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阳微阴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古籍对阳微阴弦的阐述 冠心病常以胸闷、气短、甚或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2.
论益气温阳法施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气虚阳微、血瘀阴盛,而以本虚标实为主,症候常见胸闷气短、心痛心悸等.笔者在临床中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为主治疗本病,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逐步完善,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为主要病理产物,益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胸痹心痛的证型客观化研究成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气虚血瘀发病机理与益气活血药治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近十年来,根据气虚血瘀发病原理,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  相似文献   

5.
益气温阳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负责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 ,造成管腔狭窄 ,甚或堵塞 ,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 ,甚则完全断绝 ,致使心肌营养缺如乃致坏死 ,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学中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多以气虚阳微 ,血瘀阴盛 ,本虚标实为主 ,临床以胸闷气短 ,心痛心悸为主症。在临床中 ,我们运用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为主治疗冠心病 ,获效满意 ,现简述如下。1 阳虚阴盛 ,本虚标实历代医家对冠心病的症状、病因病机早有论述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指…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属瘀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心脉瘀阻 ,血运不畅则导致心失所养 ,常可合并发生心悸怔忡等证。其治当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 ,专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方治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相吻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晓星教授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多见 ;标实主要为血瘀、气滞 ,其次是痰浊。不论是血瘀、气滞、痰浊 ,还是阴虚、气虚 ,该病主要病机仍为心脉痹阻。张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收到良好疗…  相似文献   

8.
从“阳微阴弦”谈冠心病的证治轨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微阴弦”语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阳虚”即是本虚,“阴弦”即是标实,这里的阳与阴,不能狭义地解释为“阳气”与“阴寒”当理解为导致冠心病的正气与邪气,近代中医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立论于气虚血瘀病机,立法于益气活血为主,辅以调整阴阳,化痰理气之治则,“气虚血瘀论”可被视作对“阳微阴弦”的最新解释,应当作为冠心病证治轨范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胸痹指胸阳不振,气血痹阻而言,症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心痛则由心之阴阳气血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等形成,症以心胸疼痛为主,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瘀血的形成,多由正气亏损,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而致,加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特点,属单纯血瘀实证者甚微,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或痰瘀交阻等夹杂证候[1].在临床治疗胸痹心痛过程中,发现气虚血瘀证占很大比例,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胸痹心痛气虚血瘀证6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痹心痛血瘀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死亡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运用中医药研治本病的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 1 发病学上达成共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胸痹心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相当于“胸痹心厥”的新观点[1]。目前,中医界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归结为气虚血瘀的本虚标实已达成了共识。认为本虚者,因禀赋不足,年迈肾衰,营血虚少引起心之阴阳、气血虚损,特别是心气虚和心阴虚;标实者,系膏梁厚味、七…  相似文献   

11.
胸痹西医称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疾病。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阔加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论》篇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种真心痛讲的是胸痹重证。1病因病机胸痹的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有关,其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2辨证要点2.1辨标本虚实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首先当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胸痹一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有诸多研究。现代医学多将胸痹心痛等同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有胸痛症状的疾病,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最为常见。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研究进行阐述,旨在将胸痹心痛与冠心病有机结合,为中西医结合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临证偶得     
一、胸痹宜以通阳散结为主胸痹是以胸痛为主证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机主要为痰阻、气滞、血瘀,导致血行不畅,阻遏胸阳,脉络涩滞,不通则痛。临床多为正虚邪实,虚实相兼,而以虚中夹实为主,常因过劳、寒冷、饱食、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相似文献   

14.
杨瑞平 《光明中医》2000,15(3):11-13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胸痹一证早在《内经》已有记载 ,《灵枢·五味》篇就指出 :“心病宜食薤”。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对本证的广泛深入研究 ,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 ,现就其用药规律作一学术探讨 ,不足之处 ,望同道斧正。1 通补兼施 ,明辨标本缓急冠心病之病人多为体虚之躯 ,临床观察病人以气虚为主 ,同时 /或兼见血虚、阳虚、阴虚。而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虚帅血无力或失温煦、椎动之功 ,血液运行受阻 ,津液输布不畅 ,而至血疼、寒凝、疾阻、气滞。故在治疗时…  相似文献   

15.
杨金龙  李晓 《河南中医》2012,32(6):778-779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若阳气不足,则血脉运行失畅,心脉瘀阻,心失所养,发为本病.临床治疗冠心病当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王文波  程小燕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7-78,98
文章对近年来气虚血瘀在中医药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诸多文献认为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说明了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冠心病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即有胸痛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肩痛,两臂内痛。”强调了此病为气滞血瘀而致。《金匮要略》把胸痛称为胸痹,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指出:“胸痹不得卧,心  相似文献   

18.
颜德馨教授诊治冠心病擅从气血论治,遵循《金匮要略》“阳微阴弦,则胸痹而痛”、“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之说,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阳虚血瘀,故临证注重运用温阳活血法,并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同病机变化,配以适当药物论治,疗效显著。兹将其审机论治冠心病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林平 《广西中医药》1990,13(6):37-39
<正> 冠心病属于中医“真心痛”、“厥心痛”、“胸痹”范畴。现将近年来各地对本病从活血化瘀角度进行辩证论治的认识,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有人把它概括为“虚、瘀、实”三个字。气虚血瘀的病因有人认为不外素体元气不足,运血无力;劳伤成瘀,失治误治,损伤元气,气滞血瘀转化为气虚血瘀。亦有人认为与素患夙疾、嗜肥甘烟酒,或耽于安逸、较少劳作,气血运行不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比较《金匮要略》与《内经》中"胸痹心痛短气篇"所载内容,认为胸痹心痛主证以胸痛为主,轻证以气短胸闷为主,重证以剧痛为主。胸痹较之心痛,病变部位更为宽泛。根据《神农本草经》分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用药原则,以期更好地理解此类疾病的病、证、方、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