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解粘实验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几种聚合物与高铝水泥间的复合界面层进行了组成和结构分析;讨论了不同粘结力在界面层中的作用形式及其对材料设计和复合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层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PAE)、苯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SA)、聚乙烯醇缩甲醇水溶液(PVFO)对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发现聚合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如抗弯强度、韧性、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强度。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加入后其活性团与水泥或集料间发生化学键合,DSC放热曲线表明,加入聚合物后混合物的放热峰值提高,验证了红外光谱的结果。通过聚合物与水泥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强化了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界面,形成强度、韧性很好的具有互穿网络的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进行了含有两种不同聚合物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的耐冻函数和耐冻性改善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PCC受冻融循环破坏其性能的衰减遵循着以前证实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冻函数。证实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不但与其内水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材料本身抵抗这种内水压力的能力有关。聚合物材料加入到混凝土中正是通过提高混凝土的这种抵抗力而使其抗冻性提高几倍乃至几十倍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高强聚合物水泥——MDF 水泥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性能。这种特性来自复合材料体内界面的增强机理。本文运用显微图象、XPS 表面分析技术和粘结断面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与高铝水泥在复合界面上的粘结特性,并讨论了它们对材料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通过在高强聚乙烯醇纤维表面上浆的方式,调控高强聚乙烯醇纤维与水泥之间的界面粘结状态,考察了上浆前后和上浆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和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聚乙烯醇纤维表面上浆后,2%体积掺量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稍有增加,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抗弯断裂应变和抗弯断裂能大幅度提高,抗弯时受拉侧呈现多裂纹开裂模式;上浆率过高或过低,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弯韧性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自抄的高定量(135 g/m2)纸张作为基底,将蜂蜡∶棕榈蜡为7∶3的混合蜡乳液涂覆到纸基的表面,60℃下热处理纸基材料,纸基材料耐破度、挺度等得到改善;疏水性也大大提高,静态水接触角均在140°以上。文章还对纸基复合材料的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纸基复合材料的透气度、孔径对其油水分离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废弃稻壳的建材资源化利用,首先利用国产涂油PVA纤维和天然河砂分别替代进口PVA和石英砂探究了本地化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制工艺,在此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稻壳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替代部分水泥(10%、30%和50%,质量分数)对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动度、抗压强度、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国产涂油PVA纤维和天然河砂可成功配制强度等级可达C30且14 d的极限拉伸应变可达到1.44%的国产化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水胶比和PVA纤维掺量分别是影响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相比对照组,随着稻壳灰替代率的增加,浆体流动度由于稻壳灰的吸水性逐渐下降,最大可降低10%;基体14 d抗压强度略有提高后大幅降低;试件抗拉强度呈略微下降趋势,而极限拉伸应变则显著提高可高达2.94%;基体弯曲强度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纯弯段裂纹数量明显增多,且裂纹宽度均低于100μm。可见,稻壳灰替代10%的水泥有利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极限拉应变和弯曲强度的提高,同时对浆体流动度影响较小。微观分析可知,具有良好火山灰活性的稻壳灰可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提高胶凝产物总量,同时降低Ca(OH)2数量,进而增强了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黄原胶和聚丙烯酰胺在钛基生物活性玻璃涂层复合材料釉浆中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它们对釉浆性能的影响规律。论述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黄原胶和聚现烯酰胺在钛基生物活性玻璃涂层复合材料釉浆中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它们对釉浆性能的影响规律,论述它们的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强石膏粉为主要胶凝材料,与外加剂复合,配置出满足JC/T1023—2007要求的石膏基自流平材料,并分析了影响石膏基自流平强度和流动度的主要因素,最终确定石膏:普硅水泥:抗沉淀剂:可再分散乳胶粉:减水剂用量为400:10:0.25:15:1.5时,石膏基自流平砂浆的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1.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建筑砂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再分散乳胶粉在建筑砂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论述了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造过程,作为水泥改性剂常用乳胶粉的种类,性能和典型配方,以及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建筑砂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单体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以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通过控制聚合物乳液玻璃化温度合成丙烯酸乳液,与水泥复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研究了液粉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和低温柔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减水剂复合聚合物对橡胶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橡胶集料水泥砂浆的强度,研究了可再分散胶粉聚合物(RPP)及高效减水剂复合RPP对橡胶集料水泥砂浆(CRM)强度的影响,探讨了RPP和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在CRM中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单独使用RPP对CRM的强度等性能具有一定的改性作用,RPP与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效果更好.橡胶集料的颗粒尺寸对CRM的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说明橡胶粒径存在着最佳粒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孔硅质岩矿粉掺入到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对水泥性能的影响.认为多孔硅质岩矿粉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活性混合材料,可用于制作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15.
以辛基三乙氧基硅氧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沸副产物为防水活性成分,选用便宜易得的微硅粉为载体,制备了有机硅防水粉.以液质联用(HPLC-MS)检定高沸副产物,以红外光谱分析、激光粒度仪表征自制防水粉物化性质,并将其试用于防水砂浆中,与DOW CORNING(R)GP SHP 50防水粉进行对比,参照相关标准,测试了防水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防水性能.结果表明,自制防水粉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其制备方法切实可行,其配制的防水砂浆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一定pH值的KH-570水溶液对木粉进行偶联处理,然后在紫外光作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MMA/BMA)在木粉表面进行接枝共聚,考察偶联剂用量及溶液pH值、引发剂(BPO)用量、两种单体总量及配比对木粉接枝率的影响,同时考察处理前后木粉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用量及溶液pH值、接枝单体MMA、BMA用量及配比均对木粉接枝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配比条件下木粉最高接枝率可达32 %.与未改性的木粉相比,接枝改性后的木粉填充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可分别提高90.3 %和25.3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木粉分散更均匀,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综合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轮胎2种废弃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掺加废橡胶微粒的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橡胶微粒的掺入改善了新拌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显著减小了橡胶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密度,但其强度随之降低,与橡胶集料混凝土相近.经聚合物改性,水泥水化产物和橡胶微粒之间形成一层聚合物膜"桥",改善了水泥石结构形态,提高了橡胶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延性.  相似文献   

18.
Si02/醋丙核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木材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丙共聚物(VAc-MMA-AA)包覆硅溶胶纳米Si02粒子,形成Si02/VAc-MMA-AA核壳乳液,将该核壳复合乳液与杨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聚合物核壳复合物复合木材.利用EM、SEM及FT-IR红外光谱表征该核壳粒子及改性后复合木材的结构和形态,研究了经Si02/VAc-MMA-AA核壳复合物改性后复合木材的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核壳复合物改性的木材WPG为45%时,氧指数为40.1%,并且该复合木材在顺纹和径向方向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6.9%、83.3%,抗弯曲强度提高了42.2%,弹性模量提高了58.9%.  相似文献   

19.
以醋丙共聚物(VAc-MMA-AA)包覆硅溶胶纳米SiO_2粒子,形成SiO_2/VAc-MMA-AA核壳乳液,将该核壳复合乳液与杨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聚合物核壳复合物复合木材.利用EM、SEM及FT-IR红外光谱表征该核壳粒子及改性后复合木材的结构和形态,研究了经SiO_2/VAc-MMA-AA核壳复合物改性后复合木材的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核壳复合物改性的木材WPG为45%时,氧指数为40.1%,并且该复合木材在顺纹和径向方向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6.9%、83.3%,抗弯曲强度提高了42.2%,弹性模量提高了5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