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传统射线检测方法不能满足在役原油管道焊缝检测的现状,利用相控阵超声检测的特点,采用角度楔块形成纵波声场对在役原油管道焊缝进行检测。经工艺模拟和现场检测验证,并根据相控阵A/S/B/C图像对缺陷进行分析,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射线底片进行比对,说明相控阵检测能够满足检测要求,为在役管道焊缝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特燃承压设备常年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容易发生腐蚀穿孔和泄漏事故。介绍了数字成像射线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腐蚀缺陷的X射线数字检测试验对比结果,研究了腐蚀缺陷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方法。通过大量管道现场检测实例表明:X射线数字检测方法既能检测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缺陷,也可对特燃管道表面的腐蚀情况进行快速抽查,是承压设备焊接缺陷和腐蚀情况巡查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使用低频导波对石油化工管道腐蚀进行排查,对发现疑似的腐蚀位置再辅以高频导波、C扫以及射线检测,最后采用破坏性试验进行验证。通过现场检测实例证实了低频导波是一种快速的管体全面覆盖的腐蚀检测方法。应用该技术对包含防腐层、油漆层的高架管道、埋地管道、附塔管道和穿墙管道腐蚀进行检测更能体现其高效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腐蚀检验和腐蚀深度测量。检测试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工艺参数的透照阶梯试块,考虑到采集到图像的灰度值与透照厚度的关系近似于指数曲线,采用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测量管道腐蚀位置附近的已知厚度点的灰度,把腐蚀位置的灰度代入指数函数后通过两点拟合指数曲线,计算出腐蚀深度,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很小,该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换热管与管板角焊缝结构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各种原因,根据棒阳极射线检测底片的成像特点,对焊缝实际缺陷与底片缺陷影像进行对比,总结了缺陷在棒阳极射线底片中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射线数字成像技术成像屏对管道焊缝检测成像的几何原理,推导出基于管道环焊缝检测的畸变公式。通过实际成像的检测与畸变修正效果进行验证,得出管道的畸变规律,可实现实际管道缺陷的准确定位、定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输气管道在线检测过程中发现的管壁异常减薄,采用金属磁记忆、声发射、声定位超声波C扫描、数字X射线等系列技术对异常处进行了检测与验证,综合各种检测结果判定该处缺陷为钢管自身冶金缺陷(可能为夹杂类分层缺陷),不是天然气造成的腐蚀缺陷,在加强监测的情况下该钢管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输送介质具有腐蚀性或介质对管道存在冲刷作用,随着服役期的延长,油气管道的内腐蚀问题日益突出。对其的检测,目前以单点超声检测为主,该方法无法覆盖管道腐蚀区域,易发生漏检且无法准确了解管道的腐蚀状况。对此,对超声C扫描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调研了国内外知名的检测设备,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超声C扫描技术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图像分辨率,更高的缺陷检出率和检测效率,为检测点蚀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能够为管道腐蚀监测、剩余强度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渗透检测技术、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和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对三通-管帽对接接头试样内、外表面检测的检测速度、表面开口应力腐蚀开裂检测能力和近表面应力腐蚀开裂检测能力,得出如何有效检测在役奥氏体不锈钢压力管道应力腐蚀开裂的方法。以带有应力腐蚀开裂的三通-管帽试件为检测对象,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技术、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和涡流阵列检测技术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力腐蚀开裂的面积型缺陷的特有属性和数字平板探测器不能弯曲的特性,会影响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对管道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能力,但其对近表面应力腐蚀开裂或埋藏性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能力仍优于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和渗透检测技术;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对表面开口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能力与渗透检测技术相近,对近表面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能力远优于渗透检测技术,检测速度也远快于渗透检测技术,故可在满足检测条件的情况下用涡流阵列检测技术替代渗透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用便携式数字CR系统对某大型石化企业的400条压力管道进行了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CR)。