高于Ⅳ组,Ⅵ组最高。结论:DNA甲基化可能降低了CCI大鼠脊髓MOR表达,从而影响了阿片药物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小板通过以下3个分子机制粘附到内皮下结缔组织: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Ⅰ b-Ⅸ-Ⅴ复合物(Gp Ⅰ b-Ⅸ-Ⅴ)和已结合在胶原上的vWF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IaⅡa(GP Ⅰ a-Ⅱa)直接与胶原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Ⅰc-Ⅱa(GP Ⅰ c-Ⅱa)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血小板粘附后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释放ADP、在血小板表面生成凝血酶。ADP和凝血酶通过纤维蛋白原及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如GPⅡ  相似文献   

16.
从D.pedicellata中分离出三个新化合物,一个查尔酮,isodidymocarpin-A(Ⅰ)和两个黄酮,didymocarpin(Ⅱ)和didymocar-pin-A(Ⅲ)。其结构已经确定。本文介绍有关Ⅰ和Ⅱ转变成Ⅲ的工作。将Ⅰ用硝酸氧化得2′,5′-二甲氧基-4′-羟基-3′,6′-喹啉并查尔酮(Ⅳ),再经二氯化锡还原得6-甲氧基-5,7,8-三羟基黄酮(Ⅴ),后者甲基化得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Ⅵ),经硝酸氧化成6,7-二甲氧基-5,8-喹啉并黄酮(Ⅶ),后者用亚硫酸钠还原得Ⅲ。Ⅱ甲基化得5,6,7,8-四甲氧基黄酮(Ⅷ),经硝酸氧化得Ⅶ,后者再经亚硫酸钠还原得Ⅲ。令人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7.
用Ellis平衡釜测定了在26.66 kPa下甲醇(Ⅰ)-甲基丙烯酸甲酯(Ⅱ)、Ⅰ-甲基丙烯酸(Ⅲ)和Ⅱ-Ⅲ三对二元系以及Ⅰ-Ⅱ-Ⅲ三元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于甲基丙烯酸为强缔合物质,因此,测定了甲基丙烯酸在50—125℃的P-V-T数据,采用二分子缔合模型估计出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汽液平衡数据采用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用拟合所得的二元参数推算了三元汽液平衡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良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清醒睡眠节律对局灶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Ⅱ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内科经过住院期间癫痫手术前综合评估的癫痫患者,共44例,采用电势定位的方法定位棘波最大电势点,作为棘波的位置,计数清醒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和非快速眼动睡眠Ⅲ-Ⅳ期(NREMⅢ-Ⅳ)ⅡD的次数和ⅡD范围,用方差分析比较了各期的ⅡD的次数和范围.结果 ⅡD的次数在NREM Ⅰ-Ⅱ期(中位数:29次)和NREMⅢ-Ⅳ(中位数:56次),比REM期(中位数:1次)和清醒期(中位数:5次)明显增多(P<0.05).ⅡD的分布范围用所涉及的电极个数计算,在NREM Ⅰ-Ⅱ期[(1.06±0.85)个]和NREMⅢ-Ⅳ[(2.04±1.10)个]比REM期[(1.94±1.18)个]和清醒期[(0.86±0.66)个]明显增大(P<0.05).结论 ⅡD在NREMⅠ-Ⅱ、NREMⅢ-Ⅳ期,出现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在清醒期和REM期,ⅡD出现频率明显降低,分布明显局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用荧光测定法观察5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其中Ⅰ期13例,Ⅱ期20例,Ⅲ期24例)血小板5-羟色胺(5-HT)和血浆5-羟吲哚类物质(5-HIs),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高血压病病人血小板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作者推测与循环钠泵抑制物有关。在高血压并发急性脑血管意外者同时观察到血小板5-HT降低和血浆5-HTs升高,这与体内血小板激活有关。36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人血浆尿素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丹参预处理组(Ⅲ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Ⅳ组).Ⅰ组单纯麻醉和开腹,分离出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肝门;Ⅱ组夹闭肝蒂,30min后恢复灌流.开腹前10min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自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 mL/kg)、丹参注射液(40 mg/kg)、白藜芦醇注射液16 mg/kg.再灌注1、6和24 h取血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汁酸(TBA)的水平,再灌注6 h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TUNEL法观察胆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清ALT、AST含量明显高于Ⅰ组(P<0.01),Ⅲ、Ⅳ组低于Ⅱ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5):Ⅱ、Ⅲ、Ⅳ组胆汁中GGT、TAB含量高于Ⅰ组(P<0.01),Ⅲ、Ⅳ组低于Ⅱ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5),肝组织病理损害Ⅱ组最重,Ⅲ组次之,Ⅳ组最轻;胆管内皮细胞凋亡Ⅱ组最为严重,Ⅲ组次之,Ⅳ组较Ⅲ组轻.结论 白藜芦醇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肝脏的损伤,减轻胆道内皮细胞的凋亡,其保护作用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