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蔡彩萍 《护理研究》2007,21(11):2972-2972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法,目前施行剖宫产术几乎均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术后需去枕平卧6h~8h再改用其他体位,仍作为其护理常规,主要目的是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实践,对205例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病人进行提早翻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外科手术中普遍采用 ,具有对病人生理扰乱小、操作简便、阻滞效果确切等优点。除胸、脑部危重病人需要全麻外 ,一般腹部以下手术均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我院 19972 0 0 3年共行硬膜外麻醉 4 0 0 0例 ,其中 2例发生硬膜外麻醉积气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下腔阻滞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硬膜下腔阻滞为硬膜外麻醉的少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左右。1995~2003年我院施行硬膜外麻醉7 192例,其中3例发生硬膜下腔阻滞意外,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52岁,体重65 kg。因右腹股沟斜疝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麻醉前测血压140/85 mmHg,心率70/m in,律整。经腰1~2硬膜外间隙穿刺顺利,回吸无脑脊液,气泡无压缩,尾向置管3 cm。开放静脉输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4 m l,5分钟后无脊髓麻醉征象,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6 m l。10分钟后患者自述胸闷、憋气,测血压80/50 mmHg,心率102/m in。测试阻滞平面上界达胸4,病人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4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并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SEA组的首次局麻药用量(0.75%罗哌卡因)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限制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首次后胸段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下降一个节段的时间无明显差异;CSEA组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闫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515-4515
硬膜外麻醉简便易行、安全性大、并发症少、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小,在临床广泛应用[1],其麻醉特点是以穿刺间隙为中心,向头侧和脚侧呈节段性阻滞。决定硬膜外阻滞范围的最主要因素是局麻药容量,决定硬膜外阻滞深度及维持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局麻药浓度,常规达到手术要求的局麻药初量为15~20 ml。现报道3例常规硬膜外穿刺,极小剂量局麻药产生异常阻滞平面,探讨其原因,为术中加强麻醉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5月到2003年12月,我们对1000例脊膜-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病例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措施提出讨论,以求进一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对患者安全,阻滞部位确切,效果可靠等特点,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硬膜下间隙阻滞,但其发生率较低,临床少见,我院近期发生硬膜外麻醉致硬膜下阻滞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刮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各种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作用,从而指导剖宫产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择本院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病例60例,其中硬膜外麻醉2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32例。对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术病例中采用硬膜外麻醉的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显效时间明显延长、阻滞效果显著下降(P〈0.05);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血压变化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压以及孕产妇无特殊情况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能是临床上剖宫产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麻醉导管拔管发生意外少见,我院近5年共行脊髓各节段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550例,出现导管拔管意外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CSEA的特点 该方法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双重特点。 1.1起效快 发挥腰麻的优点,一般2-5分钟即可产生麻醉效果。使用的麻醉药物不同,麻醉作用完全为5—10分钟,病人平卧后立刻测麻醉平面。麻醉平面达手术要求时,即可消毒铺巾。 1.2阻滞完全,肌肉松弛满意腰麻阻滞麻醉在脊髓水平阻滞感觉及运动神经故其阻滞程度较硬膜外阻滞麻醉要完全、彻底,肌肉松弛程度较硬膜外麻醉满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硬膜外阻滞的引进及全麻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同时低毒长效局麻药的出现及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使其并发症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对妇科手术的麻醉做如下改进:双针分间隙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与先前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的意外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0 a来共收硬膜外阻滞 2 86 6例 ,发生意外及并发症172例 (占 6 % ) ,为总结经验教训 ,就发生的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6 6 5例 ,女 12 0 1例 ,年龄 6岁~ 6 0岁者 2 0 2 3例 ,6 0岁~ 85岁 843例。手术部位包括胸、腹、腰、脊柱、四肢及会阴部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法。局麻药常用 3种 :12 %利多卡因 ,首次量 5 ml~ 18ml;2 1%利多卡因和 0 .375 %布比卡因混合液 ,首次量 5 ml~ 18ml;3 0 .5 %~ 0 .75 %布比卡因首次量5 ml~ 15 ml。老年、高血压、衰弱、低血容量患者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酌减。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17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孕妇80例,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SEA组)40例,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4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前、胎儿娩出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MAP降低程度和HR升高程度不明显(P>0.05);CSEA组阻滞显效时间快,麻醉平面达T8时间短,局麻药用量少,镇痛率100%,肌松满意度95%,且与E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具有起效迅速、用药量少和阻滞完善的优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是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丽  王泉云 《华西医学》2005,20(4):816-817
1956年,De Saram首次报告硬膜外阻滞过程,发生类似全脊麻的并发症,并称之为“超范围的硬膜外”[1].此后Boys等利用放射学检查,证实这种并发症实际上就是硬膜下阻滞[2].目前,硬膜外阻滞在我国仍是主要的麻醉方式之一,局麻药误入硬膜下间隙是其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随着对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扩散途径的逐步认识,该并发症似有增多趋势.但关于硬膜下阻滞,众说纷纭,尚无比较完整的概念.在此,作者对硬膜下阻滞的研究做一粗浅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联合阻滞麻醉中腰穿失败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具有许多优点。但随着其推广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点,如影响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的判断、可能产生金属微粒污染、CSF回流困难、腰麻后硬膜外置管困难或误入蛛网膜下腔等。现将我们联合阻滞麻醉中腰穿失败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患者术中的影响,并总结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术中体位和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17.
对硬膜外麻醉并发症11例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的经验教训,提高临床麻醉质控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对1985年7月-2008年9月收集的11例硬膜外麻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呼吸心搏骤停5例,脊神经损伤4例,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2例.引发医惠纠纷7例,经鉴定一级乙等医疗事故2例,医患双方协商赔偿5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截瘫1例,无后遗症5例.结论:必须加强临床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师处理麻醉意外的技能,减少麻醉并发症,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硬麻)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在我国,尤其是基层医院仍然是主要的麻醉方法;但其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一直是麻醉医师关心的课题之一。为此,本文总结和回顾了我院近期1000例硬膜外麻醉病人的麻醉过程,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因其具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小、阻滞效果肯定、术后麻醉并发症低,被麻醉医生认可并广泛应用临床。本文选用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在老年骨科手术应用,对其效果可行性总结,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病人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及可行性,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方法,随机先择15例硬脊膜穿破病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选用2%布比卡因或以0.75%布比卡因为稀释液稀释液将2%利多卡因至所需浓度,小量分次给药。于手术结束前行硬膜外腔生理盐水注射。结果:15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阻滞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很好地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