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12例临床分析曲凡,曹伟娟,孟凡 附属四院儿科(050011)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体征,为探讨病理性黄疽的原因与转归,本文对1984~199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且1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疽进行回顾性分析。ill...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黄疸足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疽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疽、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l/L或黄疽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原因多变而复杂,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分析及临床观察,对病因进行干预并及时治疗,减少危害是预防或减轻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血胆红素值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值,监测每日经皮胆红素值(TCB),将新生儿按脐血胆红素浓度分<30μmol/L;30~40μmol/L;40~50μmol/L;>50μmol/L,共4组。比较4组新生儿TCB值及病理性黄疸例数,对脐血胆红素浓度预测新生儿黄疽进行分析。比较黄疸组新生儿和非黄疸组新生儿临床特征。结果随着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各组新生儿TCB、TSB值增高,病理性黄疸例数增高,脐血胆红索浓度用于预测新生儿黄疽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黄疽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值显著高于非黄疸组(χ2=45.28,P<0.01)。经皮胆红素值与脐血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r=+0.871,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能够对新生儿生前已具潜在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予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病理性黄疸.引起黄疽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症可致核黄疸,一旦发生核黄疸,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1].因此及时寻找病因,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为了解新生儿黄疽病因情况,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00例的临床情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黄疸的病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直接威胁小儿生命,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及时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我院120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海燕 《中外医疗》2009,28(18):128-128
目的观察中药浸浴加抚触促进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消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黄疽新生儿按住院单双号分观察组(S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常规光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光疗及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浸浴加抚触。中药浸浴于每天晨间护理沭浴后以退黄中药外洗方剂水煎液浸浴10~15min,抚触于每天光疗中间行腹部抚触及光疗完毕沭浴后行全身抚触,观察比较2组黄疽消退情况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每天治疗后微量血测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浸浴加抚触能加速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消退,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大约50%足月儿和SO%早产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疽。病理性黄疽也不少见,如果足月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05Pmol凡,早产儿超过256vO01/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多数间接胆红素增高,若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引起胆红素脑病。我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高间接脸红素血症290例,分析如下。亚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我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930人,其中高间接胆红素血症290人,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2.07%,年龄为出生后Zh~28d。其…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94年5月~1997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新生儿病理性黄值退黄时间较单纯西医组明显缩短,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92例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疽诊断标准(见左启华主编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①黄疽出现早,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疽进展快,悦清胆红素浓度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值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26~34μmol/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4周末肉眼观察仍有黄疸或黄疽退而…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是常见症状之一,重症可危及患儿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由于山区医疗条件限制难以普遍实施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等治疗。我院采用中药制剂茵栀黄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黄疽。其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和喂养方式等有关。发病以早产儿、母乳喂养儿居多。母乳喂养且未发现致病因素的占80%。成人血清胆红素超过34μmol/L出现黄疸,而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要超过85μmol/L。“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疽是相对的,不能人为的依靠血清胆红素值把二者分开。个别“生理性”黄疸可因胆红素高到一定程度而造成危害;某些“病理性”黄疸也可因胆红素不高而相安无事。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疽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新生儿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紊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危害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和进度,并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因为黄疸的性质是可以转化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在监护中出现很多的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护理与观察中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疽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  相似文献   

13.
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疽中,最严重的是核黄疽。应用光照疗法,可降低血清中间接眼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疽的发生。光照疗法是通过光的作用使间接胆红素氧化成无毒的水溶性产物一光一氧化胆红素,迅速从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是一种防止核黄疽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现将光照疗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治疗前准备光照方法分为单面光照和双面光照法。光疗前要先调节光疗机箱内温度为28~33℃,箱内相对湿度为50%~60%,新生儿光疗前要洗澡,剪指甲,称体重,测体温、心率,了解大小便及喂养情况并做详细记录.用黑纸遮盖新生儿的眼睛,加以保护。用丁…  相似文献   

14.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由婴儿期(包括新生儿)起病,伴有黄疽、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症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预后差异较大。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6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现就有关病因与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疽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的胎龄、不同的日龄、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手段不尽相同。2008年1~10月我科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观察其临床特点,给予蓝光治疗,对光疗前后经皮测黄疸值、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11间80例新生儿黄疽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护理,80例新生儿患儿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积极开展全面护理,有助于新生儿黄疽的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疽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邹娜  郭安英 《海南医学》2005,16(10):136-136,63
目的 探讨母婴G-6PD缺乏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产检及生产的孕妇和新生儿G-6PD筛查的结果以及其中新生儿黄疽发病率、诱因、诊治情况及母耍预后。结果 新生儿G-6PD缺乏患者中黄疽的发病率为47.83%.48.39%,高于同期新生儿黄疽发病率。感染是新生儿黄疽的主要诱因。结论 孕期完善夫妇双方G-6PD的筛查,及分娩后对新生儿G-6PD的筛查,防治新生儿感染,有利于预防新生儿黄疽,特别是核黄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广东医学》2006,27(4):546-547
目的 探讨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疽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0例参加游泳与抚触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5—21h;观察组新生儿6~7d血胆红素比对照组低1.8—65.2μmol/L;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疽症状轻且持续时间短,10d后症状全部消失,血胆红素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游泳与抚触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症状,防止病理性疸的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6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珍 《重庆医学》2008,37(11):1263-1264
新生儿黄疽足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60%~80%的正常新生儿可能在生后2~3d出现黄疸,持续1~2周可自然消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引起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故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