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自愿戒毒全过程管理,提高戒毒成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对吸毒人员实行强制戒毒的同时鼓励吸毒人员到自愿戒毒机构自愿戒毒,给他们提供了一条较宽松的戒毒康复之路。但不少自愿住院戒毒者出院后复吸,戒毒成功率很低。我院自愿戒毒专科从1991年至今收治了大批自愿戒毒者,从出院后戒毒成功与出院后复吸正反两方面例子中,我们总结经验,认为要提高自愿戒毒的成功率,必须重视自愿戒毒全过程的管理。1重视自愿戒毒病人入院前的筛选和教育自愿戒毒机构注意对自愿戒毒者入院前的筛选和教育,对提高脱毒成功率和减少出院后复吸十分重要。由于吸毒者个人情况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自愿住院戒毒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的缺乏是戒毒者高复吸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文章从戒毒康复与社会支持系统、吸毒人群社会支持网、社区戒毒康复支持体系和女性戒毒者防复吸社会支持体系这四个方面来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已有研究在吸毒者家庭的社会支持和吸毒者个体的差异性支持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最后,笔者从社会福利政策、亲职辅导及社区资源整合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努力寻找和发现戒毒康复的有效方法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药物滥用者戒断后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家庭环境对复吸的影响,对本地区海洛因滥用者57例戒毒回家后3个月内的个人及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温和型”家庭戒毒者操守率高。“冷漠型”家庭戒毒者操守率低。而“暴躁型”和“破碎型”家庭的全部复吸,提示戒毒后的家庭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依赖复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这是对吸毒成瘾者最形象和真实的写照,一旦染上毒瘾,戒毒十分艰难,有92%以上的人不出半年又复吸,复吸率之高,令人心寒.为了探讨复吸者现状,对120例海洛因依赖自愿戒毒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包头市吸毒者初次戒毒期间生存质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以利于戒毒方案的制定。方法 :用 QOL -DA2 .0量表对戒毒人员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1 .吸毒者生存质量各纬度得分及总分随戒毒时间延长而降低 ,且在 1 5天内变化较大。 2 .戒毒一个月及以上者生存质量各纬度得分及总分与吸毒情况、吸毒原因、吸毒计量、吸毒时间、生活方式及居住地区社会风气等因素有关。其中居住地区社会风气、吸毒计量、吸毒情况对生存质量影响较大。结论 :初次戒毒者生存质量随戒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得到改善。吸毒情况、吸毒剂量、居住地区社会风气对戒毒人员生存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自愿戒毒出院的吸毒者进行戒毒后回归社会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单纯的戒毒治疗操守率是很低的,其一周内复吸率为59.91%,第二次戒毒后一周内复吸率为88%,第三次戒毒后一周内复吸率为97.28%,逐步回归分析可见影响复吸的因素分别为复吸动因、婚姻状况、戒毒方法、吸毒方式、吸毒时间、戒毒时间等,复吸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尤其是戒毒后回归社会时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及督促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特点的戒毒劳教复吸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和社会心理特征的戒毒复吸劳教人员的人格特点 ,来寻求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的突破口。对处于戒毒康复期的 1 5 8例戒毒复吸劳教人员施行 MMPI人格测试 ,结果表明 :复吸次数和复吸倾向与人格特点无关 ,而依据首吸年龄大小、吸毒时间长短、目前年龄大小和家庭关系好坏分组比较 ,不同情况的被试在某些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开展康复心理干预时应充分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在戒毒康复中,戒毒过程一般经以下几个期(如图1)[1]。首先是思考前期,这个期“戒毒”者一直在使用毒品,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吸毒问题。而戒毒者的转变是从思考期开始的,该期戒毒者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问题,之后做戒毒准备(准备期),再之后开始行动(行动期),成瘾者开始戒毒尝试。成功的戒员将进入保持操守阶段,并且将可能最终彻底戒断。然而更多的可能是戒毒者将复吸,并且在取得最终保持长期操守之前将反复围绕这几个期循环。在康复咨询实践中,我们常常先了解戒毒者目前处于哪个时期,然后采用激励性谈话的方法帮助戒毒者康复。激励性谈话的…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吸毒者脱毒治疗后复吸原因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吸毒者戒毒后复吸原因 ,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珠三角地区 2 0 0 3年 6月 - 2 0 0 4年 5月在强戒所、自愿戒毒中心戒毒的复吸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复吸状况、原因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脱毒后复吸与以下因素有关 :重新获得快感、害怕戒断综合征的出现、无法摆脱毒友纠缠、无社会支持及受社会歧视、失业、家庭冷落、长期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关节肌肉疼痛、抑郁和焦虑情绪。