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对自身身体形象的追求是不同的.本文探讨了体育消费文化语境的内涵;回顾了不同文化语境下、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身体形象的审美规训.在此基础上提出:(1)在体育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身体是构建自我认同的重要条件,体育消费活动是女性身体形象认同的重要路径;(2)在体育消费文化语境下,女性进行体育消费应该以“健康”作为根本目标,重新认识“健身房”和进一步解放自己的身体,走出体育消费的误区,对身体形象的价值观认识应该得到突破和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4.
代刚 《体育科学》2012,32(4):3-10,28
处于消费社会之中,受到消费社会逻辑的影响,众多体育消费文化产品都统一筹划地创造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从而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时尚与品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归纳与演绎、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这一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逻辑分析。研究发现:1)整个体育消费文化生产过程是由运动的身体、运动的空间、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符号共4个要素构成;2)在这些要素的作用下,体育消费文化生产得以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使得体育消费文化正逐步成为区分和建构社会阶层地位的符号与象征;3)建构的模型显示,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建构与解释社会阶层地位的20%,第1建构因素运动符号对阶层地位总效应达到了0.41;第2建构因素是基于年龄的运动身体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26;第3建构因素是运动空间对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8;第4建构因素是基于性别的运动身体对于阶层地位的总效应为0.06;第5建构因素运动时间则是通过运动空间这一中介变量对于阶层地位的间接效应为-0.07。  相似文献   

5.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消费中的象征性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消费是消费者通过消耗特定体育产品或服务,表达和传递某种意义的过程;体育消费中有多种象征性行为,主要体现为对“自我”和“体育商品”的思索与感觉,并使其具有某种特殊意义,包括身体资本化、游戏社会化、休闲品味化、比赛宗教化、物品符号化.体育要想要成为“产业”,既需要大众对体育的认同与投入,又要防止过分强调体育消费中的象征性行为而淡化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薛岚 《体育与科学》2012,33(1):18-23
身体不仅是流行的话语,还为研究体育提供了新的内容。体育以身体为本,行动于身体,成就于身体,以球星的身体作为研究的主体,进而讨论球星的文化象征,就自然成为本文的主题。身体资本构建了球星,球星以自然身体奠定物质基础,技术身体体现运动能力,文化身体获得社会认同。球星是先天获得了该项目能力的潜质,后天具备了专项运动的技能,在竞技场上取得成功,从而赋予特定社会价值的人。球星的身体符号被语言、非语言和综合符号系统记录、传达。球星是运动的象征、生活的象征、时代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和生命的象征。球星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情感、意志、能力和成就,增加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感知,改变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认识,践行着人类追求超越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质教育论”。主要分析了构成“体质教育论”的几个关键词“真义体育”、“身体教育”、“增强体质”。结论是:(1)通过对“真义体育”之争(“三基论”与“技能论”之争)的整理,发现了“能力论”与“内容论”的课题;(2)通过对“身体”和“教育”的分析,指出为了“身体教育”理论的完善,有必要把“运动技能”也纳入“身体教育”体系,有必要关注身体的意识及感觉感知方面;(3)指出了体质课上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师通过适当的(运动)教材,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感觉感知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学生才有可能意识到用运动(方法)去改善自己的体质。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我国高校日益注重运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快乐体育教学,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增强学生的心理快感,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本文浅析了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含义,探究了基于快乐体育教学需求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体育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莉  曾穗芳 《体育科技》2001,22(3):81-83
运动中的快乐实际包括快感、美感和成功感等不同层面的精神反应,而美感才是快乐的真谛所在.追求运动中的审美境界,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生活方式的桥梁,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学校武术传播相关资料的查阅,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学校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快乐功能丧失的境况,在借鉴快乐体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快乐武术这一概念,并对该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结论指出:快乐武术是学生天性健全的需要,是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的需要,是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得出快乐武术是一种武术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快乐武术不是对现有武术的否定,而是功能上的完善,快乐武术的发展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口号。  相似文献   

14.
幸福观念下对体育价值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文才 《体育学刊》2005,12(3):34-37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体,受教育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要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而且也是一个充满快乐的阶段。“重智轻体”只是片面考虑到了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忽视了眼前的幸福体验。近距离看体育离快乐最近,远距离观察体育活动所塑造的身体健康时一生的幸福生活影响也更久远。从人生追求幸福快乐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更彰显出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体育文化的多元并存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和谐回归;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由“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的转型;“人文价值”人类未来体育文化价值的崇高理想;“幸福体育”人类体育文化价值的最终回归。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文化学视角探讨休闲体育活动的文化意义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了休闲体育中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及其特性。研究认为:休闲体育基本上可以看作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域。在城市体育文化场域中存在着文化资本的4种形态:人本意义形态、物质意义形态、制度意义形态和象征意义形态,并具有稀缺性、象征性和悖论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快乐体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快乐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正情绪,是激励人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力量。“快乐”蕴含在体育教学之中,通过快乐体育教学为学生创设快乐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总结历史经验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建国初期旧体育改造与人民"新体育"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体育发展道路初探、"文革"时期的停滞不前与缓慢恢复、改革探索期的目标探究与路径探寻、改革建制期的体制改革与方式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体育强国新征程六个阶段。总结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四项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步入改革攻坚的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下路径: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高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着力于发展攻坚的重点,解决中国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首要问题;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正确处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克服倚轻倚重的苗头或弊端,促进各类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文化发展下的中国公民幸福感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6126名有效样本的追踪调查分析,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内容,因此,生活的幸福感在提高;其次,对研究样本与部分国家公民的幸福感比较后发现,中国公民的幸福感有自己的特点,虽然不及许多国家的指数高,但整体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另外,对幸福感时间跨度的波动情况也进行了观测,未发现2年来(5个时点)有效样本心理反映大的波动变化,这与国家这一时期未发生大的体育事件有关;最后,在部分国家GDP增长指数与幸福感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公民的幸福感发展趋势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证明了中国公民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幸福感持续发展的可靠性意义。结论: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体育文化的提高,从整体上改善了中国公民的幸福感水平,无论是其自身前后水平的比较,还是国际间对比,都反映出了幸福感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但今后也要注意社会体育公平和均等化的发展理念。本研究也是回应有关中国公民幸福感问题的争论,对探索国家宏观经济不再高速增长,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公民幸福感如何继续增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