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吕承全教授治疗急型黄疸性肝炎经验彭勃,吕宏生河南中医学院主题词黄疸/中医药疗法,急性病/吕承全/中医师吕老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虽有阴黄、阳黄之分,但临床所见阳黄居多。在实践中,创立了一套辨证治黄疸(阳黄)的方法:1初期主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恶心欲...  相似文献   

2.
吕承全治疗痛风经验总结吕宏生,彭勃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吕承全,/中医师,痛风/中医药疗法,医案吕承全教授业医50余年,善治内科疑难杂病,学验俱丰,今将吕老治疗痛风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1湿浊化热清热利湿冶其标痛风多由肾气...  相似文献   

3.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弄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北京地坛医院4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从时间上看,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10d-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坏死>2/3者,多不能存活;如坏死≤1/2,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经及时治疗,再生迅速,多数可望修复,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不难接轨;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人工肝支持系统(AIS)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9位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I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PT变化。结果 AIS治疗以后,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PT、预后均改善,但肝功能好转不明显。ALT、AST、TB、A/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但PT中住数由30.8S降为21.6S。最终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3例好转,1例治愈。急性及亚急性患者3例均好转或治愈,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仅有1例好转,但仍因等不到移植肝2月后死亡。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对急性、亚急性有一定疗效,临床可以试用,而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偏差,如无肝移植愿望则不应使用ALSS徒增医疗费用,但可以试用于围肝移植期赢得宝贵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终前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以5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底低于40%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5%(5/20)的漏诊率,并使33.3%(7/2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尖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众多,是肝炎的高发区,肝炎病的愈后效果差,一般的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可以发生肝组织较大面积坏死,临床上称“慢性重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有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型,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患者多在起病后2—4周内死亡,故将急性重型肝炎称为暴发性肝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及时早期的治疗和精心仔细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系统地运用整体护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美 《华夏医学》1999,12(6):694-695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但疗效尚不理想。我院于1994年4月至1998年12月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2例均系我院1994年4月至1998年12月同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8~66岁,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0~68岁,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18例。两组重型肝炎按功能衰竭分期,其中早期:治疗组10例,对照组4例;中期:治疗组14例,对照组5例;晚期:治疗组10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及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肝功能衰竭分期为:①早期:严重的全身及消化道症状,SB≥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②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组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2001—2007年的住院病人,年龄8~68岁,平均45.8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5例,慢性重型肝炎60例,均有病毒学指标,临床或病理确诊为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及特点,探讨HCV感染在重型肝炎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重型肝炎组织内HCV抗原。结果:肝组织内HCV抗原表达阳性率45%(9/20),其中慢性重型肝炎60%(6/10),亚急性42.9%(3/7),急性0%(0/3),HCV抗原仅在肝细胞内表达,可呈胞浆均质型、包涵体型和膜下型,9例肝组织HCV抗原表达阳性患者均混合  相似文献   

10.
吕承全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急性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之危症,以较大面积肝细胞坏死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发热,呕吐,呃逆,胁痛,重度腹胀及腹水,小便短少黄赤,咯血衄血,神昏谵语,肝功能严重损害。由于其病来势迅猛,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病情十分凶险,属中医“急黄”范畴。吕承全教授行医60载,擅长肝肾病诊治,对亚急性重型肝炎之诊疗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从师3年,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邪盛正衰,易成阴黄吕老认为,急黄亦有阳黄与阴黄之分。如辨证确属阳黄,多以自拟“解毒救肝汤”为主方(茵陈60g、栀子10g、黄连10g、大黄10g、金银…  相似文献   

11.
报告42例重型肝炎诱因分析,其中急性重型4例,亚急性重型12例,慢性重型26例,诱因以感染最多为见,其次为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以及产后大出血等,治疗中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对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抢救急性、恶急性重型肝炎成功的经验,了解存活患远期预后。方法:对自1977年以来抢救成功的急性重型肝炎2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59例,共88例的临床、实验室和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32例平均19年的远期追踪,对他们进行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劳动力的鉴定。结果:一早、四防、一支持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抢救存活远期预后良好,没有任何症状占74.2%,肝功能正常占87.5%,引起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主要与抢救中应用血制品而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乙型肝炎所致重型肝炎,在3个月-20年的时间内,70%的患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完全清除,96.8%的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抢救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是基础,不需太多费用,抢救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药品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普舒莱士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舒莱干(冻干人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普舒莱士治疗5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普舒莱士300U,ivgtt,qd,连续用药3d。测定治疗前后PT,KPTT,HPT,FⅦ,FX,FDP和DD。结果:治疗后急性重型肝炎PT,KPTT,亚急性重型肝炎KPTT显著下降(P<0.05),亚急性重型肝炎PT非常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慢性重型肝炎PT和KPT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重型病毒性肝炎HPT,FⅦ,FX,FDP和D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普舒莱士可改善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g静滴,前2wk2次,d,后2wk1次/d,共4wk。疗程结束后加用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结果18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好转,病情稳定,8例死亡。1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治愈,总有效率为73.3%(22/30)。结论膦甲酸钠、拉米夫定序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提高了存活率,防制了膦甲酸钠停用后的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2002年12 a间共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78(男68,女10)例,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2例,占同期重型肝炎的41.03%. 78例中,年龄12~71岁,临床诊断和分型参照2000 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5例,慢性重型病毒肝炎55例. 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的发生率见表1. SBP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高,急性重型肝炎次之,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低,但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吕承全教授诊治外感经验应用体会杨景亮,石景亮(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454100;焦作工学院)主题词感冒/中医药疗法导师吕承全教授,集《伤寒论》、《温病学》之精粹于一炉,结合现代医学概念,参以时令特点,创四季外感归属三型诊治模式,验之二十多年,恒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97例患者AFP升高49例(50.52%),急性重塑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97例中死亡50例AFP均值为(45.96±23.16)ng/ml,存活47例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P<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AFP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重型肝炎82例临床分析(摘要)袁有斌,王俊霞(青岛市传染病医院)1986~1992年收治老年重型肝炎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2.15:1.年龄最小6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64.5岁。急性重型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吉林医学》2011,(2):233-23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作用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分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18例,死亡率42.86%,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9例,死亡率47.37%,慢性重型肝炎9例,死亡率39.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脑水肿7例次,占77.78%,DIC4例次,占44.44%,电解质紊乱3例次,占33.33%;慢性重型肝炎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脑水肿6例次,占66.67%,上消化道出血5例次,占55.56%,肝肾综合征4例次,占44.44%。结论:脑水肿是重型肝炎的主要死亡原因,出血、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亦是重型肝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重型肝炎疗效。方法:15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疗效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4.4%,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77.1%,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0%、57.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可提高临床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