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是我县新近发现的检疫性害虫,可危害多种蔬菜、花卉及杂草,对农业生产威胁严重,为了控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我们从1996-1999年对该虫在霞浦县的发生和防治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美洲斑潜蝇在我县的发生情况1.1 分布范围广在全县乡(镇)普查中已发现12个乡(镇)均有美洲斑潜蝇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占全县乡(镇)数的85.2%,年发生面积达1601.7hm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1.2%。1.2 危害植物种类多美洲斑潜蝇在我县寄主范围很广,在调查的植物中寄主达11科、43种(品种)作物、8种杂草及花卉,主…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的传播危害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1anchard)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原产地阿根廷,该虫食性杂,许多瓜、菜、豆等作物及花卉、树木、杂草都会受害。而且繁殖快,防治难。已发生危害的国家和地区都遭到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将美洲斑潜蝇列为最危险的一类检疫性害虫,对其实施严格的封锁控制措施。我国于1994年初先在海南、广东一带发现对蔬菜、花卉造成严重为害。古田县于1994年11月初初见美洲斑潜蝇成虫(经鉴定),1995年底以后扩散蔓延到全县各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1998-2000年对美洲斑潜蝇在古田县的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结合药剂防治的美洲斑潜蝇综防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生物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洲斑潜蝇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要农业害虫,该虫在我省自1994年发生以来,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为了给该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6~1998年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是一类危害蔬菜、花卉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了解其发生危害特征,可为这两种斑潜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江苏地区的两种斑潜蝇的发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扬州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采集含有潜道的叶片,待蛹羽化为成虫后鉴定斑潜蝇种类,同时统计叶片上的潜道数量划分危害等级。【结果】美洲斑潜蝇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危害,三叶斑潜蝇主要在苏南、苏中地区发生危害;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发生危害程度均未超过3级。在扬州地区的蔬菜上仅调查到三叶斑潜蝇的危害,其危害的寄主植物有6科、12种,主要包括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蔬菜。三叶斑潜蝇的发生危害从3月开始,11月结束,全年有3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的发生危害最重。【结论】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种类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同时扬州地区三叶斑潜蝇的虫口密度随寄主和时间不同呈现的明显,因此生产上需加强对斑潜蝇发生危害进行监测,并指导斑潜蝇防治。  相似文献   

6.
蔬菜田美洲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严重危害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 ,其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虫体小、历期短、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困难。该虫 1 993年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 ,现其分布已达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难题。1 996~ 2 0 0 0年 ,我们对其发生及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1 - 5] ,现报道如下。1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多年调查表明 ,美洲斑潜蝇在菏泽市大田一年发生 8~ 1 0代 ,不能越冬 ;在冬暖菜大棚内发生 3~ 4代 ,成为翌年虫源。已查明寄主植物 4 9种 ,其中栽培作…  相似文献   

7.
葫芦素B对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是严重危害瓜、豆类蔬菜的世界性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潜伏在叶表皮下的叶肉组织中为害,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测定了葫芦素B对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和取食的抑制作用。在非选择性试验中,当葫芦素B使用浓度为500~2000 mg/L时,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达31.2~69.9%,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取食抑制率达61.7~64.9%;在选择性试验中,葫芦素B使用浓度达1000~2000 mg/L时,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和取食抑制率分别为54.8~71.1%和57.2~65.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葫芦素B可有效地抑制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和取食,减轻其幼虫的为害,为安全、有效地控制美洲斑潜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3年以来,笔者对山东省美洲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种群的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泰安灌庄菜区露地栽培蔬菜上于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出现两个发生高峰,寄生蜂的种群高峰则在7月下旬和9月末.春末夏初以异角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为主,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以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和绿凹面姬小蜂Chrysochauis pentheus(Ualker)为主.在寄生蜂发生盛期,应注意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9.
南美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嗜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斑潜蝇属双翅目 (Diptera)潜蝇科 (Agromyzidae)斑潜蝇属 (Liriomyza)。世界上已知有 30 0多种 ,其中对经济具有重要性的、多食性的种类有 10种 ,而对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有 3种 :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和三叶斑潜蝇L .trifolii[1,2 ] 。1992年、 1994年分别在云南元谋县热区蔬菜和嵩明县杨林镇的菊花、洋桔梗上查获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3] 。一般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 30 %以上 ,并且有继续蔓延危害的趋势。南美斑潜蝇已遍及全省及我国的8省 1市[4 ] 。…  相似文献   

10.
南美斑潜蝇在不同寄主作物叶片上化蛹比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丰  唐峻岭 《昆虫知识》2002,39(2):140-141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 chard)是近年传入甘肃省武威地区的危险性害虫。由于耐低温能力比美洲班潜蝇强 ,因此发生程度远较后者重 ,仅靠药剂防治幼虫和成虫很难迅速将其控制 ,于是人们提出同时进行土壤处理杀蛹的防治技术。为此 ,  相似文献   

