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苯丙胺类是一类具有强烈兴奋作用、食欲抑制作用以及温和致幻作用的物质,被列入违禁毒品范围,在国际和国内均受严格控制。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苯丙胺类滥用事件,如长期使用芬氟拉明减肥导致慢性中毒死亡;滥用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MAMP)兴奋剂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
徐媛媛 《中国药房》2014,(13):1162-1165
目的:介绍策划药的发展演变,促进对策划药的检测和管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策划药的发展演变、目前国际主要滥用种类、检测现状及我国对策划药的管制、未来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策划药的作用效果与毒品类似,但由于未被法律监管,常被用作毒品的替代物。目前国际上滥用的策划药主要种类有卡西酮类、哌嗪类及合成大麻素类。虽然全球并没有建成较为完整且可用的策划药数据库,但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正在积极建立策划药数据库。由于检测策划药对仪器的要求较高且没有科学标准的检测方法,导致我国检测策划药的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策划药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实验室被检出有数百个衍生物,但国内相关报道较为罕见。结论:策划药作为毒品的类似物,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提高对策划药的发现、识别、检测、管制能力迫在眉睫,此任务极具专业性及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正>苯丙胺类毒品又称为安非他明类(Amphetamines)毒品,是一类被广泛滥用的神经兴奋剂,其代表性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即"冰毒",及其衍生物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苯丙胺类毒品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增长最为迅猛的新精神活性物质[1]。有由于可以快速引起吸食者短暂而强烈的欣快感,近年来苯丙胺类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滥用倾向越发严重,这也使得对苯丙胺类毒品的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滥用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关注。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急性中毒表现为类躁狂状态。慢性中毒表现为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听、幻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以氯胺酮(俗称K粉)为代表的致幻剂的滥用导致知觉障碍、幻觉妄想状态及激越兴奋状态,而以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为代表的第三类新型毒品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患者单独使用某一种新型毒品,临床特征相对典型,但混合使用后临床特征变得不典型,也呈现出特异性。本案例为新型毒品混合滥用所致精神障碍的个案报道。在本案例中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中罕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除了阿片类 (海洛因 )以外 ,兴奋剂 (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 )、大麻、催眠镇静剂、致幻剂等精神药品滥用增多 ,烟、酒等合法成瘾物质滥用之广泛更是惊人。国际上除上述主要依赖性物质以外 ,新型毒品 (如 :策划药designerdrugs)层出不穷 ,类固醇和生活用品中的各式各样有机溶剂也被青少年滥用。与药物成瘾类似的行为成瘾 (如赌博成瘾 ,电脑成瘾 ,性成瘾 )等也同样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 ,造成行为异常的恶果。静脉注射滥用药品与血液传播性传染病 (如 :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紧密相关 ,形成社会公害。随着科学的进…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毒品种类除原有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老牌毒品外,近30年期间陆续出现新的品种,下面简要介绍近年国际上出现的几个类别毒品名称的含义:●策划药(designer drugs)这是贩毒集团利用药物构效关系原理在原有毒品化学结构基础上非法制成作用更强的毒品,当前策划药有以下几类:⑴芬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和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滥用的基本情况及滥用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内的以滥用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MDMA)、K粉或者"麻谷丸"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结果:共调查1459名滥用者,男性占65.17%,平均年龄为(32.87±8.78)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滥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ATS(滥用主要毒品包括MA或MDMA或"麻谷丸")的有1191人(83.93%),K粉的有141人(9.94%),混用ATS+K粉的有87人(6.13%)。通过因子分析将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归为6组症状群。有98.21%(1318/1342)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出现了一定的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兴奋症状在三组滥用人群中均最为严重,其中ATS和ATS+K粉前三位症状为失眠、兴奋和欣快,K粉为欣快、兴奋和失眠;第二位症状群在ATS和K粉中均为躯体症状,而ATS+K粉则为精神病性症状;且ATS+K粉的兴奋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紊乱比ATS和K粉者严重。有90.88%(1215/1337)合成毒品滥用者停药后出现了一定的戒断症状,常出现的是用药渴求、困倦、疲乏无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用药渴求在K粉和ATS+K粉中最为严重(排序第1位),在ATS中排名第4位,ATS中最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是困倦。结论:目前我国ATS和K粉的滥用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用药后的症状和戒断症状在滥用ATS、K粉及混用两者的人群中存在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amphetamine,MD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MDMA的别名很多,因滥用者滥用后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疲惫,因此俗称"摇头丸".长期使用MDMA对5-羟色胺(5-HT)系统和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近年来,MDMA的滥用日益严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MDMA滥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MDMA使用的发展历史、危害、流行病学研究、新的流行病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三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发生流行性滥用的主要"新型毒品"的滥用现状、滥用特征和对个体身心及社会的危害。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7年8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主要吸食"冰毒"(MA)、"摇头丸"(MDMA)、氯胺酮(ketamine)的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新型毒品"滥用人员268名,其中滥用毒品种类以MA为主139例(51.9%),以MDMA为主62例(23.1%),以氯胺酮为主67例(25.0%);被调查对象的年龄29.2±s6.3 a(最小年龄19 a,最大年龄50 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私营/个体劳动者(37.5%)和无业者(32.2%)为主。