通过设置管道是否带料、采用不同射线源和是否考虑介质对透照的影响等三种情况的比对试验,验证了检测手段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现场检测能发现管道对接焊缝的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和裂纹等典型缺陷,并针对CR现场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为CR技术在带料管道焊缝检测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核电站反应堆换料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PTR储罐)下封头射线检测底片出现的两种黑线影像进行研究,结合底片影像特点对工件进行解剖验证,分析了黑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为后续带垫板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底片的评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集输管道腐蚀失效基本全因管道内壁点蚀腐蚀造成穿孔,常规外防腐层管中电流法PCM检测并不适用。2012年起,油田现场通过高程检测、规律分析等方式预测易腐蚀管段,再用现场漏磁或C扫描检测内腐蚀,通过一定量的内腐蚀检测数据对管道剩余强度及寿命预测,进而提前安排管道治理方式和时机,将腐蚀失效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于SiC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微机化超声C扫描成像和软X射线检验方法及检验结果。对大量平板、管子和圆截锥套的试验及对各种缺陷的解剖分析结果表明:超声C扫描法与软X射线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性,联合运用此两种检测方法可较有效地检测出材料中的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气管道小径管X射线检测工艺,重点介绍了野外施工现场射线检测的技术要点,指出了小径管道焊缝定位、移动式射线机架的平移距离、布片和检测方法的主要特点,对各工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油气管道小径管X射线底片评定和焊缝返修通知单中缺陷位置的表示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便携式超声自动化扫描成像检测技术对火电厂发电机组蒸汽管道焊缝进行在役无损检测。人工模拟缺陷试样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自动扫描多维投影成像方法,结合A,C和P扫描成像可以准确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分布和取向等特征,使缺陷识别的准确性和检测可靠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核电站常规岛管道焊缝施工特点,设计制作了带有人工缺陷的试块,对试块进行了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射线及超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从检出率、缺陷定位、缺陷定量及缺陷评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OFD方法在管道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在工程现场进行TOFD和射线检测试验,表明TOFD方法在核电站常规岛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管道腐蚀开裂的调研,针对管道应力腐蚀与氢致开裂问题,分析了二者的腐蚀评估模型及其敏感性,针对现有标准和评估方法中对焊缝缺陷评价的适用性尚不明确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制定符合国内应力腐蚀开裂评价标准的急迫性。通过对管道进行相控阵与射线检测的对比,发现腐蚀缺陷评估目前主要针对体积型缺陷,对环焊缝评估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表明,相控阵与射线检测不可互相替代且各有优缺点,对内部腐蚀、夹杂、裂纹等的检测应联合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数字化转变途径、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长周期管理三个方面研究数字化关键技术。射线数字化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低剂量、在线监测、远程共享等优点,主要包括:CR/DDA/CT技术、冷阴极X射线成像技术、管道数字化自动检测技术、管道腐蚀射线数字化检测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对底片原始信号的叠加、搭接,缺陷辅助自动识别以及三维建模质量的评定;设备长周期管理是指通过设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来实现对设备的多方位、全寿期管控。结合上述三个方面实现检测数据融合、云端存储与远程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9.
蜂窝夹芯结构常见缺陷有蒙皮与蜂窝芯脱粘、蜂窝芯变形、蜂窝芯节点开裂和蜂窝积水等,目前单一的无损检测方法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蜂窝夹芯结构中的各种缺陷检测问题。针对铝蜂窝夹芯结构,首先制作了6种典型人工缺陷,利用射线DR(Digital Radiography)和计算机射线照相(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术对夹杂、蜂窝芯变形、蜂窝芯格断裂、富胶等缺陷进行了数字射线成像检测,得到了高质量的缺陷数字检测图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蜂窝积水检测问题,采用射线DR技术进行了数字成像检测研究,表明积水量大小会影响图像灰度。对含有人工脱粘缺陷的铝蜂窝夹芯结构件,采用脉冲反射法对其粘接质量进行了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研究,通过底波幅值成像得到了脱粘缺陷的超声C扫描数字图像。结果表明:数字射线成像和超声C扫描成像结合为蜂窝夹芯结构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BOSS头焊缝(管座角焊缝)广泛应用于核电厂管道系统中,在现场排查中常会发现大量缺陷。对其的检测方法中,目前采用的射线和渗透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核电厂典型的BOSS头焊缝结构形式和成型工艺,开发了针对性的相控阵检测工艺。在人工缺陷试块和核电厂现场BOSS头焊缝上进行了检测试验,并与射线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相控阵超声检测工艺能够有效检出核电厂BOSS焊缝内表面缺陷,现场应用的检测结果与射线检测结果有一定区别,但对较大缺陷均能够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