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频心电图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志明 《天津医药》1990,18(8):507-510
  相似文献   

2.
3.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采动态心电图对14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4h监测。结果:监同室上性早搏为78.20%,室性早搏61.9%,窦性心动过速34.69%,窦性心动过缓31.29%,房性心动过速27.21%,心房颤动9.52%,右束支传导阻滞 4.76%,房室传导阻滞4.76%,窦性停搏2.72%,室性心动过速2.04%,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1.36%。与常规心电图112例比较,其中心房颤动高1.78倍,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1.5-4.76倍,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11倍。结论: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工作中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测患者共298例,本组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差异,同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35.91%,相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55.70%)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房室阻滞、窦房阻滞、短阵性房颤、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相比常规心电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因此可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向量心电图(VCG)、立体心电图(SECG)等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评价SE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6例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冠心病组103例,非冠心病组53例,分析其于同一心电工作站所做的ECG、VCG、SECG资料,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结果 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检出率高于VCG、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诊断符合率均高于VCG、ECG;SECG在诊断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上与ECG、VCG无差异,在一支病变及两支病变上与EC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而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G在诊断冠心病Ⅱ~Ⅲ级狭窄组中检出率较ECG明显增高(P<0.05),但与VC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完全闭塞组中,虽然SECG检出率较VCG、ECG高,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CG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优于VCG、ECG.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电图改变的典型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电图的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10例,其中,心律失常7例,ST-T异常3例。对于年龄稍大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要做好心电图检查工作。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 14 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 4h监测。结果 监测出室上性早搏为 78 2 0 % ,室性早搏 61 9% ,窦性心动过速 3 4 69% ,窦性心动过缓 3 1 2 9% ,房性心动过速 2 7 2 1% ,心房颤动 9 5 2 % ,右束支传导阻滞 4 76% ,房室传导阻滞 4 76% ,窦性停博 2 72 % ,室性心动过速 2 0 4% ,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 1 3 6%。与常规心电图 112例比较 ,其中心房颤动高 1 78倍 ,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 1 5~ 4 76倍 ,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 11倍。结论 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院1993年10月—1998年10月的138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心电图异常者72例。除有14例原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58例否认有心血管疾患及心电图异常史,对58例心电图异常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和研究,以进一...  相似文献   

9.
郭艺芳  张宝军 《河北医药》1991,13(2):113-114
本文对87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与常规心电图(ECG)对比分析,结果示DCG对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ECG,并发现DCG不仅对心律失常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判断心律失常的严重性及预后,对观察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崔玉璋  胡佩群 《天津医药》1989,17(11):699-700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又称 Holter 监测仪,由 Holter于1961年首次研制成功。目前国内外正在广泛地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只能记录几十秒钟的心电活动,Holter 监测仪则可借助磁带或微电脑记录系统及扫描回归系统连续记录并分析长达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由于这种记录是在患者正常生活起居中进行的,故可为心脏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完整的资料。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正在研制简易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底保伏 《河北医药》1998,20(4):254-25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本病已成为国内心脏疾病的第四位,值得临床重视。心电图已成为心脏疾病中的普遍检查,但正交心电图未能普及。本文试以VMC的心电图和正交心电图分析比较,以探讨正交心电图在VMC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52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5~51岁,平均34.6岁,病  相似文献   

12.
陈新标  谢碧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40-1240
我们对36例无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ECG)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9 8岁。高血压病程1~30年,常规心电图除外左心室肥厚者。1 2DCG采用美国产新世纪动态心电图机主机及携带式内光卡三导联记录仪做连续24小时动态监测记录,电极位置为胸前导联描记CH1,相当(V5)、CH2(V1)、CH3(avF)左胸肋缘下,记录完毕放入主机回放分析。ECG采用日本103型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为妇科的良性肿瘤,本院就诊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为此对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以探讨心电图表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三年来1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经妇科B超以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肌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患者预后,对于指导药物应用、预防猝死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3):1561-1562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意义.方法 对458例患者用24 h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其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56%.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00%,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检出338例,占73.8%,其中室早二、三联律16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同时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查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在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短阵房速、短阵房颤和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方面,动态心电图检查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对冠心病的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尤其能有效诊断心律失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永贤  段宗艳  刘军利 《河北医药》2013,(18):2787-2788
动态心电图( DCG)以其记录时间长,信息量大,适时捕捉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优势,在临床检查中受到广泛应用[1]。但不能立即索取结果也是其不足之处[2],所以,动态心电图检查不能取代常规心电图检查。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在近十年万余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检出的3例心室颤动患者发现,因为在佩戴动态心电图之前未能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失去常规心电图能及时发现异常J波、长Q-T和低血钾心电图特点的优势,重要的是失去了及时预防和治疗已经存在,且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异常心电图。本文就这3例患者的有关
  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醒基层医疗机构各不同岗位的临床医师在申请动态心电图检查前,最好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尽早识别和干预可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疑点,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标准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诊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临床诊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检出率。结果标准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时,检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体表心电图与监护心电图之间的差异。方法对廊坊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体表心电图与监护心电图监测,观察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同一时间段,监护心电图检测ST—T异常敏感度高于体表心电图检测ST—T异常敏感度,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监护心电图的效果明显优于体表心电图的效果,整个操作也相对比较简单,这种监测方法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较小,能准确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胡永丽 《中国医药》2011,6(5):624-624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心电图检查为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因儿童无法表述或症状被原发病所掩盖,同时常规心电图采集时间较短,造成了较大漏诊率.动态心电图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能够获得更多、更可靠、更完整的心电图改变资料.我们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28例患儿同时进行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