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全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经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其中对护理满意的30例,较满意的32例,不满意的2例,总满意率为96.88%.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并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53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给予护理。结果 53例患者痊愈33例(62.3%),有效18例(33.9%),无效2例(3.8%)。结论对于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给予手法复位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精心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再加上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及心理护理,能够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保证手法复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就治的5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一组为常规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要好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是对基础护理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BPPV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BPPV患者护理中,可改善其负性情绪,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听力损伤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颈性眩晕的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并发症症状,在临床应用中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增强护理,包括家庭护理干预、出院随访、头部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HDRS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中,采取系统、持续的护理对策,能够取得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眩晕残障程度、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HI评分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降低复发率,减轻眩晕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02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中医护理方法 ,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102例颈性眩晕患者中获得痊愈效果的患者共72例,获得有效效果的患者共10例,获得无效者共3例,复发者共17例。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该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眩晕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眩晕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眩晕残障程度、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其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14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40例)则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况、满意度及其复发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眩晕残障均有所缓解,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7.17±0.2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2±2.31)分;观察组复发率为2.14%,低于对照组的1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9.29%,低于观察组的94.29%;观察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改善BPPV患者的眩晕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epley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及复位前、中、后的指导。结果:25例患者,随访3个月,痊愈14例,改善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6%。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充分发挥患者的自身潜能,增强患者的适应性,避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大多属于良性,在确诊后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基于此,本次采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药奄包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颈性眩晕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温经通络药奄包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连续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眩晕程度[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给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医嘱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给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效果好。结论给进行肠癌术后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身体的机能逐渐得到恢复,使并发症得到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7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中医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中医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36.20±0.98)h、舒适度评分(101.35±1.40)分、护理满意度95.4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到妇产科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腹胀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耳穴压豆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VBI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眩晕程度、椎-基底血流动力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SS-C、DHI评分低于对照组,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79.07%(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耳穴压豆可改善VBI性眩晕患者脑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是95.56%,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0%,组间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075,P=0.24.)。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疗效,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推拿科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中医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中医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医组的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疼痛程度,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的护理治疗过程,总结护理经验.强化护理理论,实施细节化的护理、高效的临床宣教,可以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识别,强化治疗效果,减少医疗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所有患者经位置诱发试验(Dix-Hallpike试验)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行手法复位,将眩晕症状和位置试验诱发的眼震消失作为治疗是否有效的判定标准。结果85%以上患者一次复位即达到根治效果,复发率低。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