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结膜滤过泡,探讨其对滤过泡形态和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78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行SL-OCT检查,获取滤过泡内部结构图像,使用设备内置软件进行测量,根据所得图像对滤过泡进行分析。结果在功能性滤过泡组中35/45(77.8%)眼观察到滤泡壁肥厚伴或不伴结膜下微囊泡或腔隙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组中只有4/24(16.7%)眼有此特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6/45(57.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只有5/24(20.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12/45(26.7%)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4/24(58.3%)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P<0.01)。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0/45(44.4%)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9/24(79.2%)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P<0.01)。另内口闭塞5眼全部出现在无功能滤过泡组(P<0.005)。结论SL-OCT通过非接触检查,可在术后各个阶段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滤过泡内部形态图像,为滤过泡功能的评估及形态分级提供参考,是一种有价值的滤过泡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裂隙灯适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L-OCT),观察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结膜滤过泡,探讨其对滤过泡形态和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78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行SL-OCT检查,获取滤过泡内部结构图像,使用设备内置软件进行测量,根据所得图像对滤过泡进行分析.结果 在功能性滤过泡组中35/45(77.8%)眼观察到滤泡壁肥厚伴或不伴结膜下微囊泡或腔隙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组中只有4/24(16.7%)跟有此特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6/45(57.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只有5/24(20.8%)眼有巩膜瓣周围低反射区(P<0.005).在功能性滤过泡中12/45(26.7%)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存在,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4/24(58.3%)眼有巩膜瓣上高反射区(P<0.01).在功能性滤过泡中20/45(44.4%)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而在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有19/24(79.2%)眼巩膜瓣下滤过通道不见(P<0.01).另内口闭塞5眼全部出现在无功能滤过泡组(P<0.005).结论 SL-OCT通过非接触检查,可在术后各个阶段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滤过泡内部形态图像,为滤过泡功能的评估及形态分级提供参考,是一种有价值的滤过泡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20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4周功能不良的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3.6±2.7)mmHg,分离后眼压为(13.1±2.9)mmHg。随访结束时具有功能性滤过泡的眼压为(12.4±3.1)mmHg,失败滤过泡经按摩及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5.3±3.6)mmHg。分离后滤过泡形态,16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2眼表现为局限肥厚性,2眼无滤过泡形成。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一切口式 )与白内障、青光眼分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36例 (4 0眼 )其中一切口式 1 8例 (2 2眼 ) ;分期手术 1 8例 (1 8只眼 )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的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平均眼压 :一切口组为 2 2 .1 4mmHg ,较术前眼压降低 4 .4 8mmHg ;分期手术组 ,术后平均眼压 1 8.71mmHg ,较术前眼压降低1 .4 2mmHg ,两组手术前、后眼压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t =0 .1 4 4 ,P >0 .0 5 ;t =0 .5 4 1 ,P >0 .0 5 )。术后滤过泡 :一切口组 ,1 0只眼 (4 5 .4 % )为Ⅰ型 -Ⅱ型滤过泡 ,1 2只眼 (5 4 .6 % )为Ⅲ型滤过泡。分期手术组 ,1 4只眼为Ⅰ型 -Ⅱ型滤过泡 ,4只眼为Ⅲ型滤过泡。两组滤过泡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0 ,P <0 .0 5 )。结论联合手术的一切口术式虽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但易使滤过泡瘢痕化 ;分期手术虽不经济实用但可保障有效的滤过功能 ,因此要正确掌握两种术式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滤过泡形成不良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50例青光眼患者行标准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其滤过泡形成情况并分类。结果:术后早期31.3%患眼出现滤过泡形成不良,术后6个月时60.9%患眼滤过泡形成良好,39.1%患眼滤过泡形成不良。结论:滤过泡形成不良与眼内眼外等多因素相关,应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多环节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  相似文献   

7.
