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职工现行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的,这一制度对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是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其本身存在着严重弊端。一是医疗费国家和企业全部包揽,缺乏合理的筹措机制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浪费;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实践证明,这一制度不仅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本身也难以继续维持下去。针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改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的根本性弊端,已经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配套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公费、劳保医疗为核心的医疗保健制度。经历几十年的实践之后,现行的医疗保健制度暴露出许多明显的弊端,对国民经济和医疗体制的长远、健康发展显示出潜在的阻碍作用。因此,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完善势在必行。一、现行的医疗保健制度不利于改革开放的要求由于我国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实行的是国家包干,获得工作岗位即获得医疗保障的“职业保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1952年开始实行公费医疗、1953年开始实行劳保医疗保障制度。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日益显露出机制上的弊病.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公费、劳保医疗保障制度为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合理确定保险费率是关键。根据我国的国情,医改应采用“软着陆”的办法,结合当地公费、劳保医疗费用支出的实际。只要确定分担的医保经费小于、等于或大于(较短时期,但不超过物价上升指数)原公费、劳保医疗总经费,且在医保实际运转中无经费缺口,医改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5.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应当包括: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缺乏医疗费用支出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是建国初期制定的,与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完全相适应。受多种因素影响,近10年来上海市职工医疗费用支出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给国家财政和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部份企业仅医疗费一项就超出职工福利基金总额。为了加强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近年来在公费和劳保医疗方面相应制订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障制度欠缺,使看病贵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珂  傅华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2007,10(3):118-120
医疗保障对稳定社会、消除看病责问题作用巨大,当医院期望“通过服务收费多收一点”的时候,制度使然,公费、劳保病人没有任何费用控制意识,对多开药、开好药、多检查尤其是高精尖项目检查持欢迎态度,可以说公费和劳保制度催生了看病责问题。而医保改革裹足不前则激化费用控制矛盾,缺乏医保使绝大多数人口担忧看病贵,低水平的医保使参保者敏感费用负担。因此,不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促成看病责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衔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闭幕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指出:政府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就医疗保障而言,就是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障”呢?至今尚未见准确定义。一般地认为我国原来的公费、劳保医疗和现在部分地区实行的职工医疗保险所规定范围的检查、治疗、服务和用药为“基本医疗保障”,但什么是“必需的”呢?很难操作。因而笔者倾向于将我国原来的公费、劳保医疗和  相似文献   

9.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探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刘晓璋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供需双方缺乏约束机制,浪费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职工医疗费用实行由国家和企业包下来的体制,供需(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特别是医患双方在各自利益的驱...  相似文献   

10.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应当包括:保障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缺乏医疗费用支出的制约机制,导致浪费严重,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经提到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运行中碰到种种困难、暴露出许多弊端:一是缺乏合理的医疗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很难体现社会共济和互济,困难企业难以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二是医患双方缺乏制约机制;三是覆盖面窄,抗风险能力差;四是医疗保障资金的管理缺乏合理的机制;五是医疗补偿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实行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后,医疗制度改革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保险金的筹集从机制、渠道、内容…  相似文献   

12.
据一项商业保险需求的调查显示,我国有28.3%的城市居民把商业医疗保险作为保险中的首选,其比例已超过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这说明,商业医疗保险不仅开始逐步被人们认识,而且有了相当大的认同“消费群体”。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由国家、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实行基本医疗费用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担负,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根据新的规定,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既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些年来,实行高福利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纷纷把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改革的重点项目,但却困难重重,步履维艰。1995年,法国医改计划引发了长达一个多月、数百万工人参加的全国性罢工浪潮。把医疗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竞选破码的克林顿政府,医改方案至今未能正式实施。进入叨年代以后,我国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改革我国传统的职工医疗制度,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  相似文献   

14.
1 在旧基础上建立新机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职工医疗制度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要在过去职工医疗费用统包统揽的旧基础上,建立保障水平适度、企业负担均衡和各方承担责任的新机制。1.1 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摒弃现行制度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受到医疗经费缺乏稳定筹措机制、医疗供需双方缺乏制约机制、分散管理缺乏社会共济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医疗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相当一部分职工基本医疗得不到切实保障。如果多年来职工医疗消费增速高于GDP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抑制,必将加剧投入与产出的不协调性,加剧企业的亏损面,并产生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福利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自1952年8月实施以来,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其它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突出。据统计,近几年来,公费  相似文献   

16.
一、浙江省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的成效从50年代起,我国实行的一套以全民福利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大集体以上企业职工分别实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这对保障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职工医疗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近年来,我省各地先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现简述如下。企业劳保医疗制度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改革试点:1、定额包干。主要做法是企业按在职职工的工龄确定基数(门诊每年100…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国家工作人员、大学生和工人等实行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的优越性。但在几十年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弊端,尤其是医疗费用的开支,其增长速度已达到惊人的地步。除药品及其他收费标准的调整外,人为因素亦占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公费劳保医疗费用的严重失控。在  相似文献   

18.
“四方挂钩”初见成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逐步改革现行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建立起医药费用由国家单位负担为主,个人少量负担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健康保障制度。”各地在探索公费、劳保医疗改革过程中,普遍都针对享受单位、享受个人医疗单位缺乏必要的经济责任、费用意识及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保健制度,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病。本文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现状,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国内外几年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动态,提出了改革我国公费、劳保医疗保健制度的对策和建议:1.公费、劳保医疗必须与个人利益挂钩。2.适当提高现行的公费、劳保医疗费标准。3.要理顺医疗卫生价格体系。4.严格规定享受公费、劳保医疗人员自费药品的范围。5.加强管理,强化职能作用,提高医疗质量。6.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 ,也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定点医院 ,对有效控制浪费、确保职工基本医疗至关重要。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公费、劳保医疗 ,到后来的“两江”试点 ,到近来在九江等城市试行的“4 1 3”医保模式 ,多种定点医院都已或长或短地经受着实践的检验。笔者认为我国不同模式中的定点医院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完全没有竞争的定点医院。这种类型是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的定点医院 ,职工只能长期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一家医院看病 ,病人没有选择医院的余地 ,医疗费用由国家或企业按定点医院实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