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心凤  蒋道满  谢春意 《真空》2005,42(3):35-39
研究超高真空材料的升温脱附谱对于获得超高真空、提高极限真空度和指导真空系统的烘烤除气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设计并加工了研究超高真空升温脱附谱的实验设备,并用此设备测量了真空系统结构材料不锈钢、无氧铜和铝合金的升温脱附谱.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微、痕量有害金属智能电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专家验收。该项目建立了多种重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将纳米材料作为增强单元修饰在电化学系统的电极表面,实现了重金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项目组同时还研究出一套适用于RoHS限制使用的有害金属离子及临床医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极高真空残气分析质谱计的性能要求,以及影响极高真空残气分析的若干因素。 影响测量下限的因素是软X射线和其它辐射引起的光电发射和电子碰撞脱附(EID)。与X射线不同,电子碰撞脱附效应除和真空系统的历史、气体组分、电子流等因素外,还和离子源的结构有关。如果仪器设计和操作不当,EID效应将给测量带来很大误差。热阴极的存在是导致真空系统组分改变的主要原因,必须选择工作温度低的阴极材料。 一、引言 极高真空界限的划分至今还不统一。若从真空获得和测量的角度来看,将低于10-12托(10-10帕)的真空称为极高真空是较为确切的…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脉冲调制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方法的原理,同时给出该法进行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测量的实验及结果,与传统的直流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方法相比,使得测量设备简化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使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测量拓展到高真空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真空》2017,(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微控制器的真空测量及控制系统。系统由ARM微控制器、ADC采集电路、CAN通讯接口、HM-TRP无线收发模块、上位机和真空规组成。将其应用于四极杆质谱仪,能同时测量接口、离子传输和四极杆三个部分的真空度,并据此实现了仪器单元的级联控制和仪器的流程控制;同时,将各个部分的真空度上传至上位机显示以及通过无线模块传送至显示终端进行显示和控制。将该系统应用于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PlasmaMS 300仪器,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准确且稳定地实时监测仪器的真空度,确保了仪器的正常工作及关键部件的安全;同时,部件间的级联控制和整机流程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离子型全氟表面活性剂在汞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对若干典型电还原反应的影响,并与相应的碳氢链表面活性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零电荷电位附近,两类表面活性剂均以憎水链吸附于电极表面,由于全氟链的吸附活性弱于碳氢链,其对电极表面的屏蔽作用及对电极反应的阻碍均较弱。在负极化区,憎水链脱附,亲水基团吸附于电极表面,这时两类表面活性剂对电极反应的阻碍作用一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非离子型金属表面活性剂在汞电极表面吸附行为及对若干典型电还原反应的影响,并与相应的吸氢链表面活性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零电荷电位附近,两类表面活性剂均以憎水吸附于电极表面,由于全氟链的吸附活性弱于碳氢链,其对电极表面的屏蔽作用及对电极反应的障碍均较弱,在负极化区,憎水链脱附,亲水基团吸附于电极表面,这时两类表面活性剂对电极反应的障碍作用一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BEPC储存环真空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海义 《真空》1994,(3):35-40
本文描述了BEPC储存环真空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为了使储存环中正负电子的寿命达到8—10小时,要求真空系统的动态压强低于3×10-9Torr。储存环真空系统的主要气载是由同步辐射光与真空盒壁相互作用产生的。由于弯转的铝真空盒具有容易加工、高的热导性和低的放气率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真空系统。110L/s的涡轮分子泵机组把系统预抽到10—6Torr左右,主抽泵是工作在弯转磁场中的分布式溅射离子泵。500L/s的溅射离子泵安装在特殊的部位,如高频腔,静电分离器以及物理实验区等.100L/s离子泵每隔6.5米安装一台,当分市泵不工作时用来维持系统真空.八个全金属闸板阀把真空系统分成八个部份。为了减少由于高次模造成的束流能量损失,要求真空系统光滑过渡。  相似文献   

9.
在轨运行的卫星容易受到分子污染影响,造成光学、热控等系统敏感表面性能退化,因此必须对分子污染进行控制。分子污染主要来源于材料放气,典型分子污染成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硅氧烷类,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在敏感表面的吸附和脱附规律。本文建立了分子污染物吸附脱附试验系统,由污染物蒸发池、真空低温系统和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测量系统组成。建立了试验方法,利用阶梯升温的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测量得到平均粘附系数。利用上述试验系统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典型污染成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粘附系数。对3种工程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找到了与实验数据符合最好的模型。对污染物在表面的脱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提出多层吸附时可以采用蒸发速率公式计算脱附速率。最后对实验系统未来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超高真空下用四极质谱计来测量粉末样品热脱附谱的实验方法,并用它得列了电解银催化剂表面吸附氧以后的热脱附谱。实验表明,氧的热脱附谱峰位发生在300℃附近,且随升温速率β增大而增加。由谱峰形状的对称性和峰位随初始覆盖度增大而下降,可判断它是二级脱附,计算得到的脱附活化能为42 kcal/mol。  相似文献   

