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医者意也”是中医特有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诊疗思想的特点。它重联系.主张在万事万物中寻求关联性,不计较事物间的特殊性,只要“理”通即可;它重视思维的灵活性,使中医诊疗能跳出成规;它重视实践,疗效是其合理性的有力证据。这也反映了中医内在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医学道德思想自《内经》始,经历代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已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内经》自古即肩负着传播医学知识、培育中医药人才的双重使命,其所蕴涵的医学道德思想,成为凡业医者的行为准则。文章从医者自身、对待病人及在诊治过程中应具备的医德几方面,对《内经》传统医德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传统医德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提起孔伯华先生,年长的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老先生的医术精湛,更因其医德高尚而扬名。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乃北京一代名医。与当时的肖龙友、汪涵春、施今墨并称为“京城四大名医”。  相似文献   

4.
《医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探讨医德规范的专著,为清初名医喻昌阐述临床辨证论治之法则、揭示临床诊治之禁律的力作。剖析《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形成背景以及"医者笃于情""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为入门"等具体的医德规范思想,并指出《医门法律》医德规范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嘉莉  何伟 《光明中医》2023,(9):1674-1677
广州市名老中医陈敬绍,广东省番禺县人,师承广州近代名医吕安卿、吕楚白,从医逾50年。他重医德精医技,精于温病学与内儿科,临证善于将温病理论与脏腑互治理法兼融,用药岭南特色鲜明,擅长理肝(包括清肝、泻肝、平肝、镇肝、舒肝、柔肝、养肝等)及应用宣、通、清等法,顺势而为、祛邪扶正、宣通内外,从证重于从病,为传承发扬岭南中医流派学术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西医传入中国以来,我们中医经历了几场急风骤雨的冲击。首先是在1929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取缔中医,欲置中医于死地。解放以后,也有人多次诋毁中医,破坏中医事业。但为何中医能死而复生,并历经劫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呢?众所周知的是学术和共产党的政策,但凡真正的中医师,真正的中医工作者,必会异口同声地说,还有一个就是中医的医德医风。中医的发展史证明,历代名医不仅有高明的医术,更具有高尚的医德,从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到清代的徐灵胎、薛生白乃至今天的尚天裕、郭维淮、李同生、刘柏龄等名医,他们的医德…  相似文献   

7.
藏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两千多年历经沧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造就了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是青藏高原人民智慧的结晶。传统的藏医医德又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学对医德修养十分重视,在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关于医德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内容涉及医者与病人、医生与医生、医者与病人亲属、学医者与老师、以及医者本人的品行、道德和业务修养等。通过研究、学习传统藏医医德,对指导当今的医德医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藏医医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必然受到社会、历史、生产方式、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宗教哲学和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些不足和局限性。所以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传统的藏医医德,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应当认真地加以分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医德有三大思想特征: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精诚合一、德术并重;修身养性、守“道”防病。中国传统医德规范注重至意深心、普同一等、尊重同道、廉洁淳良等准则。实施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对培育中医院校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伦理医德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医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认同性和有效性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者意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思想精髓,与“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一样,在中医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抹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它本身内涵的转变,我个人认为,我们提“医者意也”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强调中医理论的神秘性、治疗方法的灵活性、医家的悟性。换言之,中国传统医学的神韵,就蕴涵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那么一种“可以意会,难于言传”的味道当中。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我们沉溺于中医理论旧有的辉煌,而不愿意正视其固有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胡兵 《中医教育》2012,31(5):78-80
墨家兼爱利民的大爱、行侠仗义的善举、无私奉献的品格、以苦为乐的情怀、尽职尽责的操守、精研技艺的素养,以及师古创新的治学理念,在我国的历代名医身上都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国传统医德的精华非常吻合.而墨家的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也为历代中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可谓“墨以医显”“医中有墨”.研究和借鉴墨家思想,有助于厘清和弘扬我国的传统医德思想,促进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现代医学统计学中相关与回归的方法研究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中药物的用量规律,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种方法。中医历代医药学家经典著作中药物的用量是否有规律性,国内外医者都有论述,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曰:“药味要紧,分两更要紧。”近代也有医者曰:“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中医治病的巧处在量上。”日本渡边熙也曾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真是如此?本文以清代名医傅青主所著的《傅青  相似文献   

14.
孙悦 《江西中医药》2021,52(10):1-3
李梴的《医学入门》是明代以来颇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医学入门》卷末所附的"习医规格",集中反映了李梴的医德思想.其医德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李梴传承弘扬了历代医家传统医德之精华,在"习医规格"中提出了对习医者基本素养的要求及医疗行为的规范,为后世医学道德体系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李梴医德观("仁爱济世""行医以礼""诚实不欺"等)凸显了医学人文当代价值,对当下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对现代中医教育具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将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期名医为:王佩娟、王建伟、王培民和王瑞平。  相似文献   

16.
略论儒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奉为正统,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庸”哲理不但影响了中医协调观的形成,还启发了治疗学上“度”的把握,儒家推乾元的思想导致了中医“贵阳重火”理论的产生,而儒家学的积极入世、注重社会人事的思想又引导中医重视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此外,儒家的仁义思想哺育了历代医家的高尚医德。  相似文献   

17.
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阐发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学流派及名医思想的课程。该课程以历代名医为主线,渗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推陈破旧的创新精神与济世救人的仁医情怀。这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医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曙 《江苏中医药》2022,54(1):14-15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期名医为:陆曙、陆生勤、陆启滨、张晓春。  相似文献   

19.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期名医为:尤建良、卞卫和、方祝元和孔薇。  相似文献   

20.
济宁名医孙镜朗先生,少年即立志于中医事业。1929年曾参与抵制旧国民政府提出的“废止中医案”,1934年赴南京拜名医石云轩先生为师,并经南京中央国医馆考核,获“国医”资格。曾先后在济南、南京、济宁等地行医。建国后,先生担任山东省中医研究班著作审核组组长,提议并主持编写《黄帝内经白话解》。1962年,被济宁市政府确认为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