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以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提高该专业的办学质量。方法:提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开展特色办学、加强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注重学员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结果:经多年教学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提升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地位,该特色教学模式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结论: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需开展特色办学,并注重加强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从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学员的新设专业,如何培养合格的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适应部队卫勤保障建设需要,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重大命题。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索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如何更好地培养学员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依托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的网络学习平台,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融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模式,对探究式教学在妇幼与青少年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电磁场理论与数值计算课程知识跨度大、数值计算编程入门困难等问题的教学新思路。方法:根据近5 a的教学经验,精简电磁场数值计算知识体系、丰富编程内容,精心设计规则圆域的网格剖分、电磁场正问题——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电磁场逆问题——电阻抗断层成像3个编程实践环节,同时创造性地在课程实施中加入较短的激励反馈环节。结果:考核成绩证明了学员的编程实践环节成绩较好且兴趣较浓厚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往往较高,呈现正相关的趋势。结论:提出的理论—实践—反馈教学模式有助于学员克服畏难情绪并建立信心,为本科阶段开设电磁场理论与数值计算课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设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探索在线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根据课程大纲委托专业在线课程制作公司录制教学视频,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开课。授课过程分为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在线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问题,课后学生在线进行复习,完成在线测试,并可在线与教师进行讨论。结果:教学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且学生对老师的各项评教指标明显提升。结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可做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内容涉及动物生理参数采集、电路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等的特点,探索该专业科学实验探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方法:以引导学生观摩、实践、探究为出发点,从探究课的意义、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课程持续改进建议、实际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提出了课程教学的4条基本原则,确定了"教材为引,理论为本,实践为主,讨论为上,探索为线"的实施方案,强调了以"探究"为要旨的课堂准则。同时重点围绕学生反馈、科研进展、实验平台更新等因素,给出了课程持续改进的建议。结论:实际教学案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案使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探究实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动了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研究人才的培养。该方案对同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重要性,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思考我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医科院校的资源优势,重视实践教学,提出"看""听""做"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创新能力,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王露  张杰  李觉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1):1153-1157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及满意度。方法以同济大学医学院2021—2022第一学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流行病学学习的14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的满意度。结果课程综合测评的优良率为84.6%;有7.0%的学生期末试卷成绩不合格;21.0%的学生对于偏倚及控制等知识点掌握较差;90.2%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4.2%的学生表示对课程视频满意或非常满意;60.9%的学生在课前能通过视频学习完成75%以上的预习。80.5%的学生对通过课程混合式教学所掌握的知识点和理解表示满意,81.2%的学生认为课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结论混合式教学虽然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对主要知识点掌握较差等情况,做好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效果和提高课程的接受度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跟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知识点多、实践性高等诸多特点,也就给予课程教学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为了获得良好的病理学教学效果,还需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积极应用问题式学习(PBL)以及案例教学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主要就PBL和案例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卫生事业管理学员的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当实施翻转课堂,流程包含课前设计与资料准备、课程实施与任务完成、全程评估与质量控制。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革新教员教学理念与能力,激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强调知识灌输,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文作者所在教学组将问题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活动中,能明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自评问卷对大样本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流行病学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级非预防医学专业的39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教师评价、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发放问卷共399份,有效率97.2%。结果发现在教师评价方面:大多数学生认同网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占91.95%),对其课上引导思维的方法表示满意(占86.34%),认为其教学态度很好(占95.87%),赞同采用混合式教学授课(占92.01%)。在教学环节方面:与课前调查对比发现,学生更认可网络教学对学习的效果(Z = - 4.928;P<0.001),对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表示满意(占98.2%),对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占92.53%)。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大多数学生在网络教学中有很高的参与度(占81.96%),表示新教学模式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占78.35%),认为其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占82.73%)。结论 混合式教学在流行病学课程的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可为今后的教学改革作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方法:以南京卫生学校2009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37人为观察组,200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3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选用教材、授课教师及学时均相同,分别采用同伴互助式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分别评价两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及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互助式案例教学法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系列改革探索,明确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及多元化考核方法等探讨生物医学工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6月,选取该校2017级临床专业学生227名,分别为1班115名,2班112名开展该次创新教学模式研究。1班学生进行创新教学模式上课,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PBL)翻转教学模式、渗透愉悦教学模式以及科研促进教学模式等,2班学生进行以授课为导向(LBL)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不同教学模式后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对课程的满意度、学习动力评分、记忆学习态度评分。结果1班学生期末成绩(83.78±5.36)分,2班学生期末成绩(78.69±5.23)分,1班学生期末成绩得分显著高于2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班学生课程满意度、学习动力评分显著高于2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态度评分中,1班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课外自学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2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免疫学教学中,使用创新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态度评分,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的需求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32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医学统计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调查医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的需求及满意度.结果 对于带教老师,68.3%的学生希望学历在硕士及以上,80.0%的学生希望职称在副教授及以上,75.4%的学生希望年龄在30~50岁之间;对于教学方法,86.5%的学生要求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86.8%的学生希望多开展相互讨论,96.9%的学生希望采用案例教学;对于时间和内容,70.7%的学生认为每次安排三节课最合适,72.4%的学生对30~40 min的理论讲解时间最认可,89.8%的学生要求增加先进统计技术和知识,72.9%的学生希望增加软件操作;96.9%的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94.4%的学生认为实验课需要老师的指导;56.3%的学生对目前带教老师感到满意.结论 医学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执教水平,完善实验课程设置,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CONTEXT: We carried out a survey of attitudes to learning anatomy amongst students from a range of health care disciplines in a multiprofessional context. SETTING: A joint course called the Common Foundation Programme (CFP) presented by a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and a joint university faculty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sciences in the UK in the first term of the students' courses. PARTICIPANTS: Students following degree courses in biomedical science, medicine, nursing, physiotherapy, diagnostic radiography and therapeutic radiography. OBJECTIVES: To assess student attitudes to cadaveric work, learning anatomy and multi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o compare student performance between degree courses in an anatomy assessment. DESIGN: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hat request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 cadaveric work, anatomy learning and multiprofessional learning on a Likert scale. All students sat the same anatomy assessment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erm. RESULTS: The biomed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students were the most apprehensive about entering the dissecting room. The biomedical science students enjoyed working in a multidisciplinary group the most. Assessment results varied widely and the physiotherapy and medical students scored more highly than students in other disciplines, although all students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same course. CONCLUSIONS: It was possible to teach anatom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hared learning experience of the CFP, although performance varied widely.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ultiprofessional courses involving anatomy are made.  相似文献   

18.
苏健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70-3772
目的比较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院2010年2月~2010年6月消化内科学生160人,在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本组学习为多媒体组,同时选择2010年2月~2010年6月16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为传统组;学习结束后,分别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进行调查,比较教学结束时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 94.2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模式,90.77%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掌握情况提高;9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易于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组期中考试成绩为(82.3±14.2)分;期末考试成绩为(84.6±13.2)分,期末比期中成绩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媒体组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略高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教学能明显提高消化内科学教学的质量,但并不是万能的。传统教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