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波 《理论界》2006,29(7):224-225
“社会资本”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社会资本”概念。但是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比较混乱,一些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影响我国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既然“社会资本”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那么详细了解西方的“社会资本”概念对于我国社会资本理论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西域”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域,是我国汉文史籍对于我国古代西北边疆地区的专门称谓。学术界诸凡研究新疆地理、历史、民族者,多已习惯这样一种套语:新疆,古称西域,西域有广义、狭义之分等等。然而仔细分析,这里西域所指,是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文化概念,抑或是历史概念?无论是从其内涵以及逻辑结构上都不是很清晰,从而导致概念混乱而难以自圆其说。显然,我们要拓展西域史地研究的范围,就须正本清源,先将这一称谓之概念及其内涵搞清楚。“西域”首先是一个历史概念“西域”之称谓初在汉代出现于我国史书里,迄清季为新疆替代,具有比较严格的使用时间范…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过程”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过程”一词在我国近年来的民族研究文章中多有出现,但对这个特定术语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本身尚缺研究。本文愿就此谈两个问题。一、“民族过程”的使用和借鉴意义“民族过程”是来自前苏联的一个学术概念,其俄文是和但后者确指“现代民族过程”或“现代民族发展过程”,外延小于前者。故不论是前苏联学术界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学术界,一般地论及“民族过程”是指。它的英文对应词是EthnicProcess。这即是说,作为学术概念的“民族过程”,一般指泛义“民族”意义上的民族过程。民族过程理论在前苏联学术界的出现历史并不太久…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扼要地提出了“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的思想,经典表述了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理论.传统教科书和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序言》中“古代的”生产方式表征的就是奴隶社会.但是,通过大量研读马克思原著,我们发现,用“奴隶社会”来表达亚细亚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是对马克思原著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概念,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日益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末所提出的“小康”概念,堪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造新概念的典范.仔细分析这一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及民族命运的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背景因素,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小康”概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指向的理解、认识和把握,而且可以从方法论意义上总结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概念形成的基本路径与方式,从而对于我们不断概括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概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郭声波 《江汉论坛》2023,(3):125-128
<正>一、西文两种“民族”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使用从清末至今,“民族”在中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内涵非常广泛,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语源来自英文词根“nation”,如体现历史概念的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体现生活概念的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体现社会概念的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当近代以来西方殖民帝国将世界瓜分完毕之后,人们又习惯将世界各地人群按稳定国别(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划分,如法兰西民族、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日本民族等。这类民族很明显都是以国家为纽带结成的人群,亦即基于国家认同形成的政治人群,有人称其为“国民民族”。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侧重于阐释“清”的诗学内涵 ,同时对于“清”在诗学中的特殊位置、确立以及展开进行了分析和勾勒。作者认为 ,“清”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既是构成性的概念 ,与诗的本质论、创作论相关 ,又是审美性的概念 ,与诗的风格论、鉴赏论相联系 ;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 ,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典艺术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 ;“清”在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分别被注入和赋予了各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具有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基本内涵 ,就其正价部分而言 ,是诗歌语言的明晰省净 ,诗人气质的超脱尘俗 ,立意与艺术表现的新颖 ,此外还有意境和情趣的凄冽和古雅等 ,而其负价部分 ,则是单薄浮弱 ;“清”在诗学史上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审美概念 ,有广泛的包容性 ,其派生能力极强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这一概念的衍变和内涵 ,是今后古典诗学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淮河文化"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柱  洪永平 《学术界》2006,(4):183-188
借助地方(区)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的强烈意识让“淮河文化”概念破土而出,但如何科学地理解认识与界定它,学术界目前所作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去说一种文化概念的成立是合适的;(二)淮河文化概念可以成立的依据、历史文化发展的阶段与内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初步研究使我们深信,“淮河文化”概念的提出对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教育”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少数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派生的产物,是同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卫生等概念并列的。它的提出和使用,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充实和丰富了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内容。从它被明确提出和正确地使用以来,它就成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教育又是中国全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口众多的汉族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民族形成及其演变、民族识别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传播媒体和学术界用词语的混乱等问题作了一番审视后认为,如何理解“民族”的固有内涵,今天做进一步的探讨仍有积极意义。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利用各种手段早已把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人们共同体卷进了现代民族的旋涡,从而否定了“部族”说,主张把现存的民族共同体一律称之为民族,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可将迄今出现的人们共同体,划分为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辨析与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政治生活中,往往把“民族情绪”当作地方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帽子,动辄就给少数民族同志扣在头上。粉碎“四人帮”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民族理论方面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究竟什么是“民族情绪”至今未得到正确的阐明,从而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着混乱。在民族理论研究中如此(注一),在文艺评论中也有表现。有位少数民族文艺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竟然把有的领导人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作品横加指责的错误归结为“分不清正常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情绪的区别”。(注二)  相似文献   

13.
