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皮肤延迟愈合、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06-2010年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本组72例均获平均4.5个月的随访,术后发生创口边缘皮肤坏死、创口感染导致创口不愈合7例,5例经换药后愈合。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痊愈。结论采取跟骨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熟练掌握跟骨周围解剖结构,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充分引流、按皮瓣技术操作是避免后皮肤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涂名实  张琴 《吉林医学》2013,(35):7481-748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2足愈合优良,2足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经换药痊愈,1足切口内血肿形成、感染皮肤转角坏死经抗感染加VSD负压吸引及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较为常见,但只要严格把握手术时机,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规范术后处理,皮肤坏死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出现刀口迟愈甚至坏死的原因,归纳总结,并简述防治体会。方法回顾56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骨折线累及跟距或跟骰关节,采用外侧改良型"L"切口,术后放置引流管24-48小时,1-2天换药一次,术后2-3周拆线,对于术后皮缘红肿,有炎性渗出,甚至坏死者,加强护理并及时对症治疗,直至切口愈合。结果 39例患者切口正常愈合,2周拆线;9例患者因术后肿胀及渗出延迟2-3天愈合、拆线;5例出现炎性渗出、化脓,延迟3-5天愈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拐角处干性坏死,坏死长度1.5cm,宽1cm,经换药逐步清除坏死痂皮,均于1月内愈合、拆线。结论受伤严重程度、局部解剖特点、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操作方法、术后处理等对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皮肤愈合不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延期愈合原因.方法:对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是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伤口Ⅰ期愈合10例,伤口延期愈合2例.结论:跟骨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水肿和挫伤,不佳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切口边缘坏死的危险性很高,导致伤口延期愈合或者不愈合.  相似文献   

5.
周福临  张毅  卢耀军 《铁道医学》2014,(10):1191-1194
目的:探讨采用减张缝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治疗8例新鲜跟骨骨折采用外侧L型切口术后皮肤坏死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55岁,平均37岁。骨折分型:SandersⅡ型3例,SandersⅢ型5例。内固定术后5~10 d(平均7 d)出现皮肤坏死,坏死范围长2~8 cm,宽1~3 cm。其中2例继发切口感染。采用清创水平褥式减张缝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 d后拆除生物敷料,每隔2~3 d清洁换药,术后随访1年。结果:本组8例患者切口于术后14~21 d愈合,平均18 d,2例切口感染患者拆除生物敷料后再次行细菌培养阴性,无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随访1年所有皮肤切口愈合部位无明显瘢痕增生及破溃,患者负重及行走均无困难。结论: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宽度小于3 cm者,通过减张缝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使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植皮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有伤口裂开、跟骨钢板外露、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均阳性,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12 cm×8 cm.其中治疗组18例采用清创、VSD负压引流,后期VSD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对照组16例采用清创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方法.结果 治疗组植皮皮片均成活,伤口无再发感染坏死;术后患足功能恢复较快;而对照组中有14例患者术后无渗液,无窦道形成,细菌培养阴性;2例患者术后仍有渗液,窦道形成,细菌培养仍阳性,经再次手术清创及床边换药后伤口愈合.对照组中有13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末端边缘少许淤黑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患足功能恢复较慢.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感染采用清创、VSD负压引流联合游离植皮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的简便、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金河 《中外医疗》2013,32(19):16-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5月期间48例(51足)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3~58岁,平均31岁。单侧为45例,双侧3例。结果 51侧中8足出现了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5.7%,表现为切口皮肤坏死、渗液、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其余42侧愈合良好。结论患者骨折发生的原因、手术技巧、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护理等均会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预防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陆亚丽  崔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94-119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在术后2周内发生创缘皮肤坏死,其中2例继发感染,3例切口裂开,导致切口不愈合。6例行清创缝合愈合;2例切口转角处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无好转,术后3个月行清创钢板拆除缝合治疗愈合;1例行带蒂皮瓣移植治愈。结论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原因主要有足跟处血供及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对软组织损伤估计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及术后处理不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导致跟骨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防止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的切口愈合状况;同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 AO-FAS)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6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发病率为18.75%。其中,皮缘坏死2例,切口感染2例,1例患者形成切口窦道,均经清创并采用药物治疗后,切口瘢痕愈合,1例患者发生钢板外露,后行足背皮瓣修复术治疗,闭合创面;所有患者经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评分系统评分,患者的评分为54~96分,平均得分为(86.26±17.40)分,其中优12例,良15例,一般7例。结论:由于跟骨部位的缺少血管分布,同时切口皮肤张力较大,不可避免的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因此,在对于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要做好术前准备、保持术中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加强术后处理,以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层缝合对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3月~2014年10月临床对26例跟骨骨折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切口缝合均采用全层缝合,对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结果:1例出现拐弯处皮瓣局部坏死,经过延迟拆线,加强伤口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拆线后伤口出现开裂,经过延长换药时间,伤口愈合。结论:全层缝合能减少对伤口血运的破坏,降低皮肤张力,从而减少切口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3足)跟骨骨折患者,均来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全部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有19足需要术中植骨。结果 31例(33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优良率90.91%。全部患者跟骨Bohler’S角与Gissane角都恢复至标准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Bohler’S角、跟骨高度以及Gissane角的对比(P0.05);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通过21~56d换药后愈合。有1例产生伤口不愈合与感染,同时合并皮肤受损,选择腓肠肌皮瓣对伤口进行转移覆盖后治愈。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方法。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2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均采用外侧入路“L”型切口;植骨19足,采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入;术后均留置引流管并冷敷,石膏托或弹力绷带包扎制动。结果:术后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10足、良13足、可5足,优良率为82.14%。术后表浅皮缘坏死6足,占21.42%(6/28),经负压换药后均在6周内痊愈,余病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手术前后的冷敷、固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术中操作规范、微创,跟骨外侧壁良好复位,尽量自体骨植骨,术后通畅引流,是避免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防止皮肤坏死及促进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双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切口愈合、骨愈合方面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可以缩短切口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速一期关闭切口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底引流纱布球加压换药法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2012年1月以前患者采用切口内引流、普通换药法40例列为对照组;2012年1月以后的患者术后采用足底引流、纱布球加压换药法处理40例列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拆线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如皮肤坏死、感染、内固定物外露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拆线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显著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术后足底引流、纱布球加压换药法可以显著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有效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辜伟 《中外医疗》2016,(1):42-44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避免跟骨术后切口皮瓣愈合不良的策略.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11月,该院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53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7~14 d,均采取跟骨外侧入路,跟骨解剖钛板固定,术后12号硅胶引流管经足背戳孔置入并负压引流,切口无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为切口皮瓣坏死,发病率为1.9%. 经清创换药后皮肤缺损并内固定物外露,再次手术行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闭合创面. 结论 选择合适手术时间窗、手术操作规范轻柔、充分引流是有效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 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完整随访的1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5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3例为皮缘坏死,经多次换药后愈合;2例迁延不愈,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结论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手术时微创操作,对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预防皮瓣坏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力 《吉林医学》2011,(9):1776-177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15例,均行外侧切口,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切口设计和对皮瓣的保护,是避免跟部软组织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刚  贾胜洪 《当代医学》2014,(26):95-95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跟骨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骨折,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常规植入人工骨,术后均给予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状况等。结果20例患者创口均无感染、均甲级愈合。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能降低创口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63例68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2008年9月至2012年3个月收治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77例86足,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L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9足,合并感染2足,弧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2足。结论:跟骨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手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