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结膜下注射治疗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无滤过泡6眼;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类型青光眼68例71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的疗效及护理。结果68冽71眼眼压控制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Ⅰ型滤过泡39眼,Ⅱ型滤过泡28眼,Ⅲ型滤过泡4眼,Ⅳ型滤过泡0眼。功能性滤过泡67眼,占94.37%。结论采用丝裂霉素C及调整缝线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加强相关护理,能有效控制眼压水平,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新一代活体共焦显微镜(HRTⅢ/RCM)在细胞水平观察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滤过泡的组织学改变,研究滤过性手术的滤过机制及术后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对小梁切除术后的23例患者共28只眼行裂隙灯、眼压及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其中功能性滤过泡9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1眼,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后功能性滤过泡8眼。对滤过泡中微囊泡的大小、数量、结缔组织的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滤过泡中含有大量透明的微囊泡,而非功能性滤过泡中没有或仅有少许透明度较低的微囊泡;功能性滤过泡的上皮下存在比较疏松的结缔组织,但非功能性滤过泡中的结缔组织极致密;功能性滤过泡中出现新生血管的比例远远小于非功能性滤过泡。相比之下,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功能性滤过泡中含有大量较大的微囊泡,其上皮下结缔组织较疏松,各层组织内均可见大量高反光颗粒。结论: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能够对结膜滤过泡进行诊断成像,是一种与来自离体组织学检查结果完全吻合的新的活体检查方法,对将来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拨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疗效.方法 对76例(86眼)因青光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后2~6周滤过泡功能不良者,进行针拨联合MMC 0.2 mL(0.04 mg)结膜下注射,平均治疗1.88次,观察眼压、滤过泡和副作用,并随访6个月.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2~6周,低平肥厚充血型滤过泡50眼,包裹型滤过泡32眼,无滤过泡4眼.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后6个月,61眼变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微囊状泡24眼,平坦弥散型37眼;无滤过泡6眼;低平肥厚滤过泡6眼;包裹型滤过泡13眼.治疗后3个月时平均眼压(15.2±6.1)mmHg,57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86.1%;治疗后6月时平均眼压(15.7±6.7)mmHg,51眼降压显效,17眼降压有效,总有效率为79.1%.结膜下出血21眼,无前房变浅或低眼压、伤口渗漏和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针拨联合MMC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是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 5 4例 (5 4眼 )手术方式、结膜滤过泡、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治疗组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 30例 (30眼 )眼压从术前 4 2 91± 2 0mmHg降至手术后 19 5±4 7mmHg ,结膜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 19例 ,术后并发症浅前房 1例。对照组 :在传统小梁切除术基础上应用抗增生药 (MMC)治疗 2 4眼 (2 4例 )眼压从术前 4 3 15± 18 75mmHg降至手术后 2 1 15± 12 16mmHg。结膜滤过泡 :薄壁大囊泡扁平、弥散滤过泡 14例。术后并发症 :结膜伤口渗漏 7例 ,滤泡相关性眼内炎 3例 ,浅前房 2例 ,角膜结膜毒性反应 2例 ,远期薄壁滤泡渗漏、感染和眼内炎 5例。结论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少 ,方法安全可靠 ,远期效果好 ,是难治性青光眼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48例(68只眼)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与眼压的关系。随访时眼压控制在2.8kPa以下者,在滤过泡明显的18眼中有15眼,占83.33%;滤过泡扁平的26眼中有21眼,占80.77%;无滤过泡的24眼中有18眼,占75%。滤过泡明显与滤过泡扁平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滤过泡与无滤过泡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滤过泡的有无与眼压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早期滤过泡形态与24h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8例,均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1个月对滤过泡形态进行评价,检测24h眼压。结果不同滤过泡高度、范围、血管分布、渗漏试验等级的24h眼压波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组与对照组24h眼压波动值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术前眼压、滤过泡高度、滤过泡范围、滤过泡血管分布及滤过泡微囊结构与术后24h眼压波动值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滤过泡高度、滤过泡范围分级及滤过泡微囊结构是术后24h眼压波动值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早期滤过泡形态与术后24h眼压有关,滤过泡高度、滤过泡范围及滤过泡微囊结构对24h眼压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滤过泡脱垂会伴有许多并发症(例如过度滤过、眼内炎及角膜浅凹形成)。氩激光治疗该类滤过泡已见诸报道。本研究使用双倍频N d:YA G激光治疗3例患者共3只眼出现的大滤过泡,使用龙胆紫标记滤过泡表面并增强激光吸收。激光治疗点穿过滤过泡表面。术后3只眼滤过泡均缩小并重塑形态,眼压保持正常,提示滤过泡仍然维持滤过功能。使用双倍频Nd:YAG激光治疗大滤过泡脱垂@SonyP.$E7,Ayur Vigyan Nagar, New Delhi 110049, India Dr. @KumarH. @PushkerN. @张磊…  相似文献   

15.
