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西南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滨水区域开发迅猛、生态脆弱、特色衰退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市茶园新区苦溪河流域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景观生态、触媒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以河流水系生态安全策略为触媒,引导滨水区域城市骨架的调整,催化滨水区域高效的生态修复进程。此外,该触媒效应能进而引发亲水活力水岸的规划设计策略,并据此营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最终达到该城市片区内景观生态和景观文化双赢的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城市滨水景观直接关系到城市结构、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侧重于城市滨水景观滨水景观生态、自然化设计、滨水区游憩空间景观设计及以石家庄滹沱河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实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力图构建一个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相似文献   

3.
王江萍  聂爽 《华中建筑》2012,30(6):93-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被当作人们生活闲余的最佳选择正在蓬勃的发展着。作为一个城市的滨水公共空间,应当在满足视觉景观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与生态。该文结合低碳生态的理念,在对国内滨水景观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低碳生态化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和实现方法途径,具体为:滨水景观的延续性、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滨水景观的亲水性、滨水景观的自然生态化以及滨水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并且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和科技手段,从中寻求低碳生态和滨水景观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更新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从增量模式,已转变为综合性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精细化管理的存量模式。在这过程中,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滨水景观作为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经济价值。然而,过去的旧滨水景观开发模式往往忽视了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性或社会性。随着城市更新理念的转变和“自然理念”的倡导,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简称NbS)的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滨水景观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文章将探究NbS对城市滨水景观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归纳,结合上寮河碧道公园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NbS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更新方案,并探讨了其实可行性,为滨水景观更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6)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往往是城市定址最先要考虑的因素,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从整体、全面的视角考虑所在区域。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平衡也要求注重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滨水景观的首要作用是防洪、防涝,此外,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促进城市的水循环、水体净化和城市气候的微调也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吉金珂 《山西建筑》2012,38(27):23-24
以现如今城市滨水景观对城市景观形态具有的重要性为背景,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特征,空间整合和景观设计原则,从滨水建筑布局、滨水建筑控制、水岸线设计、生态可持续延续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城市滨河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滨水空间是居民生活和展示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着手,基于近几年重点关注的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践设计项目,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焰 《中国园林》2003,19(12):30-32
论述了目前福州地区6种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现状,以及建设与保护滨水绿地空间的6种设计创意理念与空间景观效果。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展现滨水绿地开放空间景观特色。根据亲水性设计理念,创建各种亲水景观。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园林景观和湿地保护景观。根据规划的设计创意理念,创建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意象进行应用性分析,滨水景观意象的和谐理念和方法,营造更加人性、谐的美好生活。对苏州金鸡湖景观规划设计作典型性研讨,探索现代城市生态的景观形象,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加科学文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的主要公共场所、景观游憩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对其的改造是业界近期关注的热点。滨水区改造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既需要统筹考虑滨水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协调,又要考虑滨水空间内部自身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微观设计。南宁市竹排冲改造建设基于层级结构概念,运用宏观定性、中观定量、微观实施的分级规划方法,探讨其在滨水空间建设中的规划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于东飞  乔征 《城市建筑》2006,(10):14-17
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指出在城市滨水地段的开发中应着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探索城市水系空间如何由点到面逐步结合,并向整个城市扩散、渗透,并探讨了如何使水系空间与其他城市生态元素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最后,文章结合地方特色、历史文脉、时代特征、自然要素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滨水地区的土地价值高昂、景观资源集中的价值属性,针对城市滨水地区超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已建成的案例,从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户型设计、造型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滨水超高层住宅应当发挥景观优势、平衡城区空间、展示水岸形象等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意在推动我国滨水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实现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提高滨水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呈现出生态敏感性、空间立体性及价值多元性等特点。基此,以泸县"两河四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总结、研讨山地城市滨水景观特点,及其规划设计,该如何从多层面景观体系构建、地域性文化景观展示、分层式公共空间布置、低干扰景观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从而创造出山地城市特色魅力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滨水地区的土地价值高昂、景观资源集中的价值属性,针对城市滨水地区超高层住宅的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已建成的案例,从景观设计、空间设计、户型设计、造型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滨水超高层住宅应当发挥景观优势、平衡城区空间、展示水岸形象等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意在推动我国滨水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实现城市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提高滨水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17.
张博涛 《门窗》2012,(8):201-202
针对城市滨水景观意义和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本文从城市滨水景观功能设计、依水景观设计、水体设计、游憩绿地设计、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滨水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生性爱水的特质。对滨水空间的打造满足了人们感官需要以及对生态功能的要求。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特点与周边环境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式滨水空间和城市开放滨水空间两大类。 自然式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自然式滨水空间通常以自然的植物群落为主,没有过多的人工构筑物,驳岸亦多为模仿自然的生态驳岸。依照植物造景方式,大致分为开敞式、疏林草地式和郁闭式三种植物景观类型。·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多由地被和草坪等低矮植物组成,位于平地或缓坡之上,鲜有乔、灌木,且多为孤植点景。该景观空间通透感较强,视野开阔,可以直接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水体的需求,往往成为滨水空间中人们集会、游赏、沐浴阳光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而滨水环境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生态环境的能量与物质纽带既须承载水利及防洪功能,又是城市开敞景观空间的核心部分,传统的硬质河道景观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独特、生态、活力综合滨水景观美学与功能的需求。所以对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法的探索迫在眉睫,景观工程与防洪工程之间的协调统一、生态赤字与城市扩张之间的博弈无疑是当前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滨水空间和城市生活脱节的问题,提出富有重庆地域性的城市设计应重视激发滨水空间活力。该文选取重庆市区内6个各具特点的滨水空间,运用SD法定量测度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效果和心理感受,评价结果显示10个活力相关因子中功能丰富度、水体清洁度、可达性和景观美感度是强活力相关因子。在规划设计滨水空间时应注重复合功能设计、鼓励生态水岸设计、提高交通可达性以及构建优美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