11.
陈兵  郝树广  康乐 《昆虫知识》2007,44(1):77-81,F0004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是我国的2种重要入侵性害虫。本实验室在标准化流程下饲养了48(L.huidobrensis)-160(L.sativae)个世代的稳定实验种群。美洲斑潜蝇的实验种群需要较大的繁殖规模(>100对)才能保持群体的稳定性。2种斑潜蝇4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幼虫为害特征差别明显。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比美洲斑潜蝇长,总产卵量低于美洲斑潜蝇,但产卵历期明显长于美洲斑潜蝇。这可能是南美斑潜蝇较之容易繁殖的重要原因。该实验种群的建立为物种驯化、寄主选择性、抗性筛选及其它生理学、生态学等诸多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福州郊区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初步名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记录了福州郊区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寄主植物的初步名录。发现该地区美洲斑潜蝇可取食20科85种植物,南美斑潜蝇可取食20科73种。最后讨论了这两种斑潜蝇的主要寄主作物和杂草,并提出套种和清除田间杂草的农防措施;斑潜蝇的适应性很强,寄主范围正逐步扩大,应密切关注其动态。  相似文献   

13.
2007—2009年在浙江杭州对三叶斑潜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范围内该虫的分布已很广,与其他斑潜蝇混合发生。春夏季以美洲斑潜蝇为害为主,6月是为害盛期。秋冬季为多种斑潜蝇混合为害,9月是混发盛期,期间以三叶斑潜蝇为害占多数。目前查到有13种寄主作物受三叶斑潜蝇为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1)进行比较,分析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并为美洲斑潜蝇与近缘种间提供分子鉴别标记。【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及克隆测序法对我国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的rDNA-ITS1序列进行测序,并调用GenBank中3个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运用软件MEGA3.1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近缘种间的rDNA-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美洲斑潜蝇8个地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只有8个变异位点,遗传距离都在0.02以下,但4个近缘种间的碱基差异显著,遗传距离为0.149~0.390,有126个变异位点,12个美洲斑潜蝇特异性识别位点。【结论】虽然基于rDNA-ITS1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与地理分布基本相吻合;得到的12个特异性识别位点不仅可以作为美洲斑潜蝇与其近缘种间鉴别的分子标记,而且可为今后设计鉴别性PCR引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 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i)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sis (Blandchard)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 ,并相继传入云南的重要害虫。由于该虫具有传播扩散速度快 ,不受季节地域限制的特点 ,因而使入侵地的粮食、棉花、蔬菜、花卉及多种经济作物受到严重危害。自 1995年以来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深入云南各地调查 ,探讨并总结对该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应用推广经验。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南美斑潜蝇综合防治技术》一书 ,本书已于 2 0 0 0年 5月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首先介绍了南美斑潜蝇的形态特征、国内外分布…  相似文献   

17.
外来斑潜蝇入侵和适应机理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兵  赵云鲜  康乐 《动物学研究》2002,23(2):155-160
重要外来斑潜蝇(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huidobrensis Blanchard)已对我国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外来斑潜蝇的主侵形势,入侵途径和特点及采取的防治对策;分析了外来斑潜蝇在我国与寄主植物,气候,人类活动等作用过程中的适应机理,并针对我国目前外来斑潜蝇入侵现状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以期对预防了管制我国外来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严重危害甘肃省白银地区作物的潜叶蝇及天敌寄生蜂的多样性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田间调查潜叶蝇危害的蔬菜、花卉、杂草并采样,室内对潜叶蝇及其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在2016-2020年在甘肃白银地区采集的样本中发现6种常见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 trifolii、番茄斑潜蝇L. bryoniae和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优势种,可危害多科寄主植物;葱斑潜蝇仅在大葱上发现危害;南美斑潜蝇在温室内的蔬菜上发生严重;三叶草斑潜蝇首次在白银市发现;番茄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相对较轻。此外,调查的潜叶蝇寄生蜂包括3科12属24种,优势种包括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万氏潜蝇姬小蜂D. wani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结论】一方面白银市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入侵性潜叶蝇的发生,另一方面白银市潜叶蝇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丰富,对田间主要危害的潜叶蝇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自然防控作用,建议保护利用本地寄生蜂天敌。  相似文献   

19.
【背景】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威胁瓜果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潜叶蝇类害虫体型较小、生活方式隐蔽、形态相似,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美洲斑潜蝇为研究对象,以菜田常见的4种潜叶蝇类害虫为参照,采用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PCR,SS-PCR),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方法】调用GenBank中一段936bp的美洲斑潜蝇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19613),并根据此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1对,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94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美洲斑潜蝇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类如南美斑潜蝇、三叶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蛹、幼虫以及单粒卵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3840头成虫。【结论与意义】SS-PCR技术体系可用于美洲斑潜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20,(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COVID-19)疫情,由于其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呼吸专科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科室之一,做好有效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全员培训、医护人员管理、患者及陪护管理、环境清洁与消毒、重视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进行防控工作的对策拟定及落实,旨在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