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肺功能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R分为合并AR组(n=22)与未合并AR组(n=73),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君子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慢阻肺疾病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六君子汤加味及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胸闷、气促、咳嗽、咯痰)积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等炎症因子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等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胸闷、气促、咳嗽、咯痰)积分、CRP及PCT、WBC、FEV1以及FEV1%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胸闷、气促、咳嗽、咯痰),CRP、PCT、WBC,FEV1以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 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5种炎性反应指标在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1月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儿科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幼儿322例,分为细菌组(133例)和病毒组(189例),同时选取60例健康幼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5种炎性反应指标的含量,比较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5种炎性反应指标对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5种炎性反应指标在细菌组含量均高于病毒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种炎性反应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9%、84.2%、77.7%、81.0%、83.6%。P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症指标。结论 5种炎性反应指标PCT、CRP、WBC、Neu C、NLR均可作为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标记物,用于鉴别和辅助诊断细菌性感染。其中PCT诊断效能优于其他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高碳酸血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连续招募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完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和家庭便携式睡眠监测。将慢阻肺患者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0次/h, 呼吸暂停事件以阻塞型事件为主, 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日间嗜睡等症状定义为合并OSAHS组, 慢阻肺患者合并AHI<10次/h定义为单纯慢阻肺组。通过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慢阻肺患者高碳酸血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合并OSAHS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位值和日间高碳酸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慢阻肺组[42.00比38.95 mmHg(1 mmHg=0.133 kPa), P<0.001和23.3%比3.3%, P=0.002]。PaCO2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RV/TLC)、AHI、夜间平均脉搏血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略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90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确诊为非细菌感染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测定WBC、N%、CRP和PCT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指标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试验组患者WBC(t=2.305,P=0.024);N%(t=5.214,P=0.009);CRP(t=20.047,P=0.000)和PCT(t=19.501,P=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WBC、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2、70.005、49.630、88.028,均P=0.000)。试验组患者N%、CRP和PCT的阳性率均高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43、46.283、28.093,均P=0.000);CRP阳性率高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4,P=0.031)。对照组患者CRP阳性率均高于WBC、N%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62、19.824、22.018,均P=0.000)。结论WBC、N%、CRP和PCT指标能够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N%、CRP和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要优于WBC,CRP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较低,而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更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探讨PCT监测其治疗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53例患儿于入院24h内行血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将53例患儿分为两组,化脓性脑膜炎组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组26例,分析PCT、WBC、ESR、CRP在两组患儿发病初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值明显高于异常界值,病毒性脑膜炎组<0.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ESR、CRP值病毒性脑膜炎组也均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阳性率也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ESR、CRP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是鉴别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治疗中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检出病原菌及其炎性因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分析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36例)和无并发症组(49例),分析患者检出病原菌及淋巴细胞(LY)、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的数量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炎症因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85份血培养标本中,病原学检测阳性70.59%,检出病原菌2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株占28.99%,革兰阳性菌147株占71.01%;血培养阳性患者的WBC、LY、NEUT、ESR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P<0.05);不良预后组患者PCT、CRP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随访3个月,PCT低表达患者有52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56±0.09)个月,高表达患者33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09±0.11)个月,两组的Logrank分析卡方值为29.476(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PCT的检测在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48例为细菌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103例为病毒组,同时选取68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入院第1天空腹状态下及严格无菌操作中抽取静脉血液,比较分析细菌组、病毒组、对照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观察细菌组和病毒组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细菌组患儿的PCT(t=8.756)、CRP(t=53.751)、WBC(t=46.954)水平均高于病毒组,ESR(t=28.049)水平则低于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组PCT(χ2=200.091)、WBC(χ2=31.619)阳性率均高于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PCT浓度上升,细菌组患儿人数逐渐增加,病毒组人数逐渐减少,细菌组患儿PCT较高,而病毒组PCT浓度较低,两组患儿PCT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44,P<0.01).结论 当临床中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血清PCT的检测在小儿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如果再联合检测WBC、ESR和CRP等,则能有效缩短诊断时间,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观察和选择性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炎性状态指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了研究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和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研究组100例,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TNF-α、IL-6、WBC和ESR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PCT和CRP分别为(0.44±0.10)μg/L、(5.58±1.99)mg/L,低于对照组的(t=3.082,P=0.002;t=7.961,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TNF-α和IL-6分别为(10.44±1.10)ng/L、(6.98±1.99)ng/L,低于对照组(t=30.049,P0.001;t=15.333,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WBC和ESR分别为(7.11±1.22)109/L、(12.98±3.99)mm/h,低于对照组(t=16.562,P0.001;t=5.594,P0.001)。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置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炎性状态控制效果较为理想,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病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及一氧化氮的变化,并探讨其在COPD并PA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COPD病人60例,其中COPD并PAH(COPD+PAH组)病人30例,COPD非PAH病人30例(COPD组);正常对照20例(非COPD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计数EPC的数量、测定EPC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用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检测入选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24.9±4.1)克隆形成数]及COPD组[(21.9±3.9)克隆形成数]相比,COPD+PAH组[(14.2±3.5)克隆形成数]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黏附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F≥9.15,q≥3.49,P〈0.05),且EPC数量及黏附、迁移能力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r=-0.79、-0.85、-0.89,P〈0.01).COPD+PAH组患者NO水平[(43.6±4.