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馨 《新材料产业》2012,(11):69-71
9月21-2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市科委")、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新材料产业》杂志社承办的"2012(第七届)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是市科委自2006年以来主办的第七届大型锂离子电池大型国际论坛,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品牌论坛之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产业》2005,(1):80-82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新材料在河北冀州诞生 由河北省冀州市任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新材料产业示范工程"项目,12月19日通过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项目验收。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新材料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级重点项目,其产品覆钴球型氢氧化镍是制作镍氢动力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是普通氢氧化镍的替代产品,它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更长的循环寿命及高比容量等特性,是正极材料的一大突破,为生产高质量镍氢电池和镍氢动力电池提供了可靠保障。 据悉,冀州市任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惟一可生产这一产品的厂家。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产业》2010,(10):91-91
在2010年4月2日举行的贵阳国家高新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贵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宗文表示,该区将在2014年建成产值超过30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及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此该区提出,将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作为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提高自身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消息报道     
我国新材料及产业将有界定标准为规范新材料含义,引导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等有关部门日前先后召开了“新材料界定工作研讨会”、“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会议,此举预示着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可望不久后出台。针对当前新材料产业作为区域  相似文献   

5.
正张家口规划建设新材料科技园、重庆规划打造西南最大的塑料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韶关启动建设稀土特色产业园……纵然全球经济低迷,新材料仍是一片绕不过的"蓝海"。2013年,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发展新材料的积极性高涨。"蓝海"纵然大有"钱"途,但通往"蓝海"之路需要"披荆斩棘"。在某些新材料细分领域,由于门槛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为了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6.
正自新材料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我国各地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开发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期打造当地经济新增长点。十几年来,各地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从国家级园区到省级、地市级、县级园区,我国有不同规模的新材料产业园区近650个[1]。作为实现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材料产业园区起到了集聚和共享资源、发挥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带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高技术的必争领域,也是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新材料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与快速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对新材料需求相比,我国新材料人才供给还存在总量、结构、区域3大不均衡现象,削弱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动力.鉴于此,本文剖析了造成新材料产业人才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从加强顶...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和北京环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办的《1999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已于1999年12月刊印成册。这是北京市第一本关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报告。全书对前一年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热点与趋势以及北京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全面、详尽的研究分析。 全书内容共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北京地区新材料产业的规模与格局、北京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北京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与目标、措施、专题研究、国内相关政策指南和附录。前五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加快新材料产业重点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并经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隶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北京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己任,辅助政府决策,服务新材料产业,成为沟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的桥梁。 中心拥有一批熟悉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咨询人员,全面把握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最新技术动态以及产品市场前景,凭借广泛、深入的信息渠道,依托《新材料产业》杂志、新材料产业网等专业媒体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和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隶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北京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己任,辅助政府决策,服务新材料产业,成为沟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的桥梁。 中心拥有一批熟悉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咨询人员,全面把握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最新技术动态以及产品市场前景,凭借广泛、深入的信息渠道,依托《新材料产业》杂志、新材料产业网等专业媒体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和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它具体包括新材料制备合成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本身所形成的产业、传统材料技术转型升级所形成的产业等。新材料产业相对传统材料产业而言,具有其鲜明的特征。例如,技术密集程度高、研发所需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关联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等。新材料产业具有的独特优势、重大价值和巨大潜力一直是全球各国  相似文献   

13.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隶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北京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己任,辅助政府决策,服务新材料产业,成为沟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的桥梁。 中心拥有一批熟悉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咨询人员,全面把握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最新技术动态以及产品市场前景,凭借广泛、深入的信息渠道,依托《新材料产业》杂志、新材料产业网等专业媒体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和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隶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北京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为己任,辅助政府决策,服务新材料产业,成为沟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的桥梁。中心拥有一批熟悉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咨询人员,全面把握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最新技术动态以及产品市场前景,凭借广泛、深入的信息渠道,依托《新材料产业》杂志、新材料产业网等专业媒体为广大客户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和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低温与特气》2013,(3):49-49
近日,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稀土新型储氢合金粉项目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稀土新材料在绿色电池领域应用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将填补国内新型稀土储氢材料应用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产业,中国新材料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新材料产业集群也随之逐步形成。中国新材料产业集群呈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2种发展模式,即在政府主导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内形成产业集群模式与企业由于资源、市场等原因自发形成的区域内的产业集群模式,其中新材料产业基地内生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7.
新材料一般包括:新能源材料、新型交通运输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生态工程材料等。新材料既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除了包括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之外,还应包括与之配套的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产业、与新材料相关的服务性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期间,中国一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产业被定性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产业将有力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2014年是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新材料产业  相似文献   

19.
《硅谷》2014,(5)
正2月17日至20日,科技厅重大专项办公室组织山西省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前期集中讨论的基础上,对山西新材料产业链做进一步的细化、探讨,从而完善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创新链。针对新材料产业涵盖范围广、应用领域多、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重大办结合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别从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2012,(1):44-44
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石,特别是七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都是其发展的核心。随着即将正式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可望进入黄金增长期。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的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对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