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呼吸内科病房中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分析呼吸内科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结果呼吸内科常见护理风险有坠床或跌倒、压疮、氧中毒等。结论在护理呼吸内科患者过程中,通过进行护理风险有效管理,可以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肖兴琼  于新玉 《西南军医》2009,11(5):970-97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ICU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医疗护理组织形式,主要作用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监护患者,以便及时地发现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心、肺、肝、肾方面)包括可危及生命的或可导致患者残废的严重变化。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因此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识别发现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事件,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发生,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发现护理潜在风险和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我院综合性ICU护理中存在的或潜在性护理风险问题对ICU风险的防范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贺江虹 《兵团医学》2017,52(2):74-75
目的:总结手术室的常见护理风险,分析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前后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为未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前(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210例病例;研究组为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预防措施(2016年年2月-2017年2月)的214例病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历,对围术期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统计。结果经统计,研究组的护理问题总发生率为5.14%低于对照组的13.8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事故的总发生率为1.87%,对照组的护理事故的总发生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为术后感染、操作伤害、操作不当、记录错误、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等,对手术室护理强化人员配置、完善制度可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对11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来自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三个方面。结论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风险告知制度等综合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引发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查找并综合分析,制定完善的产科管理制度,提出相应对策加以防范。结果:通过分析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可以提高产妇和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认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干部病房护理风险及对策,保障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对老年干部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造成风险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结论避免风险因素的关键是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红 《西南军医》2009,11(5):968-96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医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又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眼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也增大,分析眼科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眼的结构精细,即使轻微的损伤都能引起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医患双赢的局面,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琴  李辉  侯丹  江洁  周玉勤 《西南军医》2010,12(2):366-367
目的将依法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服务更趋完善。方法严格落实《护士条例》相关规定,增强法律意识,维护病人的合法权利、规范护理行为、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杜绝非技术风险。结果通过依法管理,减少了护理行为过失,有效地回避了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结论只有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常规、部门规章制度、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自觉守法、护法,维护护惠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方法选取儿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0例患儿资料(对照组),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针对性采取改善策略,统计优化护理服务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600例患儿(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并调查2组患儿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23例(3.8%),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2例(0.3%),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要重点避免滴速过快、药液外渗、用药失误、医嘱执行错误及锐器伤害等危险,保障患儿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杨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26-1227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制定有效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本专科近年的工作回顾,归纳总结各种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杜绝了相应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及应对风险能力,减少或避免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应对办法。方法:以我院儿科的护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将2009-01~2010-01本院儿科的护理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1-01~2012本院儿科的护理情况作为护理组,通过对两组间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对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及其防范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护理组绝大多数的护理风险事件要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想要真正降低护理风险,就必须要在全面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应对方案,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护理中应用的风险因素管理的效果.方法:对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比较实施管理措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9.54%,对照组总满意率为9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未出现投诉案例,对照组出现8例投诉,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24,P<0.05).结论:将风险因素管理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赢得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13.
陈苗  余玲波 《西南军医》2009,11(2):363-364
通过对老年病房常见风险因素的评估,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的规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视风险时段管理 减少护理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田耘  胡跃  杨明 《西南军医》2009,11(2):360-360
目的重视风险时段的管理,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方法通过对风险时段的管理,加强护士长的职能作用,重视护理质量分析及差错分析。结果通过对风险时段的认真管理,病人对科室的满意度提高至95%以上,风险时段发生的护理差错为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结论在工作中时时提醒护士注意风险时段的工作,要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大管理力度,使护患的合法权益均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管理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就必须树立质量控制与技师经营的双重理念。如何提高新护士长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如何预防风险及如何应对风险的发生?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是每一名新护士长必须确实掌握的工作方法。针对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现象,而案例分析具体真实,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目的性强,警示效果好的特点,笔者应用近2年来我院发生的10例医疗护理风险典型分析案例,对20名新上岗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教育识别与防范教育培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在护理诊疗操作过程中,凡是一切影响病人康复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等都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而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都带有风险,现将发生的1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日间病房化疗患者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患者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5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394例日间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在日间化疗中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结果 394例化疗患者中发生药物外渗患者4例,静脉炎8例,坠床2例并及时给予处置,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细化护理可预防降低药物外渗、静脉炎及患者坠床的发生,完善机制,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日间病房化疗患者风险发生率,提高日间门诊病房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方芳  陈永红 《西南军医》2012,14(1):174-175
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公民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作为临床护士,面对工作中潜在的风险,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减少护理投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临床护理体会,就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风险预警模型,评估应用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 方法 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文献回顾,结合急诊PCI术的临床观察重点,初步构建护理风险事件为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四种类型,制订护理评估量表并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匹配专科的护理内涵。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AMI行急诊PCI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病情观察,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及健康教育等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通过评估量表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并落实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可靠性高,不仅规范急诊PCI术后护理量化评估指标,同时减少心脏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浅析危重病人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的事件。护士作为临床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特别是在护理危重病人时,由于病情重、变化快,管理相对复杂,护士的服务态度与业务素质、伤员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引发医疗纠纷。随着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加强,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保证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防范医疗护理纠纷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