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7.17±4.9)ng/ml](P〈0.01),NO浓度与循环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呈正相关(r=0.77、0.71,P〈0.01),与循环EPCs黏附能力无关.结论 COPD病人PAH的发生可能与循环EPCs数量减少、迁移和黏附能力降低有关,这种变化可能与血浆NO水平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COPD合并OSA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莫达非尼。记录两组正压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呼吸暂停指数(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和Epworth睡眠量表(E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1.187,t=6.155,t=7.648,t=29.947;t观察组=22.380,t=7.931,t=8.168,t=37.593;P<0.05),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t=14.2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与治疗前相比,PaO2有显著升高,Pa CO2则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9.947,F=36.147;F观察组=27.533,F=34.580;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的FVC、FEV1及FEV1/FVC通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对照组=16.506,F=40.570,F=59.220;F观察组=19.680,F=43.962,F=61.728;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10/52)和7.3%(3/41),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OPD合并OSAS患者,呼吸机BiPAP模式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肺通气相关指标,莫达非尼能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白天的嗜睡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唐艾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2-246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尘肺肺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尘肺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0例为尘肺组,30例门诊男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hs-CRP值并进行分析;观察组检测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痰培养,抗感染治疗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尘肺组hs-CRP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组hs-CRP阳性率与WBC、血沉、痰培养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hs-CRP值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的检测对尘肺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和判断疗效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分析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36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CRP、PCT、SIL-2R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脑卒中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血WBC、CRP、PCT和SIL-2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糖尿病、侵入性操作、CRP和PCT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A-ROC分析显示,血WBC、CRP、PCT、SIL-2R和联合预测主成分1(PC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816、0.854、0.686、0.918;PCA-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显示,WBC、CRP、PCT、SIL-2R和PC1预测肺部感染的准确率为77.33%、84.72%、86.90%、79.02%和89.24%。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对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0017年1月至0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0水平低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前列地尔+高压氧(HBO)联合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CHD伴重度PA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儿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HBO+前列地尔治疗,48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T0)、手术治疗15d后(T1)及术后10d(T2)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包括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体循环压(MSAP)、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及肺动脉压/主动脉压(Pp/Ps)]等变化情况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MPAP、PVR及Pp/Ps在T1时刻均低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42、2.32、2.03,均P<0.05),在T2时刻进一步降低,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06、2.12、2.25,均P<0.05),;而SaO2在TI期明显上升(t=3.23,P<0.05),手术后显著升高(t=9.09,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前列地尔+HBO联合治疗CHB合并重度PAH患儿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降低MPAP和提升SaO2的效果更为明显,用药时应注意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其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胎膜早破患者100例,其中并发绒毛膜羊膜炎57例,为研究组,43例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CT、CRP和白细胞计数,评估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别为(11.46±1.13)ng/mL、(13.61±1.08)mg/L和(11.48±1.83)×109/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0.78)ng/mL、(6.42±0.91)mg/L和(7.65±1.4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9、10.17、9.74,均P<0.05);患者血清PCT、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7%、88.37%和82.46%、79.09%,均高于白细胞计数的59.65%、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8、8.93、8.82、9.11,均P<0.05),且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别为(6.58±1.06)ng/mL、(6.90±0.97)mg/L和(7.11±1.24)×109/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1、9.60、9.22、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血清PCT、CRP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白细胞计数,有助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各项指标对结核性、癌性及非特异炎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408例完整病历资料,其中20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结核组,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癌性组,144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为炎性组.分析病例的一般临床特征,收集3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多见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76.0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56∶1),196例患者(98.00%)存在胸痛表现;癌性和炎性胸腔积液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75.00%和72.22%),男性多于女性(1.67∶1和1.77∶1),仅24例癌性胸腔积液患者(37.50%)和24例炎性胸水患者(16.67%)表现为胸痛.3组间比较,炎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显著增高,癌性组胸水癌胚抗原(CEA)及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高,结核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27、21.442、10.497、4.687和7.562,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ADA、CEA及血清PCT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t=3.595、-2.267和-2.164,P均<0.05);胸腔积液CEA、LDH、ADA对癌性胸腔积液有诊断意义(t=7.258、5.464和-4.119,P均<0.01);血清PCT、胸腔积液LDH及CEA对炎性胸积液有诊断意义(t=3.388、-4.624和-2.164,P均<0.01).结论 血清PCT及胸腔积液CEA升高有助于排除结核性胸积液;高水平胸腔积液CEA、LDH及低水平胸水ADA有助于癌性积液的诊断;高水平胸腔积液CEA及低水平胸腔积液LDH、CEA有助于炎性积液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用降钙素原(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收住ICU的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物,PCT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PCT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治疗组CPIS评分为(4.1±1.2)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中除白细胞计数外,中性粒细胞、CRP、CPIS评分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中参考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