老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由于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同,因而意见也不一致。主张是唯物主义的人以为老子的“道”是自然界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是试图从无限的、无形的物质中来寻找万有的本源,这正是恩格斯在谈到希腊的唯物论者时所说“已完完全全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发生的唯物论了”。正因为如此,所以“道”不可能是具体的,特殊的,具有多样性属性的有限东西,而只能是一种普遍的和无限的东西,所以说,“道”是不可名,不可状的。主张这种意见的人又认为“其中有物”“精”“信”都是极细微的物质存在,而“夷”“希”“微”“惚”“恍”“窍”“冥”等都是这种存在的形象。主张是唯心主义的人以为问题不在“有物”“有精”等这些毫无疑问的唯物论因素,而在于理解世界本质的第一性和第二性时,是精神还是物质?他们认为“道”既是派生自然界的,先天地生的,那只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教科书的框架下和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的深刻影响下,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使用的“政治”一词逐步形成了“两概念一用法”三种形式:“狭义上的政治”“广义上的政治”和“作为形容词的政治”。“狭义上的政治”,即对“政治”概念的专业阐释,突出的是“国家”这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反映了中外学术界在概念使用上的共通性;“广义上的政治”,在政治理论课和国内政治生活中被大范围、经常性使用,对应的是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作为形容词的政治”,则是在中国语境下社会生活领域对“政治”一词的观念建构,强调的是修饰对象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强化专业建设、实现政治学词汇标准化的背景下,很有必要在学理层面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与使用进行规范,实现肯定中国理论话语必要的特殊性和与国外同行的可沟通性之间的平衡,实现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概念“宽泛”与“窄化”之间的平衡,从而在基本政治概念的使用上更加精准与合理。  相似文献   

15.
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说成是“少数民族经济”或“民族经济”,否定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地区性”,而强调其“民族性”的概念,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们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时期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认识,也不利于发展平等、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不断重构的历史概念,"中国现代文学"指涉了文学观念、文学样态和学科命名多个层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几度变化,形成了凸显和遮蔽反复纠缠的现象,这是不同时期学科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其实概念演变的背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国家的背景和何谓"现代"的追问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从文学角度和长时段来看,这种对"现代"立场的坚守其合法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一直被认为是“民族定义”的论述,究竟是不是普遍性的“民族”的定义,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再探讨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把斯大林的定义视为民族定义。如有同志认为,“不论是资产阶级民族或是前资本主义阶段的‘古代民族’,都具有民族的四个特征,只不过彼此间在这四个特征的特点上有所差异而已。因此民族的四个特征,仍然是识别我国民族族别的主要论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是由一九五四年“汉民族形成问题”的争论而引起的。当时,范文澜同志在《历史研究》发表了题为《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的文章,提出了汉民族形成的问题。范老认为秦汉时代的汉族已具备了形成民族的四个条件,汉族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民族。范老的文章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有的同志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对斯密“同情心”和“自利心”概念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情心”概念和“自利心”概念是斯密“两论”(《道德情操论》和《富国论》)最为重要的核心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核心概念作深入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 学术界大都认为,“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两个概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辩证法论集》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5页)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