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四黄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 例。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调护的基础上口服依托考昔和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四黄膏外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 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肤温)以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3、4 天,观察组关节疼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4、5 天,观察组关节肿胀及关节肤温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关节局部药物过敏反应。结论:加味四黄膏外敷辅助治疗有助于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痹方外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每次200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自拟热痹方患处外敷,每日1次。2组均治疗5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5天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2组VAS评分均有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第5天,2组VAS评分均继续改善(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虽较对照组数值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数值虽较对照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痹方外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效快、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痹泰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急性发作的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痛痹泰汤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关节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痛痹泰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及血尿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清热通痹膏辅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华珍  章君 《护理学杂志》2006,21(15):38-38
目的探讨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扶他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通痹膏局部外敷.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组与秋水仙碱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V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浊通腑方治疗老年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扶他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通痹膏局部外敷。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清热通痹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院内制剂栀黄止痛散外敷。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BUA、ESR、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对于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该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将72例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通络方。2组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关节炎影响程度测定(AIMS)、健康生活量表(HAQ)、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的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医疗效以ACR50为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症状、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VAS评分、AIMS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1);除中医证候积分中关节肿胀、头晕目眩积分,实验室指标中类风湿因子外,其他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二黄膏外敷治疗瘀热阻滞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每次20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每日200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加用二黄膏局部外敷疼痛部位。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在0,3,7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水平。结果:共有128例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临床治愈36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临床治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9.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3,7 d时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ESR、MCP-1、MIF、IL-6、TNF-α、PGE2、LTB4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二黄膏局部外敷可以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塞来昔布的用量,同时提高缓解率,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减轻炎症反应,疗效优于单用双倍剂量的塞来昔布,且简单易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中药外敷,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黄散外敷治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贴敷治疗,治疗组予三黄散外敷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C反应蛋白和患者对疗效的整体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NRS评分和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中药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周彩云  潘峥  马芳  唐今杨 《中国骨伤》2009,22(12):917-919
目的:评价奇正青鹏膏剂外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5月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案,运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利用SAS软件的PROCPLAN语句,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2±9.7)岁,用奇正青鹏膏剂外用治疗;对照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47.7±13.7)岁,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以掌指关节中肿痛最重的一个关节作为观察关节,观察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等情况,根据尼莫地平法计算症状积分指数(VAS记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共有68例完成试验,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2周末治疗组显效1例,有效27例,无效7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周末治疗组关节肿胀的评分为(4.0±1.4)分,低于对照组的(5.5±1.9)分。结论:奇正青鹏膏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缓解关节疼痛疗效相当,奇正青鹏膏剂消肿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众所周知痛风性关节炎必须采用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将其运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肯定的疗效,但关节镜治疗急性发作,甚至初次发作的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报道鲜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单膝痛风性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3组:药物治疗组20例,采取标准药物治疗;关节冲洗组20例,行关节腔冲洗术+标准药物治疗;关节镜治疗组20例,行关节镜清理术+标准药物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情况(ROM)及Lysholm评分。结果:全部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药物组复发6例,冲洗组复发3例,关节镜组无复发;关节镜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关节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患膝关节静息VAS疼痛评分、患膝关节ROM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关节冲洗组(P<0.05);各组间治疗后7 d的患膝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治疗组治疗后14、30、90 d的患膝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和关节冲洗组(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标准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疗效。方法:选取 180 例 DLBP 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90 例,最终治疗组完成 86 例,对照组完成 84 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和随访 6 月的中医证象评分、VAS 评分、ODI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和 6 月随访,两组 VAS、ODI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 VAS 评分、治疗后 6 月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ODI 评分、治疗后 6 月 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 93.0%(80/86),对照组 84.7%(P < 0.05)。结论:脊柱平衡手法配合灵仙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 DLBP 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 VAS、ODI 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膝关节穿刺抽液后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发作期单侧痛风性膝关节炎并髌上囊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术后标准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后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关节腔,术后标准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患膝关节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术后7,14,30,90 d患膝关节VAS评分,术后30,90 d患膝关节Lysholm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膝关节穿刺抽液后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能减少关节腔内尿酸结晶残余,相对于生理盐水冲洗,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凤姣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91-392
目的:总结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0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外敷金生膏并进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治疗;治疗组采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口服配合痛风清洗剂外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尿酸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清热除湿法内外合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等剂量的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局部外敷双柏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止痛时间为(4.1±1.2) h,住院时间为(5.2±1.1) d,对照组分别为(8.4±2.3) d、(9.4±2.0) d,两组对应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双柏膏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能更快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治疗持续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治疗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持续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8例,均为反复发作,本次发作病程均超过10d。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关节镜治疗33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3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和关节积液情况。结果关节镜治疗组在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关节活动方面明显优于NSAIDs治疗组。两组在关节积液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在治疗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对照组予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三黄散外敷疼痛关节.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美洛昔康片的用量.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美洛昔康片用量为(52.30±6.92)mg,少于对照组的(88.50±8.81)m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美洛昔康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黄散外敷可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美洛昔康片的用量,且简单方便,易于普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