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指出,在任何特定时期.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  相似文献   

2.
再过30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实现起飞?我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分歧会比较小。因为2008年时,中国经济已持续几十年近乎10%的高速增长,也持续了几十年的超高投资。不过,也正因为中国实现了起飞,并在2008年之后遇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让我们看到“起飞理论”(罗斯托的增长理论:从极其缓慢的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工资问题是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民生问题以来,尤其是今年“两会”会议上不断提起的令人关注的话题,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胡放之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就是一部解读经济起飞条件下工资水平问题的一部高水平著作。该书以“起飞”这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为背景,探讨中国经济起飞时期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适度工资水平问题以及工资机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霍博翔 《商》2014,(45):112-113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较好地反映了一国经济起飞的发展状态,并比较完整地诠释了一国经济起飞所必备的条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但即使有了这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仍未能实现经济起飞。本文通过该经济起飞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及简要地提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以探寻者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郭晓慧 《消费导刊》2014,(8):164-164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体验经济》一书中写到:人类经济的发展将经历3个阶段,即产品经济阶段、服务经济阶段、体验经济阶段。产品经济阶段,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服务经济阶段,满足了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但消费者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更和渴求“体验”。体验使参与者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长波与美国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波理论的历史审视 在经过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接受了世界经济波动增长的客观现实,对周期为 50年左右的长波理论也日益认同. 1925年,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长波理论,并将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约为 20- 30年;后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肯定和宣扬, 20世纪 70年代之后长波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过克·弗利曼、格·门施、冯·丹因、罗斯托和曼德尔等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长波理论已经成为阐释世界经济长期波动演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和世界经济重心空间变化的重要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即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悬殊,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所以应加大中西部投资,缩小地区差距,向地区平衡发展转换。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区域经济平衡的表象,从而导致了中国地区产业低度转移和升级困难。本文我将从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的客观情况出发,应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平衡发展战略是不合理的,对中国经济也是非常有害的,并且针对不同地区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提振信心,走出危机。本文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和拓展消费空间、创业板上市及宏观经济指标向好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经济理性复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贸易壁垒不利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世界银行对最近5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外贸,而外贸发展依赖于经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研究了不同政治制度、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41个国家,表明从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湖北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出现了长达13年的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8.95%,是湖北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但如果从全国经济增长格局中考察,则可发现,这13年间,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比全国低0.5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从1986年开始,湖北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转折,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缓,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早在191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带来了经济增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企业家》一书中讲到:简单地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生命周期,大体要经历准备成长期、经济起飞期、经济强盛期、停滞期和衰落期这五个阶段。经过了1949年到1978年的准备成长期,中国目前正处于1978年开始的经济起飞期,这一时期将持续40年左右,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3.
《增长的极限》一书初版于1972年,甫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增长的极限》第一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当时正是世界经济经历了“二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而达到顶峰,本书的问世不啻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近日,毛中根、洪涛等合著的《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演进研究》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野中探讨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准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处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的战略选择.全书分为三篇:总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分析、扩大居民消费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婕 《商》2013,(22):260-260
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论》一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凯思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相关论证,即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新剑桥学派的分配理论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持续不断地争论中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他们把收入分配理论同经济增长结合到一起,并贯穿到对一切经济现象和政策主张的分析过程和解释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托娅 《现代商业》2015,(2):107-108
世界银行在《2O2O年的中国》中强调:"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这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即由传统的农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城市社会,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道格拉斯·诺斯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史泰斗,他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诺斯强调技术是经济增长的表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了新一届政府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坚持改革的恒心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创新发展的信心;也充分体现出了新常态、新动力、新作为的时代命题和精神内涵。一、新常态——经济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到新时期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即新常态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在不久前出版的《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权威学者认为,2000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百分之七点五至八之间。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将分别保持在3-5%、9%和7%左右的水平上。经济学家们同时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但对困难因素也不能低估,人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这些困难因素包括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仍未有大的改观等。去年,社会商品零售金额增长百分之六点八,低于GDP增长百分之七点一的幅度;商品价格虽有所回升,但幅度甚微;生产资料价格已连续四十四个月…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一场由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热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在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同类报告的企业已经超过80家,其中有20余家为在华外资企业。纵观这些报告,既有寥寥3页的报告,也有近百页的报告;既有遭到社会诟病的跟风做秀者,也有获得国际认可的优秀范本。很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需要量的增长,更需要质的飞跃。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既是报告发布者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亦是本书作者心之所系。于是,继《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指南》、《责任竞争力》、《全球企业公民必读》之后,本书作者历时一年时间,于2007年12月献上又一力作《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英在序言中评价,本书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撰写指南"。该书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WTO经济导刊》作为中国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威媒体,2008年伊始,将以连载的形式,从《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中摘编出十余个核心内容,每期讲述一个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