改良巩膜瓣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志福 《当代医学》2011,17(4):37-3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改变巩膜瓣厚度及缝合位置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62例80眼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作2/3厚度板层巩膜瓣,深至棕黑板层,缝合位置上移1mm;随访2~3年,观察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80眼中,有功能弥散滤过泡64眼,有功能扁平滤过泡12眼;无功能包裹性泡4眼,瘢痕化无泡0眼,术后7d眼压平均为7.8mmHg,术后24个月眼压平均为16.6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厚度及缝合位置,可减少滤过道粘连瘢痕化,维持长期较好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性术后远期眼压的高低、视功能的好坏 ,其关键取决于术后滤过泡功能性滤过的情况 ,若滤过泡形成瘢痕化 ,易使滤过泡局限引起功能丧失及眼压升高 ,从而导致手术最终失败。眼球按摩是常用于提高青光眼术后成功率而可反复使用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我科自 1991年以来 ,对 4 2例患者 5 7只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 ,采用眼球按摩进行辅助治疗 ,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眼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 2例患者共 5 7只患眼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9~ 80岁 ,平均 5 4 .5岁 ;汉族 30例 ,维吾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定量丝裂霉素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中抗增殖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48例(66只眼)分两组,用药组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6.6ug应用;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比较两组术后滤过泡存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用UBM检查滤过泡形态及浅前房原因,OCT检查黄斑水肿。结果:用药组33只眼,术后3个月时3只眼滤过泡囊样变。UBM检查1年时31只眼滤过泡形态良好,2只眼包裹瓣下有潜腔。术后Ⅱ°浅前房1只眼。UBM示睫状体浅脱离。对照组术后1年滤过泡粘连8只眼(P=0.039)。2只眼囊变。25只眼滤泡形态良好。术后浅前房Ⅱ°4只眼,UBM示2只眼睫状体脱离。术后1年眼压用药组15.88mmHg±2.64mmHg,对照组15.52mmHg±2.45mmHg。OCT检查无黄斑水肿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小剂量应用丝裂霉素滤过泡形成率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2-14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复合小梁切除术)30眼和B组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0眼,观察两组病例手术后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早期1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12个月两组对比,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B组高(P12mmHg以上,前房正常,滤过泡平,可以按摩,使眼压降至8mmHg左右,滤过泡更隆起些,暂不拆线。但如果眼压不易按摩下来,术后第一天就可拆线。根据眼压水平、滤过泡功能形态、前房情况,控制性拆除外置缝线,同时配合滤过泡旁按摩;若眼压、滤过泡、前房深浅一直比较理想,可在术后4周再拆线。两组术后均使用局部抗生素、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重复性滤过手术治疗复发性青光眼中 ,抗滤过泡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 :滤过手术中一次性使用MMC ,浓度为 0 .4g·L-1,时间为 4min ,治疗的 12眼 (MMC组 )与未使用MMC治疗的 15眼 (对照组 )进行比较 ,术后随访 2年。结果 :MMC组手术成功率为 75 % ,对照组为 3 3 .3 % ,P <0 .0 5 ;功能性滤过泡眼数MMC组为 8眼 ,对照组为 6眼 ,P <0 .0 5 ;术后浅前房与前房出血各 1例。结论 :MMC能抑制滤过泡瘢痕形成 ,提高手术成功率 ,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39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35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眼压正常,4眼因形成无功能滤过泡眼压失控。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纤维瘢痕化,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