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煤层3#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要求及洁净煤等级评价要求对3#煤层的气液化特征、洁净等级进行划分,结果显示:永陇矿区3#煤层原煤以适合常压固定床气化为主,部分适合液化,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2.
宁武煤田择善一号勘查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为4号、9号煤层,共获得资源总量49424×104t,其中4号煤层为低硫、中灰、中高发热量、高软化温度灰之肥煤、1/3焦煤、气煤,9号煤层为中硫、中灰、中高发热量、高软化温度灰之1/3焦煤、焦煤。通过分析勘查区内钻孔的化验资料,采用六级划分方案对该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进行洁净度评价,并对等级区域进行划分。评价结果为:4号煤层洁净等级为Ⅲ-Ⅵ级,以Ⅲ级较好洁净煤和Ⅳ级中等洁净煤为主,属中等较好洁净煤,勘查区大部为这两种洁净煤;9号煤层洁净等级为Ⅲ-Ⅵ级,以Ⅲ级较好洁净煤和Ⅳ级中等洁净煤为主,属中等较好洁净煤,主要分布在勘查区西南部和中部。总体来看,勘查区主采煤层洁净等级以Ⅲ级较好洁净煤和Ⅳ级中等洁净煤为主,且4号煤层洁净程度略好于9号煤。  相似文献   

3.
王康  王文强 《中国煤炭》2021,(3):114-117
通过对巴里坤纸房矿区主采煤层煤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参照煤炭清洁利用潜势评价体系和煤质评价体系研究后,对B4煤层的洁净等级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B4煤层洁净等级为Ⅲ级较好洁净煤,适宜作为动力煤、炼焦配煤、兰炭以及气化液化用煤,对该矿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山西沁水煤田煤样特征,建立了煤炭资源洁净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洁净煤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了等级量化,将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洁净程度划分了5类,分别为特洁净煤(I≤0.193)、好洁净煤(0.193I≤0.562)、中等洁净煤(0.562I≤0.769)、较差洁净煤(0.769I≤0.9)、差洁净煤(0.900I)。为进一步实现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深加工、洁净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方对江井田煤炭资源丰富,煤层稳定,煤质较好。考察了大方对江井田主要煤层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煤质指标的特征。根据煤质化验测试指标,本井田各煤层热稳定性好,均为中灰、中硫、高热值、中等-较高软化温度灰煤。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划分,本井田煤类划分结果为:18、25、29、31煤层均为高变质无烟煤(WY),其主要利用方向为动力配煤、燃煤发电及煤炭气化。并对该煤田的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黑山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勘探报告的煤质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结合采样测试数据,分析了黑山矿区13-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绘制了相应煤质指标等值线分布图,用以分析其变化规律。参照直接液化用煤指标、固定床气化用煤指标和煤炭清洁利用潜势评价体系,划分了煤层的直接液化、固定床气化用煤等级和洁净等级。研究表明,黑山矿区13-2号煤层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分为主,其次为惰质组,为特低-低灰分、高-中高挥发分、特低-低硫分、高热稳定性、低黏结性煤,适合作为Ⅱ级直接液化用煤和Ⅱ级固定床气化用煤原料,同时还具有低砷、低氟、低氯、高发热量的特征,为Ⅱ级洁净等级煤,可作为优质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7.
阿尔玛勒勘查区位于新疆伊南煤田,根据该勘查区地质工作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内含煤地层及煤层赋存特征、煤岩特征及煤质特征,结果表明:1区内八道湾组地层煤类以长烟煤为主,变质程度较低,均为低级煤,主要可采煤层挥发分产率高,浮煤黏结指数均为0;2八道湾组主要可采煤层的结渣指数为0.98~2.21,结渣性轻微—中等,各主要可采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平均为24.99~27.25 MJ/kg,煤层均属中—高热量煤;3煤层有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为优质火力发电和煤化工用煤,原煤洁净等级为二级,属好洁净煤,洗选后的浮煤洁净等级为二级,亦属好洁净煤。上述分析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煤炭找矿勘探及开发利用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ICP-MS对淮南矿区6个井田11煤中7种微量元素(As、Se、Cd、Cr、Pb、Ni、B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对淮南矿区11煤在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煤质进行了洁净程度评价。研究表明,淮南矿区11煤中Se(7.24)元素在煤中富集;Cr、Cd、Ni元素分散;7种微量元素中,Be、Cr和Ni的含量超过了允许含量限值;11煤中微量元素的潜在污染综合指数为0.255,洁净等级为洁净煤~次洁净煤。  相似文献   