结论 :珠三角地区吸毒者脱毒后复吸的原因与海洛因的依赖性、稽延性戒断症状和家庭社会支持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吸毒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研究认为,在戒毒期间应重点进行身体脱毒治疗,将心理治疗放在脱毒之后,然而采用这种方式,非常事件发生率高,病人难以坚持治疗,复吸率高。为此,在戒毒期间,我们对戒毒者采用连续性身心护理,收到良好效果,其中有两名戒毒者保持5年未复吸。全部病例为在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强制戒毒所住院的戒毒者,共64例,其中男57例,女7例。使用的毒品全部为海洛因。使用方式以烫吸为主。末次吸毒量0.66g±s0.57g。戒毒者入院后在脱毒的同时就采用《Zung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和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408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正确推断社区吸毒解教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戒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8名长沙市芙蓉区登记在册的操守保持者为研究对象,96名复吸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吸毒解教人员的人口学、吸毒和社区帮教相关情况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操守保持者与复吸组比较,平均年龄、首次吸毒年龄相对较大,吸毒时间相对较短,曾经使用过毒品的种类和方式相对较少,戒毒次数相对较少;而操守保持者的社会帮教率(95·6%)明显高于复吸者(53·1%),平均每年尿液毒品检测次数相对较多,低保申请率和就业安置率相对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劳教戒毒次数、就业安置和年尿液检测次数是影响操守成败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帮教措施能够促进社区吸毒解教人员保持操守,是戒毒所戒毒工作的延续和宏观戒毒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流动性戒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吸毒现状。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在湖北省戒毒的省内和省外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人口学特征、吸毒状况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流动性戒毒人员多来自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其中来自上海市的最多,占32.58%。省外组的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及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均高于省内组(P<0.01),既往戒毒次数和每月耗费毒资也多于省内组(P<0.01),采用注射方式的比例较高(P<0.01),98.37%的戒毒者选择在自愿戒毒所进行治疗。结论跨省市的流动性戒毒人员常年在外进行戒毒治疗,频繁进出自愿戒毒场所,戒毒效果难以保证,监管难度很大,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议规范戒毒治疗,加强对该群体来源地和目的地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其中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予以强制戒除,强制戒除后复吸人员实行劳动教养。此外,卫生部门开设自愿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治疗。从长期禁吸戒毒工作成效看,现行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吸毒人员再次复吸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吸毒对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是不言而喻,许多家庭都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但是,对于导致吸毒的家庭原因和家庭在戒毒中应该而且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许多家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盲区。笔者在武汉小洪山戒毒所工作多年,参与了所内TC(治疗社区)校园的管理,对吸毒者的家庭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戒毒者在戒毒场所留得下来、改变得了、走得出去(回归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戒毒服务与戒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戒毒服务对不同戒毒者的戒治效果,并探讨社会帮助对戒毒服务和戒毒矫治效果之间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系由上海市某戒毒所通过自编问卷的方式收集而得,通过SAS 9.3和STATA 13.1这两种统计工具对其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为625名戒毒者。结果:上海现目前开展的戒毒服务对戒毒者在毒品生理依赖、毒品危害认知、家庭关系、就业态度和社会歧视感知方面有不同的矫治效果,且这些效果在不同戒毒者之间亦有所不同。社会帮助对戒毒服务和戒治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调节作用也在上述方面有所不同。结论:上海的戒毒服务人员应该有的放矢,对不同戒毒者有所侧重地提供戒毒服务,提高其戒治效果。同时,他们还应策略性地引入社会帮助,提高戒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汉族戒毒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方法:自拟调查问獉獉獉獉卷对凉山州部分县市强制戒毒所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戒毒人员獉獉447名(彝族294名,汉族153名)。彝、汉两民族的平均年龄、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分别为:彝族:30.92±7.17 a,3.12±3.32 a,27.79±7.59 a;汉族:31.17±6.83 a,4.33±4.21 a,26.84±6.72 a。戒毒者的职业均以农民和无业游民为主,但彝族戒毒人群中农民比例更高(P<0.05);教育程度均以初中以下为主(P>0.05)。