三种"新型毒品"滥用方式和滥用场所的特征是:"冰毒"滥用场所以家中(59.7%)为主,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8.6%);"摇头丸"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歌舞厅(66.1%),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96.8%);氯胺酮滥用场所以歌舞厅为主(55.2%),滥用方式以鼻吸为主(91.0%)。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上述三种"新型毒品"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麻谷"、可卡因、大麻和海洛因滥用行为/经历。该群体95.5%在停止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戒断症状/体征,59.0%出现过主动或强迫性寻找和服用"新型毒品"的行为。26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新型毒品"后均出现了涉及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体征,使用"新型毒品"后体重平均减轻12.57 kg±s9.25 kg,有4.5%的滥用者发生急性中毒。有27.3%发生与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冲动行为、易激惹及打架、吵架等行为,63.6%发生过使用"新型毒品"有关的性冲动,4.9%发生性暴力行为。结论:北京地区"新型毒品"滥用及其产生的健康和社会后果严重,滥用后可产生中度至次重度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性强度强于躯体依赖性。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毒理学作用,滥用后不仅损害了个体健康,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目前北京地区正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多种"新型毒品"流行滥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阿片类与苯丙胺类滥用过量与急性中毒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类与苯丙胺类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两大类主要毒品。根据国际禁毒署的报告,毒品问题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敌人”。目前我国已由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90年代我国的阿片类毒品缉获量在全球缉获量中占有相当比重,1991年、1993年和1994年的海洛因缉获量均位居世界第一;1998年我国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缉获量居世界第4位。据估计,目前全国吸毒人数约100万人。特别是苯丙胺类兴奋剂,有可能成为21世纪取代海洛因的新毒品。这类毒品在一些迪厅或舞厅内滥用,毒害青少年,并常因服毒过量导致急性中毒死亡,因此,毒品的控制、预防与中毒救治应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本文仅就阿片类及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中毒后对机体的影响和中毒急救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7例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的临床治疗采用Bup递减疗法,并根据联合滥用兴奋剂或抑制剂的具体情况辅助使用镇静剂、中药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戒断成功率为89%。文中对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说明多药滥用已在国内出现,又因多药滥用给临床诊断、治疗及康复、预防等都带来极大的困难,且具有潜在危险性,应引起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多数地区传统毒品如海洛因滥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化学合成的兴奋剂、致幻剂等新型毒品滥用增长势头迅猛,呈全球蔓延之势,超过了传统毒品,成为21世纪的主流毒品。然而近几年,临床上对新型毒品滥用导致的各种生理、心理及精  相似文献   

14.
新型毒品滥用人员的原因分析和临床分期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原因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选取本所613例新型毒品滥用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追求欣快刺激及性快感、好奇、满足对药物渴求、为挣钱性交易、缓解烦恼抑郁情绪等,是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新型毒品滥用后戒断症状呈阶段性变化。结论:男性以追求欣快刺激及性刺激为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女性以性交易挣钱为新型毒品滥用的主要原因。吸食新型毒品可出现四个期:即精神兴奋期,透支疲劳期,失落期,恢复期。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7例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的临床治疗采用Bup递减疗法,并根据联合滥用兴奋剂或抑制剂的具体情况辅助使用镇静剂,中药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戒断成功率为89%,本文对海洛因依赖者多药滥用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说明多药滥用已在国内出现,又因多药滥用给临床诊断、治疗及康复、预防等都带来极大的困难,且具有潜在危害性,应引起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澳门地区药物滥用情况澳门在近十几年之毒品问题主要仍以滥用海洛因为主 ,但在 90年代开始 ,大麻类及精神科药物滥用之情况逐渐突出 ,出现了镇定剂类之蓝精灵、安定、兴奋剂类之冰、摇头丸 ( MDMA-Ecstasy) ,和最近流行属麻醉剂类的K仔 (氯胺酮 -Ketamine)等毒品。近年来 ,澳门的青少年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青少年滥用药物及吸烟行为亦有恶化迹象。目前服用“Party drugs派对药物”最为流行 ,以至摇头丸加速盛行 ,而新款毒品不断出现。从警方查获的数字中可以看到 ,贩毒和吸毒人数逐年上升 ,贩毒者年龄更有下降趋势。(一 )澳门地区药…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苯乙胺类物质已成为继合成大麻素类、合成卡西酮类之后的第三大合成类毒品。在所有因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临床病例中苯乙胺所占比例高达28.4%[1],苯乙胺类物质因其化学结构灵活多变,由此成为众多非法兴奋剂的演变"载体",加之部分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兼具兴奋与致幻的双重效应,其危害性较之传统兴奋剂类毒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将在阐述苯乙胺类物质演变史、滥用危害及国内管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的经验,对苯乙胺类物质的有效管制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概述 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是一种相对说来比较新型的滥用药物,对其行为药理学作用知之甚少.本综述的目的是,确定它是否代表一类新型滥用药.对于多种动物说来,MDMA是一种选择性5-HT神经毒素,但在大剂量使用时则表现为突触前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的强效释放剂,和/或重摄取抑制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行为药理学作用.药物辨别研究表明,MDMA及其相关药物能够产生独特的内部感受性作用,并据此分类为内感受原(entactogen)性药物.虽然MDMA的特异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是其他行为学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点.MDMA可以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但在自身给药行为中不是强效的强化剂.这些独特的行为效果可能是当前MDMA流行的原因.MDMA已列名在黑市的迷魂药中,正如其他药物也能见于迷魂药的名单上一样.  相似文献   

19.
<正>精神兴奋剂滥用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可卡因、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以及N-甲基-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是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其盐酸盐为无色透明的晶体,状如冰,俗称“冰毒”。MA最初是作为减肥药、抗疲劳剂使用,随后发现其具有精神依赖性。上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MA滥用。近年国际上的滥用呈上升趋势,国内大中城市的滥用情况也十分严峻。MA除对心、肝、肺、肾和骨骼肌等有毒性作用外,还有较强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