11.
托卡马克装置中存在强磁场、强电场,放电过程中真空度变化迅速。为满足这种特殊环境的真空测量要求,开展了抗强干扰快速测量真空规及仪器的研究。快规使用平板电极结构,在普通热阴极电离规管的基础上增加了调制极;仪器电路除完成稳发射、为加速极供电、离子流放大等基本功能外,它可以提供更大的灯丝电流,为调制极提供周期性脉冲电压,离子流和电子流放大器、调制/解调电路和锁相环电路相互配合,确保快速准确测量。仪器的主控制单元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可以设定系统运行的相关参数,离子流、发射电流、灯丝电流可供主控单元采集,以配合完成自动调整和相应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诱导脱附是近年来在真空科学与表面科学领域内的热门研究课题。它不仅作为研究和探讨原子激发过程以及电子能量传输机制的有效手段,而且已经逐渐成为获取表面和界面结构、状态等信息的有效方法。“信号调制法”是利用脉冲电流能量调制的电子探束取代传统的直流电子探束,并通过测量电子诱导脱附产物引起的压强变化量,来研究电子诱导脱附的新方法。本系统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从理论上对该方法带来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碳纳米管(CNT)阴极电离规的综合性能和实用性,本文利用离子光学模拟软件SIMION3D8.0和CAD建模软件构建了CNT阴极电离规的物理模型,且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电极结构参数对CNT阴极电离规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阴极基座直径、门极尺寸产生不同的电子运动轨迹;电子运动路径随着外屏与阳极栅网之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电子逃逸率随着门极和阳极顶部间距的减小而逐渐增大;聚焦孔直径对正离子的收集影响显著,且气相离子/电子激励脱附离子收集比率在收集孔直径约为2 mm时达到最大。故选用合适的电极结构参数能有效地提高CNT阴极电离规的总体性能,延伸其真空测量下限。  相似文献   

14.
§2.1热脱附 吸附分子在热能量作用下释离表面的热脱附(即通常的表面脱附)与表面吸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固一气界面上是同时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吸附速率超过脱附速率时就呈现气体在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反之,就呈现脱附现象。如果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就达到了吸附平衡,这时单位时间落在表面上并被吸附的分子数与自表面上重新释出的分子数相等,即在真空系统的排气过程中系统内压强不断降低,上 相应减小,破坏了表面上的吸附平衡。脱附的气体使表现的系统抽气速率降低,并最终构成了限制极限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脉冲调制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方法的原理 ,同时给出该法进行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测量的实验及结果。与传统的直流电子探束测量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方法相比 ,使得测量设备简化的同时 ,有效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使电子诱导脱附阈值能量的测量拓展到高真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锂化壁处理/液态锂第一壁可为托卡马克装置提供良好壁条件,但存在燃料滞留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氢同位素在液态锂中的脱附特性。本文设计了液态锂中气体吸附/脱附系统,开展了氘气在液态锂中的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脱附过程,通过采用微调阀调整进气速率的方式标定不同氘气分压下的系统抽速,计算了热脱附过程中气体的抽除量。结果表明,氘气在液态锂中的脱附峰温度在481℃附近,脱附的氘气仅有约36%被抽气系统抽除,剩余部分被壁面冷凝的锂重新吸附。该研究可为深入分析氘在液态锂中的脱附行为奠定良好基础,为未来解决液态锂中的燃料回收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用热脱附谱(TDS)对不同表面处理的富La混合储H2合金MlNi4Co0.6Al0.4粉末样品进行H2气吸附和脱附特性的比较和研究。未经表面处理的粉末样品,只测到一个H2脱附峰(α峰),脱附温度在400K左右;经6molKOH溶液,在80℃下处理6h的MlNi4Co0.6Al0.4粉末样品,有2个H2热脱附峰(β峰和γ峰),脱附温度分别在540和630K处;而用6molKOH+0.02molKBH4溶液处理后,则有3个H2热脱附峰(α峰,β峰和γ峰),脱附温度分别在400,530和640K处。TDS研究表明,热碱加还原的处理使材料表面对H2气吸附的活性和容量提高,并使各个吸附态的扩散和转变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8.
利用范氏力将单壁碳纳米管样品组装到钨针尖上,用FEM/FIM对同一碳纳米管样品用热处理方法和场脱附方法进行了研究。场离子显微镜是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尖端表面分析工具,由场离子像推测这次组装的样品是由三根单壁碳纳米管突起组成的碳纳米管束。清洁碳纳米管束样品的场发射像和场离子像有极好的对应关系。场脱附后的碳纳米管束的场发射特性较好地符合Fowler-Nordheim场发射模型。通过比较碳纳米管束吸附态和热处理后以及场脱附后的Fowler-Nordheim曲线的斜率变化,得出碳纳米管束样品逸出功的变化,再结合场发射像的变化推断出场脱附与热处理结合是一种较理想的获得清洁碳纳米管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程序升温热脱附方法测量CO吸附在SrO表面的脱附谱.实验结果表明,SrO吸附C^18O后,在升温过程中可通过氧的同位素交换生成C^16O而脱附,同时伴随少量C^18O的直接脱附,其波峰温度分别为430 K和420 K,属于二级脱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热脱附谱 (TDS)对不同表面处理的富La混合储H2 合金MlNi4 Co0 6Al0 4 粉末样品进行H2 气吸附和脱附特性的比较和研究。未经表面处理的粉末样品 ,只测到一个H2 脱附峰 (α峰 ) ,脱附温度在 40 0K左右 ;经 6molKOH溶液 ,在 80℃下处理 6h的MlNi4 Co0 6Al0 4 粉末样品 ,有 2个H2 热脱附峰 (β峰和γ峰 ) ,脱附温度分别在 5 40和 6 30K处 ;而用 6molKOH 0 0 2molKBH4 溶液处理后 ,则有 3个H2 热脱附峰 (α峰 ,β峰和γ峰 ) ,脱附温度分别在 40 0 ,5 30和 6 40K处。TDS研究表明 ,热碱加还原的处理使材料表面对H2 气吸附的活性和容量提高 ,并使各个吸附态的扩散和转变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