初次吸毒的原因中,朋友影响和自己好奇均是最重要的原因(P<0.05)。彝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汉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毒品为主(P>0.05)。在戒毒后复吸的原因、被强制戒毒的原因以及是否支持打击吸毒贩毒等问题上,两个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部分彝、汉戒毒者对毒品的危害有较好的认识;但彝族在吸毒是否引起艾滋病的传播和是否会引起治安恶化问题上,认识程度较差(P<0.05)。彝族戒毒人群中HIV携带者比例及社会危害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汉族戒毒人群(P<0.05)。结论:凉山彝、汉戒毒人员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提示可能獉獉需要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禁毒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治疗康复模式:"太阳花"治疗康复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与吸毒是目前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新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吸毒,2003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人.中国对戒毒工作非常重视,从劳动教养,强制戒毒到自愿戒毒(目前全国约有自愿戒毒所1 000多所),从躯体脱毒、心理康复到回归社会,各种模式繁多.但脱毒治疗后3个月内复吸率可达86.7%~98.8%[1].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吸毒成瘾是一种不顾后果的具有强迫觅药和用药行为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2].因为长期吸毒,大脑机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慢性病理性改变.身体因素(如稽延性戒断症状、疲劳、失眠等)、心理因素(心理依赖性、暗示、情绪障碍)、社会因素(原吸毒环境)及生活事件(身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等诱发复吸[3、4].  相似文献   

18.
福州地区吸毒人群高危行为特征和复吸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和复吸原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福州地区强制戒毒人员进行相关内容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870例吸毒人员中,男性占75.2%,女性占24.8%;年龄34.16 a±s0.247 a,26-40 a年龄段占到68.9%(599例);女性低龄吸毒情况比男性严重;86.3%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未婚、离异和丧偶者占61.4%;53.0%为无业人员。静脉注射(552例,占63.4%)和烟枪吸(277例,占31.8%)为主要滥用方式;30.4%(265例)的人回答有共用吸毒器具行为;23.7%(206例)的人有多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40.8%(355例);失眠(113例,13.0%)、身体疲劳(57例,6.6%)、性功能降低(41例,4.7%)是产生复吸的主要身体因素;打发无聊时间(222例,25.2%)、消除烦恼(192例,22.1%)以及被人冷落歧视、破罐破摔(120例,13.8%)是产生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毒友影响(265例,30.4%)、旧的吸毒环境引发毒瘾(152例,17.5%)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社会因素。结论:福州地区吸毒人群中存在注射、共用注射器具、多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复吸是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和戒毒后的后续管理,建立家庭社区综合康复机制,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编制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该研究基于文献回顾、个别访谈及半开放式问卷调查,进行理论构建,编制了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问卷并正式施测于501名戒毒人员,用SPSS 19.0社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可解构为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5个因子。经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0.951)和分半信度(0.946),其结构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结论:该问卷适用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个体评定。  相似文献   

20.
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动机与复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自愿戒毒的动机及其与复吸的关系。方法 :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于我院住院的 1 0 2例自愿戒毒者的戒毒动机进行调查 ,并于 1年后随访了解复吸情况。结果 :自愿戒毒者的戒毒动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 1 )主动戒毒型 ;( 2 )家人强迫型 ;( 3)严打期被迫型 ;( 4 )经济拮据型 ;( 5 )重获快感型 ;( 6 )自行戒毒失败型。除主动戒毒型外 ,其它 5型的戒毒动机可谓“不良”,将其合并为一型—被动戒毒型 ;而真正真心戒毒的主动戒毒型比例不高 ,只占 30 % ,其中已婚和年龄越大的主动戒毒型的比例越高。 1年后随访发现 ,戒毒者 1年内复吸率达 84 % ;而主动戒毒型者的复吸率显著低于被动戒毒型者 ( X2 =2 4 .5 7,P<0 .0 1 )。结论 :研究表明 ,在自愿戒毒者住院期间 ,对其加强心理疏导 ,端正戒毒动机 ,可有效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