9.
运用ICP-MS对淮南矿区6个井田11煤中7种微量元素(As、Se、Cd、Cr、Pb、Ni、B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对淮南矿区11煤在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煤质进行了洁净程度评价。研究表明,淮南矿区11煤中Se(7.24)元素在煤中富集;Cr、Cd、Ni元素分散;7种微量元素中,Be、Cr和Ni的含量超过了允许含量限值;11煤中微量元素的潜在污染综合指数为0.255,洁净等级为洁净煤~次洁净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沙井子矿区以往勘查钻孔煤岩煤质化验资料的分析统计,以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主采煤层煤5的煤岩、煤质特征。并编制了主要煤质指标的等值线分布图,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特殊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体系对煤5的液化、气化特征进行划分,划分结果表明:沙井子矿区煤5原煤适合二级流化床气化,对该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判识煤体结构,研究韩城H3井组煤体结构分布特征,在分析钻井取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煤体结构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煤体结构指数N和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聚焦电阻率比值R(LLD/MSFL)双参数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依据该反演模型完成29口井的煤体结构测井解释,厘清煤体结构纵向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Petrel2015地质建模软件,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煤体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在5号煤层中,N40且R81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N42且82R108为Ⅱ类煤(碎裂-碎粒煤),65N95且R95为Ⅲ类煤(碎粒-糜棱煤);在11号煤层中,N42且R70为Ⅰ类煤(原生-碎裂煤),28N47且72R110为Ⅱ类煤(碎裂-碎粒煤),55N89且49R99为Ⅲ类煤(碎粒-糜棱煤)。韩城H3井组5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Ⅲ类煤和Ⅰ类煤为主,分别占43%和37%,Ⅲ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侧,Ⅰ类煤分布于研究区西侧和东南侧,Ⅱ类煤仅占9.2%,还有少部分夹矸(占10.9%),厚度较薄; 11号煤层煤体结构主要以Ⅰ类煤为主,约占62%,厚度较厚,Ⅱ类煤和Ⅲ类煤较少,各占20.6%和12.1%,其中Ⅱ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Ⅲ类煤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二者厚度较薄,夹矸相对较少(占5.5%)。总体来看韩城H3井组5号煤层较11号煤层受构造影响大,煤体破碎严重,构造煤发育,对煤层气开采不利。  相似文献   

12.
借鉴前人成果,依据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10)及第2部分:硫分(GB/T15224.2-2010),建立煤炭资源洁净等级5级分级方案,利用现有的煤质数据对云南省3 747 748万t保有资源储量进行洁净潜势评价.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3,(11):172-174
结合祁东井田瓦斯地质资料,基于井田构造平面变形系数、构造煤分布特征、瓦斯赋存分布特征等将祁东井田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以魏庙断层为界,北部为第Ⅰ、Ⅱ、Ⅲ单元,南部为第Ⅳ单元。分析发现影响各单元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均不相同,第Ⅰ单元为煤层埋深,第Ⅱ单元为断层构造,第Ⅲ单元为岩浆岩,第Ⅳ单元为地层隆起造成的煤层瓦斯大量逸散。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黑塘井田煤及更好地保障贵州省内的煤炭供应,基于黑塘井田概况及化验资料对井田煤层煤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黑塘井煤的工艺性能、煤类和工业用途。结果表明:井田煤宏观煤岩类型多以暗煤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偶见壳质组;属于中-中高灰、低挥发分、中等固定碳、中高-高硫、中-中高发热量的贫煤及贫瘦煤;煤的主要用途为火力发电、其它动力用煤、民用煤、气化用煤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阜康西部矿区内钻井取芯和测井资料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八道湾组2号煤层的煤体结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Ⅰ、Ⅱ类煤声波时差值低于Ⅲ类煤,Ⅰ、Ⅱ类煤深侧向电阻率值显著高于Ⅲ类煤;(2)Ⅲ类煤井径扩大率为Ⅰ、Ⅱ类煤的3~6倍;(3)由阜康向斜转折端逐渐向深部延伸,煤体结构逐渐由块煤、粒煤为主向粒煤、粉煤为主转变,煤体变形程度增加,不利于煤层气的解吸产出。  相似文献   

16.
1井田概况 榆树湾井田位于陕北榆林市北部,属榆(林)神(府)矿区的一部分.矿区含煤地层属中、下侏罗统延安组.该组地层含煤层数多,按旋回结构、沉积环境和含煤特征,可划分为5个含煤岩段.即自下而上分别为第Ⅰ、Ⅱ、Ⅲ、Ⅳ、Ⅴ五段.含煤岩系的岩石组成主要是陆源碎屑岩,约占90%.其中,砂岩又是其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21,52(2):7-12
以二连盆地群霍林河盆地和白音华盆地低煤阶煤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储层物性特征、压汞曲线类型、孔径分布特征、孔隙结构类型划分的分析,研究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结构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连盆地群低煤阶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良好,孔隙度较大,孔隙度Ⅳ煤组ⅢA煤3-1煤;孔隙结构以小微孔、大孔为主,孔径小于100 nm的小微孔和孔径大于1 000 nm的大孔对孔容贡献最大;基于孔隙孔径分布比例及孔径对煤层气储集和渗流的作用,把研究区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ⅡC封闭吸附型、ⅡO开放吸附型、ⅠC封闭渗流型、ⅠO开放渗流型4类,其中ⅡO开放吸附型最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产出;将霍林河盆地Ⅳ煤组、ⅢA煤储层和白音华盆地3-1煤储层相比较,ⅢA煤孔隙结构最有利于煤层气储集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江苏省徐州矿区煤层及煤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区煤层分布及煤质。研究表明,徐州矿区勘探对象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煤层,共有中组煤、山西组煤、太原组3个煤组,其中山西组是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可采煤层是7、9煤层,均衡发育且相对富集,主要分布于九里山区中部以张集-夹河-庞庄一线为中心的富煤带;山西组煤以中灰、低硫、中高发热量、低磷、中高挥发分为主,主要为气煤。为评价和利用江苏省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禹谟井田勘查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地质和煤质资料,从地层、构造、煤层等方面介绍了禹谟井田的概况,简述井田的地质及煤炭资源情况,系统分析其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了煤类、煤岩类型,并初步提出该井田煤的利用方向。禹谟井田煤炭资源丰富,总资源量为194 047.7万t,各煤层属低—中灰、特低挥发分、中—高硫、中高—高热值无烟煤。  相似文献   

20.
龙固井田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是一个重要的产煤基地。该文通过对勘探成果资料和生产资料对比研究,总结出矿区的煤质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